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血溅朝堂(2/3)
“长孙无忌你大胆!口出狂言,猥亵国运!皇上在决定此事之前,早已多次派人勘探风水龙脉,更是去列祖列宗前多番诚心扣问,所有询问无不指明现在迁都乃是天时地利人和,迁都洛阳只会让我大唐走上新的高峰,怎会如你所说那样?”
“古人云,穷则思变,在我看来,在皇上看来,富更要思变,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变,只会一步步迎来灭亡,况且是谁规定了和平时期就不能迁都的!”
“好你个长孙无忌,我倒要问问你,你一口一个动摇天下民心,一口一个损耗国力民力,依我看,我大唐欣欣向荣万众一心,倒是你自始至终一个人在满嘴胡言,动摇天下民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你!”
长孙无忌听到这里身子一颤,手中的拐棍都差点掉了下去。
“至于损耗国力民力,长孙大人,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皇上乃是天下仁君,不会大兴土木铺张浪费的,迁都一事,不仅仅不会损耗民力,更是会促进无数人口还有产业的发展,长孙大人,你不是工部尚书,没做过这类事情,你不懂这些,我不怪你。”
武氏冷哼了一声。
长孙无忌当场倒退三步,瞪大了眼睛,哑口无言。
“皇上,请您听臣一言,三思而三思啊!”
中宗很想说话,他缩在袖子里的手攥地死死的,可他发不出声音。
长孙无忌红了眼睛,他噗通一声往地上一跪,白发苍苍双眼含泪。
“咚,咚,咚。”
清脆的磕头声响起在了大殿上。
满朝文武当场乱成了一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庙堂的地方,就有争斗和队伍。
长孙无忌的激烈言行瞬间点爆了整个大明宫,一下子上书的大臣,争吵的大臣,劝阻的大臣,认可的大臣们,纷纷互相争执了起来。
长孙无忌的头瞬间便磕出血来,他乃是初唐的元老大臣,可谓说是国宝一样,此时却在朝堂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这番模样要是传出去可不得了,所产生的影响太大了。
中宗也有些着急了,他终于忍不住了,站起身来伸出手,“爱卿快快请起,何苦要这样为难自己!”
长孙无忌一脸的视死如归,“皇上,微臣以微薄之身,请皇上三思再三思啊!”
“迁都之事,万万不可!”
中宗顿时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焦急地看了一眼身旁的武氏,又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长孙大人,你先起来!”
这长孙无忌似乎狠下心来要以命劝谏了,“皇上,今天如若您不答应微臣,微臣就叩死在这里。”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他的身边瞬间又多了好几个大臣跟他一起。
分别是裴炎大人,于志宁大人,褚遂良大人等,这些人大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多是初唐元老,曾经追随过高祖或是太宗开疆辟土治理天下的国之重臣。
如果非要分派系的话,他们算是旧派,也可以说是:“李派”。
而世人皆知,当今真正执掌天下的人,是一个女人,姓武的女人。
中宗满头大汗,这当中的大臣们大多是他十分敬爱的叔伯们,此时一齐跪在地上磕头请命,实在是让他为难到了极点。
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求救的信号看了他的母后武氏一眼,希望得到一些帮助。
中宗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长孙大人,裴大人,褚大人,你们都先起来。”
“迁都之事不是还没定吗,今天只是征询诸位的意见,毕竟这是一个大动作,我们可以再商量嘛。”
“母后,你看这事…”
武氏听到这里,狠狠地瞪了中宗一眼。
她干脆撇过头去,不理不睬,长孙无忌和那群大臣仍然在不停地磕头,许多人的面前早已一滩鲜血,朝堂上乱到了极点。
武氏一声不吭,看起来冷漠且愠怒,无人知其所想。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打破了这番局面。
打破这番局面的是一个四品御史,姓陈名松,他曾是长孙无忌的学生,今年刚过三十,还很年轻。
他直接冲到了大殿正前方,冲着武氏指名道姓地大叫出来。
“禀皇太后,微臣有话要说。”
不等武氏开口,他抢着继续发起声来。
“您不仅仅是皇太后,更是我大唐之天后,在下十分敬重您,但微臣今天仍想斗胆问一句,皇太后大人,您在之前上朝的时候先是提出要改大唐国号变为大周,这次又是要迁都洛阳,而高宗驾崩不过两年,中宗登基还未满三年,您如此大动干戈,可真有问过历代祖宗吗?”
“您这样,莫非,莫非是想要取而代之,称帝自立!”
当陈松这一番说完之后,满朝俱寂,死一般的俱寂。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甚至有人揉了揉眼睛,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瞬间爆炸。
这个年轻的四品御史,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引爆了一颗炸弹。
武氏听到这句话,简直脸都气到变形了,平日里体态优雅,气质高贵母仪天下的她,这
“古人云,穷则思变,在我看来,在皇上看来,富更要思变,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变,只会一步步迎来灭亡,况且是谁规定了和平时期就不能迁都的!”
“好你个长孙无忌,我倒要问问你,你一口一个动摇天下民心,一口一个损耗国力民力,依我看,我大唐欣欣向荣万众一心,倒是你自始至终一个人在满嘴胡言,动摇天下民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你!”
长孙无忌听到这里身子一颤,手中的拐棍都差点掉了下去。
“至于损耗国力民力,长孙大人,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皇上乃是天下仁君,不会大兴土木铺张浪费的,迁都一事,不仅仅不会损耗民力,更是会促进无数人口还有产业的发展,长孙大人,你不是工部尚书,没做过这类事情,你不懂这些,我不怪你。”
武氏冷哼了一声。
长孙无忌当场倒退三步,瞪大了眼睛,哑口无言。
“皇上,请您听臣一言,三思而三思啊!”
中宗很想说话,他缩在袖子里的手攥地死死的,可他发不出声音。
长孙无忌红了眼睛,他噗通一声往地上一跪,白发苍苍双眼含泪。
“咚,咚,咚。”
清脆的磕头声响起在了大殿上。
满朝文武当场乱成了一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庙堂的地方,就有争斗和队伍。
长孙无忌的激烈言行瞬间点爆了整个大明宫,一下子上书的大臣,争吵的大臣,劝阻的大臣,认可的大臣们,纷纷互相争执了起来。
长孙无忌的头瞬间便磕出血来,他乃是初唐的元老大臣,可谓说是国宝一样,此时却在朝堂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这番模样要是传出去可不得了,所产生的影响太大了。
中宗也有些着急了,他终于忍不住了,站起身来伸出手,“爱卿快快请起,何苦要这样为难自己!”
长孙无忌一脸的视死如归,“皇上,微臣以微薄之身,请皇上三思再三思啊!”
“迁都之事,万万不可!”
中宗顿时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焦急地看了一眼身旁的武氏,又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长孙大人,你先起来!”
这长孙无忌似乎狠下心来要以命劝谏了,“皇上,今天如若您不答应微臣,微臣就叩死在这里。”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他的身边瞬间又多了好几个大臣跟他一起。
分别是裴炎大人,于志宁大人,褚遂良大人等,这些人大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多是初唐元老,曾经追随过高祖或是太宗开疆辟土治理天下的国之重臣。
如果非要分派系的话,他们算是旧派,也可以说是:“李派”。
而世人皆知,当今真正执掌天下的人,是一个女人,姓武的女人。
中宗满头大汗,这当中的大臣们大多是他十分敬爱的叔伯们,此时一齐跪在地上磕头请命,实在是让他为难到了极点。
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求救的信号看了他的母后武氏一眼,希望得到一些帮助。
中宗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长孙大人,裴大人,褚大人,你们都先起来。”
“迁都之事不是还没定吗,今天只是征询诸位的意见,毕竟这是一个大动作,我们可以再商量嘛。”
“母后,你看这事…”
武氏听到这里,狠狠地瞪了中宗一眼。
她干脆撇过头去,不理不睬,长孙无忌和那群大臣仍然在不停地磕头,许多人的面前早已一滩鲜血,朝堂上乱到了极点。
武氏一声不吭,看起来冷漠且愠怒,无人知其所想。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打破了这番局面。
打破这番局面的是一个四品御史,姓陈名松,他曾是长孙无忌的学生,今年刚过三十,还很年轻。
他直接冲到了大殿正前方,冲着武氏指名道姓地大叫出来。
“禀皇太后,微臣有话要说。”
不等武氏开口,他抢着继续发起声来。
“您不仅仅是皇太后,更是我大唐之天后,在下十分敬重您,但微臣今天仍想斗胆问一句,皇太后大人,您在之前上朝的时候先是提出要改大唐国号变为大周,这次又是要迁都洛阳,而高宗驾崩不过两年,中宗登基还未满三年,您如此大动干戈,可真有问过历代祖宗吗?”
“您这样,莫非,莫非是想要取而代之,称帝自立!”
当陈松这一番说完之后,满朝俱寂,死一般的俱寂。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甚至有人揉了揉眼睛,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瞬间爆炸。
这个年轻的四品御史,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引爆了一颗炸弹。
武氏听到这句话,简直脸都气到变形了,平日里体态优雅,气质高贵母仪天下的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