第215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层基本都是和王淳之打天下的老人,那关系,怎么也不可能去阻拦啊。
    而女子当政一事,也给予了民间不少女人更多的勇气,让百姓成功向‘男女平等’的思想迈出了一大步。
    在郑琇莹上来之前,那个位置是天下大部分女人都没有想过的,而现在,它居然变成了事实,这让女人心中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现在是没有帝制了,要是搁在以前,这就是女帝啊。
    男人称帝不稀奇,女人称帝,除了忘川阁老的妻子,这是第二例。
    五年后,郑琇莹退下去,秋水立马接手。
    这一次,秋水的身份所受到的抵触比郑琇莹多。
    一些人无法接受她的再次出现。
    尤其是那些已经落魄的前朝皇族们,他们很多人都对秋水咬牙切齿,觉得当初要不是秋水祸国,他们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个以出卖自己劳力赚取活下去资本,他们有多怀念自己曾经的荣华富贵,就有多憎恨秋水的存在。
    但秋水是谁,老皇帝她当初说下手都下手了,又怎么会怕朝堂和民间这些没有一点底气的纸老虎。
    把枪一亮,嘈杂的声音瞬间息声。
    秋水于郑琇莹之后成为第二任女主席。
    之后男女主事比例开始趋向一比一,等到以后,当世人不再为女人上位而感到惊叹之际,她们就算成功了。
    除了王淳之一下连了十五年,后面的人几乎每人只排了一轮,朝政也在这种快速轮换的情况迅速的跟上,让官员和天下百姓们适应了这种方法。
    说白了,只上层有少许的波动和资源倾斜之外,这点动静连中层的人都波及不到,稳定的过度,也让官员们积累了很多换届的经验。
    只是非常巧合的是,后面成功上位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亲近王淳之的人,就连王沛良和谢小天也上去过了一把瘾。
    第241章
    被称之为青帝, 除了因为王淳之能让人吃饱以外,王淳之还是史书上公认的最后一位中央集权的人。
    自他之后,内阁真正的三分, 各司其职, 众多部门自行运转, 就连最高领导人也难以压制住所有的声音。
    权利的分散,不容易让某人一家独大, 三方互相制约,让国家的民生和治安也变得更加稳定。
    年轻的时候王淳之就曾说过,说他会看着它慢慢起来的。
    那个时候众人还不明白他的意思。
    直到很多年以后, 他们已经白发苍苍, 那个从年少就一直挡在他们面前的人腰杆依旧还挺立着。
    那个时候, 王淳之已经送走了自己爷爷奶奶, 甚至父母,儿女已经成家立业, 他也退下数年。
    但是人走茶凉这个真理并没有适用在王淳之的身上, 忘川和谢小天他们心里都明白,只要王淳之愿意,他的地位就无人可以撼动。
    当同龄人已经头生白发,王淳之的身子骨依旧硬朗,和不少老伙计一同结伴去中原各地游山玩水,并为天下人普及更多的农作物。
    只是相比起年轻的时候, 王淳之身侧的一个身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王沛良走了, 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
    这是他能够逗留的极限了, 长到几乎走完了整个人生。
    尽管知道王沛良没有死,但谢小天心里还是惆怅若失着,可惜王沛良这个好友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一生功绩, 终其一生,一个子嗣血脉也没留下,甚至也没有过继,香火就那样断绝了。
    王沛良在临走之前把长青托付给了王淳之,该安排的他已经安排妥当,接下来他要担负起自己身上的另一重责任了。
    而王淳之身上的责任,还没有完。
    尽管已经建国多年,但是心里想要恢复帝制的人大有人在。
    尽管这会造成历史的倒退,尽管这会引得社稷动荡,但是成功后的利益足以蒙蔽他们的双眼。
    如果他离开的太早,只怕国家会发生动乱。
    这个国家由他们建立起来,他们自然有义务帮它站稳。
    “老王,你别帮我们两个续命了。”已经年迈,须发皆白的忘川拒绝王淳之道。
    他们很多人都活过了百岁,但是真的不适合再活下去了。
    “一个人活过百岁,那是稀罕事,但是一群人也能长寿,那肯定是有原因的,为了社稷安稳,也为了我们能偷懒歇歇,就让我们自然的去吧,我相信他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只是会苦了你而已……”
    说着,他抽出自己随身携带了几乎大半辈子的烟杆,从很久以前,他就不再抽烟续命了。
    很难想象,年少时误入过歧途的他也能活那么长时间,这辈子,亲情、友情、爱情,都已经拥有并且圆满,忘川心里已经很知足了。
    这样一来,人生没有留下丝毫遗憾,死亡好像也不是那么的难受,更别说还有王淳之这个投胎转世的例子在,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就更淡了。
    “这个东西,我就带走了。”就当他们友谊的象征。
    “是我做的过分了,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迁就。”王淳之对忘川感谢道。
    “那是因为我们知道你接下来的一个人还要走很久,想多陪陪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