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5)
好像是安抚使大人让我们称其为崔大人,对,是姓崔!”
这一番对话让周可豁然开朗,其实即使不问徐顺,周可也会查出是谁带洪义去的京城,但既然他想了起来,倒省了周可的一番周折。崔大人?应该说的就是在枢密院供职的崔允江了,此人精通琴棋书画,又十分爱惜人才,唯独却对军事知之甚少。但因他叔父崔国延的关系,他却偏偏又得到了枢密院的职位,还有钦差之类的好差使。
徐顺走了之后,周可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整理了整理思路。虽然是警告徐顺不许出去到处乱说洪义送礼之事,但“家传宝贝”一词仍是深深的印在了周可的心里。素闻经略安抚使郝大人极爱收藏名人的画作,这洪义不恰就是画家吗?他如若为了结交郝大人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的家传宝贝献出,而那献出的家传宝贝,如若能得到郝大人的倾心,必然是幅投其所好的名画。其实是谁的名画不重要,甚至献的是什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洪义是否真如传闻中一般,是献了宝贝而结交上的郝大人?是他自己要结交还是有人指使他去结交?结交郝大人的目的又是什么?显然崔大人的下派,又意外看中洪义的画作只是个偶然,估计洪义是不会事先预料到的,他出入军营两年,难道就只单单为了给郝大人鉴别真迹,品画作?这些在家中,在哪里不都是可以做的吗?为何单单选择了军营?而且徐顺还说见过他在军营中四处走动,还在营中作画!这个洪义到底想做什么?
周可沉思了起来……
第十三章 柳暗花明
周可思索着下一步该怎么办。那安抚使郝大人早在几年前便已告老还乡,说是告老还乡,只因朝廷觉得他对西夏作战不利,暗示他告老还乡的而已。而他的老家又远在沧州,难不成要去趟沧州拜访?可是即便就是去了,这郝大人无非也就是和洪义因画结交,还能打听出什么来呢?
去京城?倒是应该能打听出点什么来。只是要见这枢密院的崔大人,还得费一番周折。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秦凤路副行营的副将,如何说见就能见到枢密院的大人呢?何况当时这崔大人也只是说推荐,至于洪义到京城之后又怎样了就很难讲了。而洪义私下做了些什么?和哪些人来往?是在京城呆了八年还是又去了别的地方?又如何一回到陕西没几日就招致杀身之祸?这些疑问估计问了崔大人得到的答案也肯定是不知道。有可能崔大人就是不知道,有可能是假装不知道,但无论如何,自己从崔大人处应是不会有太大收获的。
从小莫子那边突破?他自小孤苦伶仃,被马海庆收留才得活命,自洪义命案一发,便多次去过马府,无论问什么,马海庆都一问三不知,怎么查下去?
周可想着想着却越发犯了难。
这时一直追随周可左右的一个士兵,名叫任莫慈的,提醒了周可一句。“副将,那徐顺既说洪义在陕西经略安抚司出入两年之久,还在军中画过画作,我们何不去安抚司问问,或许能有些什么收获呢?”周可一听,茅塞顿开。对啊,这洪义随崔大人离开此地去京城,断不可能把他所有的东西都尽数带了去,尤其是画作,好的也许会带几幅,但剩下的呢?在洪义家中,唯一发现的一幅他的作品还是夹在了早已落满尘埃的书中的,可见有人把他的画都搜了去。对,秘密就在画中!徐顺分明说过洪义在军营中做过画!家里的画能轻易搜了去,军营中的就不会,何不去安抚司一探,或许能找到洪义遗留下的画作,从那些画中找出点蛛丝马迹来呢。
于是,周可去请示了秦威和胡雍,在和经略安抚司那边通过信儿后,周可便带着任莫慈一起赶往了安抚司处。
这已经是八到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提起洪义,还是有不少人有印象的。周可说想来问问当日洪义是否有画作留在营中,长官叫来了看守杂物库的守军,让他带周可和任莫慈去仓库寻找一下。因为,郝大人只收藏名作,洪义平日里画的他便没要,军营中识字的士兵都极少,懂画儿的就更屈指可数了,因此,谁也不记得当年洪义在军营中做的画都去哪里了,如果有的话,应该就在杂物库了吧。
杂物库里面堆着七七八八的东西,让周可和任莫慈看了大为头疼。难不成要把这杂物库翻个底朝天?这可是个很大的工程啊!杂物库的守军显然是个新兵,由于交接还没有完全结束,他连杂物库具体有些什么东西都说不上来,问他等于白问。新兵道“过了午饭时间,原来守杂物库的那个老兵便会过来继续交接,到时候你们可以问问他。”没办法,只有等过了午饭的时间。
下午未时时分,周可和任莫慈远远的望见有个老者手里拎着个酒葫芦七歪八倒的朝这边走来。同时又听新兵道:“呶,来的那就是原来这里的守兵了,人都叫他做王头儿。”周可和任莫慈对视了一下,眉头不禁都皱了起来。虽口上没说,心里却泛起了嘀咕,“这个喝得已有六七分醉的王头儿,能为他们提供出有价值的信息吗?”
过了一会儿,那王头儿走到了跟前。这王头儿年纪稍大了些,今日又因马上就要交接完毕,心里有些不好受,便多喝了一些,脚竟不听了使唤,差点自己把自己绊倒,多亏任莫慈伸手去扶了一把,老者才不至于当众出丑。
这一番对话让周可豁然开朗,其实即使不问徐顺,周可也会查出是谁带洪义去的京城,但既然他想了起来,倒省了周可的一番周折。崔大人?应该说的就是在枢密院供职的崔允江了,此人精通琴棋书画,又十分爱惜人才,唯独却对军事知之甚少。但因他叔父崔国延的关系,他却偏偏又得到了枢密院的职位,还有钦差之类的好差使。
徐顺走了之后,周可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整理了整理思路。虽然是警告徐顺不许出去到处乱说洪义送礼之事,但“家传宝贝”一词仍是深深的印在了周可的心里。素闻经略安抚使郝大人极爱收藏名人的画作,这洪义不恰就是画家吗?他如若为了结交郝大人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的家传宝贝献出,而那献出的家传宝贝,如若能得到郝大人的倾心,必然是幅投其所好的名画。其实是谁的名画不重要,甚至献的是什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洪义是否真如传闻中一般,是献了宝贝而结交上的郝大人?是他自己要结交还是有人指使他去结交?结交郝大人的目的又是什么?显然崔大人的下派,又意外看中洪义的画作只是个偶然,估计洪义是不会事先预料到的,他出入军营两年,难道就只单单为了给郝大人鉴别真迹,品画作?这些在家中,在哪里不都是可以做的吗?为何单单选择了军营?而且徐顺还说见过他在军营中四处走动,还在营中作画!这个洪义到底想做什么?
周可沉思了起来……
第十三章 柳暗花明
周可思索着下一步该怎么办。那安抚使郝大人早在几年前便已告老还乡,说是告老还乡,只因朝廷觉得他对西夏作战不利,暗示他告老还乡的而已。而他的老家又远在沧州,难不成要去趟沧州拜访?可是即便就是去了,这郝大人无非也就是和洪义因画结交,还能打听出什么来呢?
去京城?倒是应该能打听出点什么来。只是要见这枢密院的崔大人,还得费一番周折。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秦凤路副行营的副将,如何说见就能见到枢密院的大人呢?何况当时这崔大人也只是说推荐,至于洪义到京城之后又怎样了就很难讲了。而洪义私下做了些什么?和哪些人来往?是在京城呆了八年还是又去了别的地方?又如何一回到陕西没几日就招致杀身之祸?这些疑问估计问了崔大人得到的答案也肯定是不知道。有可能崔大人就是不知道,有可能是假装不知道,但无论如何,自己从崔大人处应是不会有太大收获的。
从小莫子那边突破?他自小孤苦伶仃,被马海庆收留才得活命,自洪义命案一发,便多次去过马府,无论问什么,马海庆都一问三不知,怎么查下去?
周可想着想着却越发犯了难。
这时一直追随周可左右的一个士兵,名叫任莫慈的,提醒了周可一句。“副将,那徐顺既说洪义在陕西经略安抚司出入两年之久,还在军中画过画作,我们何不去安抚司问问,或许能有些什么收获呢?”周可一听,茅塞顿开。对啊,这洪义随崔大人离开此地去京城,断不可能把他所有的东西都尽数带了去,尤其是画作,好的也许会带几幅,但剩下的呢?在洪义家中,唯一发现的一幅他的作品还是夹在了早已落满尘埃的书中的,可见有人把他的画都搜了去。对,秘密就在画中!徐顺分明说过洪义在军营中做过画!家里的画能轻易搜了去,军营中的就不会,何不去安抚司一探,或许能找到洪义遗留下的画作,从那些画中找出点蛛丝马迹来呢。
于是,周可去请示了秦威和胡雍,在和经略安抚司那边通过信儿后,周可便带着任莫慈一起赶往了安抚司处。
这已经是八到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提起洪义,还是有不少人有印象的。周可说想来问问当日洪义是否有画作留在营中,长官叫来了看守杂物库的守军,让他带周可和任莫慈去仓库寻找一下。因为,郝大人只收藏名作,洪义平日里画的他便没要,军营中识字的士兵都极少,懂画儿的就更屈指可数了,因此,谁也不记得当年洪义在军营中做的画都去哪里了,如果有的话,应该就在杂物库了吧。
杂物库里面堆着七七八八的东西,让周可和任莫慈看了大为头疼。难不成要把这杂物库翻个底朝天?这可是个很大的工程啊!杂物库的守军显然是个新兵,由于交接还没有完全结束,他连杂物库具体有些什么东西都说不上来,问他等于白问。新兵道“过了午饭时间,原来守杂物库的那个老兵便会过来继续交接,到时候你们可以问问他。”没办法,只有等过了午饭的时间。
下午未时时分,周可和任莫慈远远的望见有个老者手里拎着个酒葫芦七歪八倒的朝这边走来。同时又听新兵道:“呶,来的那就是原来这里的守兵了,人都叫他做王头儿。”周可和任莫慈对视了一下,眉头不禁都皱了起来。虽口上没说,心里却泛起了嘀咕,“这个喝得已有六七分醉的王头儿,能为他们提供出有价值的信息吗?”
过了一会儿,那王头儿走到了跟前。这王头儿年纪稍大了些,今日又因马上就要交接完毕,心里有些不好受,便多喝了一些,脚竟不听了使唤,差点自己把自己绊倒,多亏任莫慈伸手去扶了一把,老者才不至于当众出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