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清除政敌(2/2)
“当然,不可仅凭卜者一言而废重臣。
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见微而知著,弥祸于未然,方为明智。
俗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将军现在权倾朝野,又有孙膑辅佐,一旦生变,难以控制。
所以臣以为可以稍分其权,既避免了萧墙之祸,又能全君臣之义,保手足之情,一举而三得也!
论说疏不间亲,臣不该议论你们亲兄弟。
但臣实在是全心全意忠于大王,也是为了大将军的富贵长保啊。”
论道理,分功臣之权,对功臣未必不是好事,因为功高震主。
所以“太平本是将军定,将军不得享太平”,有识之士如范蠡、张良等都是急流勇退,功成归隐。
可惜,邹忌的用心,却是逼反田忌的第一步。
说实话,齐威王对田忌、孙膑等人,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绝对信任。
任何君主,无论贤愚、昏明、仁慈残暴,都要求臣下对敌如凶猛的狮虎,对自己则温顺似犬羊。
但臣下达到了这双重标准,他又担心“狮虎”那一面的锐利爪牙会伤到自己及儿、孙。
邹忌完全懂得“才能是双刃剑”的道理,深知君主对有才能的臣下永远怀有一种戒备的心态。
“乱世求英贤,和平用庸臣”甚至算是一种“必然”。
可惜,从乱世血与火中冲杀出来的功臣,又往往不知韬晦而大肆张扬,或持功而骄、凌驾于主上;
或贪而不足,怨天尤人;
再加上那些想无功而受厚禄、坐享其成的小人们极尽挑拨离间之能。
推波助澜,便演出一幕幕定太平的“将军”不得享太平的历史悲剧。
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越是“明主”疑虑越深。
邹忌只不过是在这条“缝”里下蛆的“苍蝇”。
所以“分权”的建议“正合吾心”,齐威王终于表示赞同:
“卿意甚善,可以考虑。”
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见微而知著,弥祸于未然,方为明智。
俗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将军现在权倾朝野,又有孙膑辅佐,一旦生变,难以控制。
所以臣以为可以稍分其权,既避免了萧墙之祸,又能全君臣之义,保手足之情,一举而三得也!
论说疏不间亲,臣不该议论你们亲兄弟。
但臣实在是全心全意忠于大王,也是为了大将军的富贵长保啊。”
论道理,分功臣之权,对功臣未必不是好事,因为功高震主。
所以“太平本是将军定,将军不得享太平”,有识之士如范蠡、张良等都是急流勇退,功成归隐。
可惜,邹忌的用心,却是逼反田忌的第一步。
说实话,齐威王对田忌、孙膑等人,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绝对信任。
任何君主,无论贤愚、昏明、仁慈残暴,都要求臣下对敌如凶猛的狮虎,对自己则温顺似犬羊。
但臣下达到了这双重标准,他又担心“狮虎”那一面的锐利爪牙会伤到自己及儿、孙。
邹忌完全懂得“才能是双刃剑”的道理,深知君主对有才能的臣下永远怀有一种戒备的心态。
“乱世求英贤,和平用庸臣”甚至算是一种“必然”。
可惜,从乱世血与火中冲杀出来的功臣,又往往不知韬晦而大肆张扬,或持功而骄、凌驾于主上;
或贪而不足,怨天尤人;
再加上那些想无功而受厚禄、坐享其成的小人们极尽挑拨离间之能。
推波助澜,便演出一幕幕定太平的“将军”不得享太平的历史悲剧。
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越是“明主”疑虑越深。
邹忌只不过是在这条“缝”里下蛆的“苍蝇”。
所以“分权”的建议“正合吾心”,齐威王终于表示赞同:
“卿意甚善,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