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2/3)
好姐妹呢。”
阿娇瞧瞧熟睡的女儿,倒也希望能给女儿找两个小姐妹。
回到狮子巷,阿娇只与婆母聊家常,晚上与赵宴平歇下后,才提到了谢皇后的病。
这事赵宴平早有耳闻,没与阿娇提罢了。
阿娇也忍不住琢磨了下储君的事,小声问他:“你说,最后会是王爷吗?”
赵宴平按住她的唇,低声道:“别提,也别想,咱们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便可。”
阿娇乖乖地点点头。
赵宴平抱着她,脑海里却浮现出每次朝会上看到的宣王。
不知道是妹妹在宣王府的关系,还是事实如此,反正当怀王、宣王、简王站在一起时,看仪表气度,也是宣王最有帝王之相。但皇位传承牵扯的关系利益太多,岂非单单看仪表气度就能决定的?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没有把握,与其费心琢磨患得患失,不如只做自己。
======
中秋过完,下一个节日是重阳。
重阳只放一日假,翌日赵宴平到了大理寺,忽然听说宣王殿下添了一位小郡主,说这闲话的人,还意有所指地看了他一眼。
赵宴平神色如常,心中却是一软,他自己有女儿,知道小女娃有多可爱,妹妹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现在得了女儿,一定很高兴吧?而且,妹妹在宣王府的地位已经很扎眼了,再生儿子可能会引人嫉妒,生女反而能低调一些。
赵宴平可没忘了那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尼姑庵庵主。
傍晚回家,赵宴平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家人。
柳氏一直牵挂着这事呢,得知女儿平安生产,管生的是外孙还是外孙女,大小都平安,柳氏就知足了,看小初锦的眼神更加温柔,仿佛透过小初锦看到了刚出生的外孙女一样,亦或是,看到了小时候的女儿。
那样的眼神,让阿娇心疼。
没过几日,梅氏也生了,又给卢太公生了个大胖曾孙。
宣王府为小郡主洗三赵家没资格去,理国公府办酒席时,阿娇与赵宴平带着孩子们去了。盼着抱曾孙女的卢太公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兴,梅氏本来也喜欢儿子,可是看到卢俊围着弟弟跳来跳去的猴样,想到再过几年小儿子可能也会变成一只猴儿,梅氏就隐隐地头疼。
无论如何,家里添丁都是喜事。
阿娇送不起缂丝肚兜,她亲手给梅氏的小儿子做了两身小衣裳,料子也都是穿起来舒舒服服的好料子,除此之外,阿娇还送了梅氏两件她自己琢磨出来的中衣,既方便喂奶,又无需褪掉半边衣裳。如今已经到了天凉的时节,这两件中衣可谓非常实用。
梅氏非常喜欢,连夸阿娇手巧。
======
理国公府在为添丁贺喜,皇宫里面,高公公突然神色凝重地来到御书房,低着头朝淳庆帝道:“皇上,刚刚太医派人来报,说,娘娘要不行了。”
淳庆帝手顿了下,嗯了声,继续批完这封折子,才一边起身一边吩咐道:“传诸王爷公主们进宫。”
高公公立即安排小太监去做。
等宣王带着宣王妃、四个儿子赶到凤仪宫,谢皇后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淳庆帝拍拍她的手,走到一旁,将床前的位置交给宣王夫妻俩。
宣王跪在地上,神色沉重,宣王妃见皇姑母定定地看着自己,似乎有什么话说,哭着膝行上前,握住了谢皇后的手。
谢皇后还有很多话说,可她知道,皇帝丈夫不会给她最想要的,宣王现在也没有资格应承,她问了也只会自讨没趣,所以,谢皇后只能交代宣王妃:“照顾好炫哥儿。”
她的儿子曾经是太子,那龙椅本该是她的儿子的,可惜儿子命苦,年纪轻轻尚未成家就去了,一点骨血都没有留下来。儿子生前最喜侄女,侄女也对儿子痴情一片,如果侄女将来能坐上太后,或许能让炫哥儿给儿子追封一个尊荣的封号。
千言万语,就变成了这一句话。
谢皇后眼中含泪,依稀看见侄女身边的男人变成了她的太子。
谢皇后颤抖着朝那单薄的少年郎伸出手。
然而那里哪有什么少年郎,只有一个已经而立的宣王。
宣王握住了谢皇后的手,尽管他看得出来,谢皇后的眼中装的是另一个人。
母子一场,他愿意送她一程。
第139章
皇后驾崩, 百姓要守丧百日,期间不得婚嫁,不得宴请。
婚嫁少了, 宴请少了, 去绣铺买绢花、彩衣的女客也少了,这大概就是谢皇后的死给阿娇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 其他朝廷上面的大事,就算有什么可能会牵涉赵家的暗流涌动,阿娇也感受不到。
幸好赵家现在有房有地,赵宴平每个月的俸禄也能存下来大半, 铺子生意暂且冷清一阵, 阿娇还承受得住,不至于为少了银子进账而头疼发愁。
一国之母死了, 有人为她缅怀悼念, 但大多数百姓都只是恪守着朝廷立下的守丧规矩,心中并无任何哀伤, 毕竟皇后虽然是国母, 可也没有真的挨家挨户去关怀每一家百姓, 谁又会为素不相识的人难过?
除了国丧带来的一些不便, 寻常老百姓们该怎么
阿娇瞧瞧熟睡的女儿,倒也希望能给女儿找两个小姐妹。
回到狮子巷,阿娇只与婆母聊家常,晚上与赵宴平歇下后,才提到了谢皇后的病。
这事赵宴平早有耳闻,没与阿娇提罢了。
阿娇也忍不住琢磨了下储君的事,小声问他:“你说,最后会是王爷吗?”
赵宴平按住她的唇,低声道:“别提,也别想,咱们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便可。”
阿娇乖乖地点点头。
赵宴平抱着她,脑海里却浮现出每次朝会上看到的宣王。
不知道是妹妹在宣王府的关系,还是事实如此,反正当怀王、宣王、简王站在一起时,看仪表气度,也是宣王最有帝王之相。但皇位传承牵扯的关系利益太多,岂非单单看仪表气度就能决定的?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没有把握,与其费心琢磨患得患失,不如只做自己。
======
中秋过完,下一个节日是重阳。
重阳只放一日假,翌日赵宴平到了大理寺,忽然听说宣王殿下添了一位小郡主,说这闲话的人,还意有所指地看了他一眼。
赵宴平神色如常,心中却是一软,他自己有女儿,知道小女娃有多可爱,妹妹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现在得了女儿,一定很高兴吧?而且,妹妹在宣王府的地位已经很扎眼了,再生儿子可能会引人嫉妒,生女反而能低调一些。
赵宴平可没忘了那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尼姑庵庵主。
傍晚回家,赵宴平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家人。
柳氏一直牵挂着这事呢,得知女儿平安生产,管生的是外孙还是外孙女,大小都平安,柳氏就知足了,看小初锦的眼神更加温柔,仿佛透过小初锦看到了刚出生的外孙女一样,亦或是,看到了小时候的女儿。
那样的眼神,让阿娇心疼。
没过几日,梅氏也生了,又给卢太公生了个大胖曾孙。
宣王府为小郡主洗三赵家没资格去,理国公府办酒席时,阿娇与赵宴平带着孩子们去了。盼着抱曾孙女的卢太公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兴,梅氏本来也喜欢儿子,可是看到卢俊围着弟弟跳来跳去的猴样,想到再过几年小儿子可能也会变成一只猴儿,梅氏就隐隐地头疼。
无论如何,家里添丁都是喜事。
阿娇送不起缂丝肚兜,她亲手给梅氏的小儿子做了两身小衣裳,料子也都是穿起来舒舒服服的好料子,除此之外,阿娇还送了梅氏两件她自己琢磨出来的中衣,既方便喂奶,又无需褪掉半边衣裳。如今已经到了天凉的时节,这两件中衣可谓非常实用。
梅氏非常喜欢,连夸阿娇手巧。
======
理国公府在为添丁贺喜,皇宫里面,高公公突然神色凝重地来到御书房,低着头朝淳庆帝道:“皇上,刚刚太医派人来报,说,娘娘要不行了。”
淳庆帝手顿了下,嗯了声,继续批完这封折子,才一边起身一边吩咐道:“传诸王爷公主们进宫。”
高公公立即安排小太监去做。
等宣王带着宣王妃、四个儿子赶到凤仪宫,谢皇后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淳庆帝拍拍她的手,走到一旁,将床前的位置交给宣王夫妻俩。
宣王跪在地上,神色沉重,宣王妃见皇姑母定定地看着自己,似乎有什么话说,哭着膝行上前,握住了谢皇后的手。
谢皇后还有很多话说,可她知道,皇帝丈夫不会给她最想要的,宣王现在也没有资格应承,她问了也只会自讨没趣,所以,谢皇后只能交代宣王妃:“照顾好炫哥儿。”
她的儿子曾经是太子,那龙椅本该是她的儿子的,可惜儿子命苦,年纪轻轻尚未成家就去了,一点骨血都没有留下来。儿子生前最喜侄女,侄女也对儿子痴情一片,如果侄女将来能坐上太后,或许能让炫哥儿给儿子追封一个尊荣的封号。
千言万语,就变成了这一句话。
谢皇后眼中含泪,依稀看见侄女身边的男人变成了她的太子。
谢皇后颤抖着朝那单薄的少年郎伸出手。
然而那里哪有什么少年郎,只有一个已经而立的宣王。
宣王握住了谢皇后的手,尽管他看得出来,谢皇后的眼中装的是另一个人。
母子一场,他愿意送她一程。
第139章
皇后驾崩, 百姓要守丧百日,期间不得婚嫁,不得宴请。
婚嫁少了, 宴请少了, 去绣铺买绢花、彩衣的女客也少了,这大概就是谢皇后的死给阿娇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 其他朝廷上面的大事,就算有什么可能会牵涉赵家的暗流涌动,阿娇也感受不到。
幸好赵家现在有房有地,赵宴平每个月的俸禄也能存下来大半, 铺子生意暂且冷清一阵, 阿娇还承受得住,不至于为少了银子进账而头疼发愁。
一国之母死了, 有人为她缅怀悼念, 但大多数百姓都只是恪守着朝廷立下的守丧规矩,心中并无任何哀伤, 毕竟皇后虽然是国母, 可也没有真的挨家挨户去关怀每一家百姓, 谁又会为素不相识的人难过?
除了国丧带来的一些不便, 寻常老百姓们该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