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_161(1/1)
褚琰觉得这小表情有趣得很,稀罕地在他嘴唇上亲了一下,又拿来帕子,给他从头到脚擦洗一番。
柳岐大概是被大魔头夺走了精力,乖乖让人伺候。
他被褚琰抱出浴桶的时候,还惦记着安王殿下的大事:“你不要吗?”
褚琰稳重地把脚步一顿,避免了脚滑双双摔下去的悲剧,故作淡定地道:“不必,在水里泡久了不好。”
心里想得却是:等条件允许,这利息我双倍算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说今天回北齐的是谁来着……反正不是我(遁走)
第60章回京
没过几日,褚琰与柳问定下了之后攻打淮北与金陵的章程,随后带着人返北齐。
他这动不动让自己置身险地的作风实在是让柳问怕了,非让褚琰把陆云城和千名亲兵带上。
褚琰本是想把陆云城留下,一来严家军不适应正规军的生活,有陆云城这么个老熟人在,能让他们安心;二来他想让陆云城立一些军功。
柳问却是道:“他这些日子立的功已经不少了,再说他是陛下亲自指给您的亲兵,不跟在您身边,反而有失职之嫌。”
褚琰便应允了。
时近腊月中旬,他们赶回了梁州,柳问的亲兵折返,由留守在梁州王府里的褚琰的亲兵接替。
在梁州修整一日,便又马不停蹄地赶路。
燕京之中,承兴帝提前一步知道消息,高兴地在御书房里踱步了足足一刻钟时间。
他想了又想,决定先摆驾凤仪宫。
这之后要做的事,还是得让皇后先知道。
凤仪宫里,皇后平静地听完了承兴帝的话,良久后才问道:“陛下可否与臣妾说说理由。”
承兴帝与她根本不是商量,而是通知,自然也不愿意皇后来质疑什么,听了这话便有些不满:“朕以为这理由皇后应是想得明白的。”
皇后柔声道:“陛下莫恼,臣妾并非是不愿见阿琰出息,只是想知道阿琰用以傍身的是什么,臣妾才好知道如何去劝锐儿辅佐他长兄。”
承兴帝有些意外地看她:“你真是这样想的?”
皇后道:“您让臣妾反思,臣妾便仔细想过了,先前的确是臣妾偏心太过,对琰儿关照不足,幸好琰儿……未因我之过与锐儿生嫌隙,还肯对锐儿舍身相救,他待弟弟一片真心,待臣妾亦是一片真心,臣妾只怪自己竟从未认真了解过他,倒伤了他的心。”
承兴帝语气温和了许多:“先前倒也不能全怪你,锐儿在你身边长大,你为母者,与他感情至深乃是常理,可你也要知道,你得一碗水端平,才能不让兄弟二人互生怨怼。”
皇后点头表明自己听进去了,承兴帝才把褚琰在南晋所立之功一一说明。
皇后对于前线攻晋的仗还是有一些耳闻的,却没想到褚琰竟在其中主导,难怪柳问进度如此之快,正式发兵不过几个月,便已攻下了南晋过半领土。
待承兴帝走了,她仍有些恍惚。
其实她哪里是为褚锐求理由,而是为自己求的,她想求个理由,来叫自己死心,如今真死心了,又有一些茫然。
她的大儿子原是这般优秀,这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没有别的皇子能望其项背,可她却从不知道,就在成国公还没出事之前,她都一直没对这个儿子抱过期望,一心觉得他是做不到的。
她究竟错过了多少,又亲手推开了多少。
她都做了些什么啊。
随后几日,丞相一脉的人上奏请立太子。
与之无关的朝臣们纷纷看热闹。
在朱廷刚被处决不久,便有人看不懂时机请立皇太子,不仅被摁下,还被一阵痛骂。
现在倒是时机尚可,只等着看陛下的态度了。
安王的名字一出,当即就有臣子站出来反对。
虽然安王的确在朱廷一事上露过一手,但也只能说明他有谋略之才,却未必比褚锐更懂得为君之道。
柳岐大概是被大魔头夺走了精力,乖乖让人伺候。
他被褚琰抱出浴桶的时候,还惦记着安王殿下的大事:“你不要吗?”
褚琰稳重地把脚步一顿,避免了脚滑双双摔下去的悲剧,故作淡定地道:“不必,在水里泡久了不好。”
心里想得却是:等条件允许,这利息我双倍算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说今天回北齐的是谁来着……反正不是我(遁走)
第60章回京
没过几日,褚琰与柳问定下了之后攻打淮北与金陵的章程,随后带着人返北齐。
他这动不动让自己置身险地的作风实在是让柳问怕了,非让褚琰把陆云城和千名亲兵带上。
褚琰本是想把陆云城留下,一来严家军不适应正规军的生活,有陆云城这么个老熟人在,能让他们安心;二来他想让陆云城立一些军功。
柳问却是道:“他这些日子立的功已经不少了,再说他是陛下亲自指给您的亲兵,不跟在您身边,反而有失职之嫌。”
褚琰便应允了。
时近腊月中旬,他们赶回了梁州,柳问的亲兵折返,由留守在梁州王府里的褚琰的亲兵接替。
在梁州修整一日,便又马不停蹄地赶路。
燕京之中,承兴帝提前一步知道消息,高兴地在御书房里踱步了足足一刻钟时间。
他想了又想,决定先摆驾凤仪宫。
这之后要做的事,还是得让皇后先知道。
凤仪宫里,皇后平静地听完了承兴帝的话,良久后才问道:“陛下可否与臣妾说说理由。”
承兴帝与她根本不是商量,而是通知,自然也不愿意皇后来质疑什么,听了这话便有些不满:“朕以为这理由皇后应是想得明白的。”
皇后柔声道:“陛下莫恼,臣妾并非是不愿见阿琰出息,只是想知道阿琰用以傍身的是什么,臣妾才好知道如何去劝锐儿辅佐他长兄。”
承兴帝有些意外地看她:“你真是这样想的?”
皇后道:“您让臣妾反思,臣妾便仔细想过了,先前的确是臣妾偏心太过,对琰儿关照不足,幸好琰儿……未因我之过与锐儿生嫌隙,还肯对锐儿舍身相救,他待弟弟一片真心,待臣妾亦是一片真心,臣妾只怪自己竟从未认真了解过他,倒伤了他的心。”
承兴帝语气温和了许多:“先前倒也不能全怪你,锐儿在你身边长大,你为母者,与他感情至深乃是常理,可你也要知道,你得一碗水端平,才能不让兄弟二人互生怨怼。”
皇后点头表明自己听进去了,承兴帝才把褚琰在南晋所立之功一一说明。
皇后对于前线攻晋的仗还是有一些耳闻的,却没想到褚琰竟在其中主导,难怪柳问进度如此之快,正式发兵不过几个月,便已攻下了南晋过半领土。
待承兴帝走了,她仍有些恍惚。
其实她哪里是为褚锐求理由,而是为自己求的,她想求个理由,来叫自己死心,如今真死心了,又有一些茫然。
她的大儿子原是这般优秀,这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没有别的皇子能望其项背,可她却从不知道,就在成国公还没出事之前,她都一直没对这个儿子抱过期望,一心觉得他是做不到的。
她究竟错过了多少,又亲手推开了多少。
她都做了些什么啊。
随后几日,丞相一脉的人上奏请立太子。
与之无关的朝臣们纷纷看热闹。
在朱廷刚被处决不久,便有人看不懂时机请立皇太子,不仅被摁下,还被一阵痛骂。
现在倒是时机尚可,只等着看陛下的态度了。
安王的名字一出,当即就有臣子站出来反对。
虽然安王的确在朱廷一事上露过一手,但也只能说明他有谋略之才,却未必比褚锐更懂得为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