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励精图治(2/3)
糟蹋了,那闺女没脸活,后来上吊了。要不是我四哥,这案子到现在也破不了。”
“大头,朕知道你是担心朕被人蒙蔽,其实朕心里跟明镜似的,岂能不知投长毛的不会是良善之辈。”咸丰暗叹口气,接着道:“朕之所以恩准胜保所奏,是因为那个李昭寿不但献了三座城,还率三万多长毛投诚。要是不允准,你想想收复那三座城要死多少官兵,要耗费多少钱粮?”
“皇上,这个道理我懂,可是那个李昭寿真不能相信,用王老爷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啥子的小人!”
“反复无常?”
“皇上英明,他就是反复无常!”
大头是真担心皇上被骗,急切地说:“他当年从海安逃走之后,没去投长毛,而是纠集了一帮运河上的私枭去投捻匪,还想去攻安徽的一个县城,结果遇上了石赞清石老爷的同年何桂珍何道台,何道台率四五百团练把他杀得溃不成军。他见势不妙,就领着残兵败将向何道台投诚。
我四哥听说这消息吓一跳,赶紧给石老爷和郭沛霖郭大人写信,请他们赶紧提醒下何道台,让何道台小心提防李昭寿那个龟儿子。也不晓得何道台是不是没收着郭大人和石老爷的信,反正过了没多久,就听说李昭寿那个龟儿子竟翻脸把何道台杀了,拿着何道台的人头去长毛那儿邀功请赏,还做上了长毛的官!”
看着皇上若有所思的样子,大头又焦急地说:“皇上,我正想提醒您,可见您这两天那么忙,一直没找着机会,所以直到这会儿才跟您说。我对天发誓,刚才说的没半句假话,那个姓李的龟儿子真不能相信,我都担心胜保大人会不会也被他给害了。”
“知道了,你再去一趟军机处,传彭蕴章来见朕。”
“臣遵旨,臣这就去。”
……
咸丰把领班军机大臣彭蕴章召到勤政殿问话,确认道光十八年进士何桂珍当年的确是被胜保刚招安的长毛降将李昭寿所杀,当即命彭蕴章拟旨:镶黄旗蒙古都统胜保奏,得旨招降李昭寿一事,固应示以坦白尤须倍加防范,著六百里加急密谕之!
韩秀峰收到这个消息是五天之后的事,不过相比反复无常的小人李昭寿投诚,他更关心皇上就科场案连降的几道谕旨。
皇上在所颁的上谕中,再三强调“详加披阅,反复审定”,“就所供情节,详加审核”,可见在彻查科场案这件事上,皇上是乾纲在握,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陈孚恩只是奉旨办差,而跟肃顺是真没啥关系。
在城里呆着不舒坦又来南苑散心的吉云飞,轻叹道:“平龄朱卷与墨卷不符的事没查出头绪,反倒查出兵部主事李鹤龄为其同乡刑部主事罗鸿绎订正关进,向同考官浦安代送条子,浦安又托柏中堂的家人靳祥恳请柏中堂将罗鸿绎取中的事。”
“递条子?”韩秀峰下意识问。
“裁纸为条,递给考官,约定诗文某处所用文字,以为记验。”吉云飞放下茶杯,接着道:“一般是某段的开头或结尾,使用特定的字眼,诸如‘夫’、‘也’等虚字,为防巧合通常会订三、四处,考官阅卷时拿着条子细心比对,就算试卷重新誊录过,就算试卷糊了名,也知道有暗记的试卷是谁的,堪称百无一失。”
“柏中堂知不知情,柏中堂有没有……有没有收罗鸿绎的银子?”韩秀峰禁不住问。
“据伍辅祥说已查明罗鸿绎在考前几次拜望李鹤龄,李鹤龄随拟字眼,约定头篇文末用‘也夫’,二篇文末用‘而已矣’,三篇文末用‘岂不惜哉’,诗末用‘帝泽’,并许诺‘如能分房,可留心看’他的文章。后来又将条子递给浦安,求其照应。
结果巧了,浦安入闱后见中皿卷中有一本试卷与条子相符,并且文笔尚属清畅,就批写‘气盛言宜,孟艺尤佳’字样,加以呈荐。再后来草榜填后核对草底,闱官误将罗鸿绎的试卷当作已中试卷交还本房,柏中堂发现行便命家人靳祥将其撤下。
浦安与靳祥相识多年,就跑去找靳祥,称他房内中皿卷就这么一本,嘱咐靳祥恳请柏中堂取中,千万别撤下。柏中堂人情难却,便将罗鸿绎取中,将拟取中的第十房刘成忠之卷撤下。”
韩秀峰沉吟道:“照您这么说,柏中堂如果没发现反倒没事?”
“哪有那么多如果。”吉云飞长叹口气,苦笑道:“之后的事儿说出来你一定不敢相信,出闱后,罗鸿绎去李鹤龄家请教拜见老师礼节,李鹤龄以帮他递条子打点关节为由,索要酬谢银五百两。罗鸿绎因事前没提及过银子,不愿意出这五百两。
李鹤龄纠缠他说了半天,他最终答应了,过了两天如数送到李鹤龄家,而李鹤龄竟嫌成色不好没收。罗鸿绎只得回去再筹银,托同乡龙兆霖代送。李鹤龄收下银子之后,跟浦安谎称罗鸿绎送了四百两,浦安刚开始没收,后来因为其胞兄捐官,去跟李鹤龄借银子,李鹤龄说他的银子存在这儿,随时可取用,浦安就这么先后取走了三百两。”
“连这银子都敢收,传出去真有辱斯文!”韩秀峰轻叹了一句,想想又问道:“柏中堂那边呢?”
“据伍辅祥说,浦安去柏中堂家拜望,送贽敬银十六两,门包八两。并嘱咐罗鸿
“大头,朕知道你是担心朕被人蒙蔽,其实朕心里跟明镜似的,岂能不知投长毛的不会是良善之辈。”咸丰暗叹口气,接着道:“朕之所以恩准胜保所奏,是因为那个李昭寿不但献了三座城,还率三万多长毛投诚。要是不允准,你想想收复那三座城要死多少官兵,要耗费多少钱粮?”
“皇上,这个道理我懂,可是那个李昭寿真不能相信,用王老爷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啥子的小人!”
“反复无常?”
“皇上英明,他就是反复无常!”
大头是真担心皇上被骗,急切地说:“他当年从海安逃走之后,没去投长毛,而是纠集了一帮运河上的私枭去投捻匪,还想去攻安徽的一个县城,结果遇上了石赞清石老爷的同年何桂珍何道台,何道台率四五百团练把他杀得溃不成军。他见势不妙,就领着残兵败将向何道台投诚。
我四哥听说这消息吓一跳,赶紧给石老爷和郭沛霖郭大人写信,请他们赶紧提醒下何道台,让何道台小心提防李昭寿那个龟儿子。也不晓得何道台是不是没收着郭大人和石老爷的信,反正过了没多久,就听说李昭寿那个龟儿子竟翻脸把何道台杀了,拿着何道台的人头去长毛那儿邀功请赏,还做上了长毛的官!”
看着皇上若有所思的样子,大头又焦急地说:“皇上,我正想提醒您,可见您这两天那么忙,一直没找着机会,所以直到这会儿才跟您说。我对天发誓,刚才说的没半句假话,那个姓李的龟儿子真不能相信,我都担心胜保大人会不会也被他给害了。”
“知道了,你再去一趟军机处,传彭蕴章来见朕。”
“臣遵旨,臣这就去。”
……
咸丰把领班军机大臣彭蕴章召到勤政殿问话,确认道光十八年进士何桂珍当年的确是被胜保刚招安的长毛降将李昭寿所杀,当即命彭蕴章拟旨:镶黄旗蒙古都统胜保奏,得旨招降李昭寿一事,固应示以坦白尤须倍加防范,著六百里加急密谕之!
韩秀峰收到这个消息是五天之后的事,不过相比反复无常的小人李昭寿投诚,他更关心皇上就科场案连降的几道谕旨。
皇上在所颁的上谕中,再三强调“详加披阅,反复审定”,“就所供情节,详加审核”,可见在彻查科场案这件事上,皇上是乾纲在握,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陈孚恩只是奉旨办差,而跟肃顺是真没啥关系。
在城里呆着不舒坦又来南苑散心的吉云飞,轻叹道:“平龄朱卷与墨卷不符的事没查出头绪,反倒查出兵部主事李鹤龄为其同乡刑部主事罗鸿绎订正关进,向同考官浦安代送条子,浦安又托柏中堂的家人靳祥恳请柏中堂将罗鸿绎取中的事。”
“递条子?”韩秀峰下意识问。
“裁纸为条,递给考官,约定诗文某处所用文字,以为记验。”吉云飞放下茶杯,接着道:“一般是某段的开头或结尾,使用特定的字眼,诸如‘夫’、‘也’等虚字,为防巧合通常会订三、四处,考官阅卷时拿着条子细心比对,就算试卷重新誊录过,就算试卷糊了名,也知道有暗记的试卷是谁的,堪称百无一失。”
“柏中堂知不知情,柏中堂有没有……有没有收罗鸿绎的银子?”韩秀峰禁不住问。
“据伍辅祥说已查明罗鸿绎在考前几次拜望李鹤龄,李鹤龄随拟字眼,约定头篇文末用‘也夫’,二篇文末用‘而已矣’,三篇文末用‘岂不惜哉’,诗末用‘帝泽’,并许诺‘如能分房,可留心看’他的文章。后来又将条子递给浦安,求其照应。
结果巧了,浦安入闱后见中皿卷中有一本试卷与条子相符,并且文笔尚属清畅,就批写‘气盛言宜,孟艺尤佳’字样,加以呈荐。再后来草榜填后核对草底,闱官误将罗鸿绎的试卷当作已中试卷交还本房,柏中堂发现行便命家人靳祥将其撤下。
浦安与靳祥相识多年,就跑去找靳祥,称他房内中皿卷就这么一本,嘱咐靳祥恳请柏中堂取中,千万别撤下。柏中堂人情难却,便将罗鸿绎取中,将拟取中的第十房刘成忠之卷撤下。”
韩秀峰沉吟道:“照您这么说,柏中堂如果没发现反倒没事?”
“哪有那么多如果。”吉云飞长叹口气,苦笑道:“之后的事儿说出来你一定不敢相信,出闱后,罗鸿绎去李鹤龄家请教拜见老师礼节,李鹤龄以帮他递条子打点关节为由,索要酬谢银五百两。罗鸿绎因事前没提及过银子,不愿意出这五百两。
李鹤龄纠缠他说了半天,他最终答应了,过了两天如数送到李鹤龄家,而李鹤龄竟嫌成色不好没收。罗鸿绎只得回去再筹银,托同乡龙兆霖代送。李鹤龄收下银子之后,跟浦安谎称罗鸿绎送了四百两,浦安刚开始没收,后来因为其胞兄捐官,去跟李鹤龄借银子,李鹤龄说他的银子存在这儿,随时可取用,浦安就这么先后取走了三百两。”
“连这银子都敢收,传出去真有辱斯文!”韩秀峰轻叹了一句,想想又问道:“柏中堂那边呢?”
“据伍辅祥说,浦安去柏中堂家拜望,送贽敬银十六两,门包八两。并嘱咐罗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