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1/4)
顾淮之知道这一情况后,又把目光放在了报纸中间的夹缝上。这里的小空间也有大用处来着,后世一般都登些寻人启事招工启事,还有道歉信。顾淮之觉着这也能试试,空间再利用,看看能不能再更进一步,比如联系钦天监,在报纸上弄个天气预报啥的,也可以让宋璟来聊聊健康养身小知识,再让人写点寓教于乐的小故事,照顾到各个年龄层的人群,把报纸变成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上头可都是字儿,无形中也在鼓励百姓读书识字,给他们的生活添一份姿彩。
福王对顾淮之一向有求必应,顾淮之一说这个想法,他便立即拍手叫好,拍着胸脯保证说这事儿交在他身上了。
果不其然,在下一期的报纸上,百姓们听到了有趣的小故事,叫什么龟兔赛跑,仔细一想还挺有意思,都能在身边找出个像兔子那样骄傲的人。听完回去还教育孩子呢,说笨点没关系,可不能瞧不起别人轻敌了,不然就得跟故事里的兔子似的,跑步竟然还能输给乌龟。
顾淮之都没想到,这些寓言故事,受众最多的竟然还是底层老百姓。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啊!
不过仔细一琢磨,顾淮之也就想明白了,这年头儿文盲率这么高,老百姓消息又闭塞,好不容易能听点新奇的故事,管他什么小动物会说话会比赛,只要有趣就是个好故事。
当然,有喜欢的就有吐槽的,那个天气预报,就时灵时不灵的。现在老百姓听了报纸后得了空又有一项新活动,就是猜这回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输的那方给赢的那方捏捏肩。
甭管是夸奖还是吐槽,报纸确实像顾淮之期望的那样,以京城为中心,逐渐向全国辐射,慢慢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看报读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百姓们的观念,知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明白天地有多辽阔,慢慢开启民智。
嘉平帝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夸顾淮之教化百姓做得好。
顾淮之也不邀功,只说自己只出了个主意,真正落实这些事情的,是福王。
福王的地位倒是一直没变,不同于他其他哥哥们的失落懊恼,福王愣是没觉得亲爹和亲哥当皇帝的不同。反正亲爹和亲哥对他都好,他只要埋头做事就行。
福王实际上也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嘉平帝满腔兄长爱全都用在了他这一个弟弟身上,不能封那就赏,大房子修起来,金银珠宝尽管拿,没事儿还能去太上皇那儿顺点好东西,福王的小金库都快赶上嘉平帝的私库了。
顾淮之和嘉平帝倒没什么磨合期,早在云州的时候,二人已经合作过几次,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和行事风格,都觉得对方是可以信赖的人。
提前经历过磨合期的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除了东宫原本的人马外,顾淮之是适应最快的那一个。还有福王在其中帮忙,顾淮之在新帝朝中混得风生水起,不是新帝嫡系心腹却比嫡系心腹更得新帝看重,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诅咒他,搞得顾淮之都觉得自己背后总是凉凉的,去衙门的路上都谨慎了不少,生怕自己被人套麻袋。
经过这几年的休整,驰道基本已经在各州遍地开花。西域那边一大箱一大箱的金子往国库运,顾淮之将这几年的账目一合计,发现不但把修驰道的银子给挣了回来,还净赚了上百万两银子。
通商利润之巨,满朝文武都为之心动。等到顾淮之提议说造大船出海,看看海洋对面的土地上有什么国家,向他们宣传我大晋的威名时,也同他们建立好贸易往来,继续丰盈国库时,竟然也没多少人持反对意见。
自打顾淮之那次一鸣惊人挣回一个国库后,朝廷上下就达成了共识——在挣银子这方面的事儿上,千万别跟顾尚书对着干。这位大佬读作户部尚书写作财神爷,只要他想干的事儿,就一定能给国库带来巨大收益。
顾淮之还有点纳闷,造船出海这么大的事儿,竟然没几个人反对,御史们都不跳出来喷他几次,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的样子。
嘉平帝对于顾淮之的提议也没有异议,十分迅速地通过了这条请求。工部那边也十分配合,一个个摩拳擦掌干劲十足,就等着造出一艘大船,出海继续挣银子。
那工部也能跟着露回脸。
顾淮之心里也发虚,这次出海那完全是看命,他也没以前那么有信心,毕竟以前一切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但现在要出海了……除非他立即变成龙王,才能让海水都听他的,把船安全送到新大陆去。
不过,既然都开始造船了,远程不能保证结果,那近处的岛屿还是能去逛一逛的,话说附近有几个邻居家貌似有几座金矿来着,不若让人出海好好去勘探勘探?
第127章 恩科
现在考虑出海的事儿也有点太早,这会儿船都还没造出来呢。
想到这事儿顾淮之也头疼,乱世持续了两百多年,许多造船的技术都已经失传。照这年头儿的平均寿命来算,两百多年都够四五代人了,就算祖上掌握了造船技术的,这两百多年朝廷只顾着打仗就没出过海,技术难免也荒废了。再加上当年掌握这门技术的人基本全都去世,哪怕现在工部还养着一堆手艺精湛的工匠
那上头可都是字儿,无形中也在鼓励百姓读书识字,给他们的生活添一份姿彩。
福王对顾淮之一向有求必应,顾淮之一说这个想法,他便立即拍手叫好,拍着胸脯保证说这事儿交在他身上了。
果不其然,在下一期的报纸上,百姓们听到了有趣的小故事,叫什么龟兔赛跑,仔细一想还挺有意思,都能在身边找出个像兔子那样骄傲的人。听完回去还教育孩子呢,说笨点没关系,可不能瞧不起别人轻敌了,不然就得跟故事里的兔子似的,跑步竟然还能输给乌龟。
顾淮之都没想到,这些寓言故事,受众最多的竟然还是底层老百姓。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啊!
不过仔细一琢磨,顾淮之也就想明白了,这年头儿文盲率这么高,老百姓消息又闭塞,好不容易能听点新奇的故事,管他什么小动物会说话会比赛,只要有趣就是个好故事。
当然,有喜欢的就有吐槽的,那个天气预报,就时灵时不灵的。现在老百姓听了报纸后得了空又有一项新活动,就是猜这回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输的那方给赢的那方捏捏肩。
甭管是夸奖还是吐槽,报纸确实像顾淮之期望的那样,以京城为中心,逐渐向全国辐射,慢慢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看报读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百姓们的观念,知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明白天地有多辽阔,慢慢开启民智。
嘉平帝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夸顾淮之教化百姓做得好。
顾淮之也不邀功,只说自己只出了个主意,真正落实这些事情的,是福王。
福王的地位倒是一直没变,不同于他其他哥哥们的失落懊恼,福王愣是没觉得亲爹和亲哥当皇帝的不同。反正亲爹和亲哥对他都好,他只要埋头做事就行。
福王实际上也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嘉平帝满腔兄长爱全都用在了他这一个弟弟身上,不能封那就赏,大房子修起来,金银珠宝尽管拿,没事儿还能去太上皇那儿顺点好东西,福王的小金库都快赶上嘉平帝的私库了。
顾淮之和嘉平帝倒没什么磨合期,早在云州的时候,二人已经合作过几次,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和行事风格,都觉得对方是可以信赖的人。
提前经历过磨合期的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除了东宫原本的人马外,顾淮之是适应最快的那一个。还有福王在其中帮忙,顾淮之在新帝朝中混得风生水起,不是新帝嫡系心腹却比嫡系心腹更得新帝看重,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诅咒他,搞得顾淮之都觉得自己背后总是凉凉的,去衙门的路上都谨慎了不少,生怕自己被人套麻袋。
经过这几年的休整,驰道基本已经在各州遍地开花。西域那边一大箱一大箱的金子往国库运,顾淮之将这几年的账目一合计,发现不但把修驰道的银子给挣了回来,还净赚了上百万两银子。
通商利润之巨,满朝文武都为之心动。等到顾淮之提议说造大船出海,看看海洋对面的土地上有什么国家,向他们宣传我大晋的威名时,也同他们建立好贸易往来,继续丰盈国库时,竟然也没多少人持反对意见。
自打顾淮之那次一鸣惊人挣回一个国库后,朝廷上下就达成了共识——在挣银子这方面的事儿上,千万别跟顾尚书对着干。这位大佬读作户部尚书写作财神爷,只要他想干的事儿,就一定能给国库带来巨大收益。
顾淮之还有点纳闷,造船出海这么大的事儿,竟然没几个人反对,御史们都不跳出来喷他几次,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的样子。
嘉平帝对于顾淮之的提议也没有异议,十分迅速地通过了这条请求。工部那边也十分配合,一个个摩拳擦掌干劲十足,就等着造出一艘大船,出海继续挣银子。
那工部也能跟着露回脸。
顾淮之心里也发虚,这次出海那完全是看命,他也没以前那么有信心,毕竟以前一切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但现在要出海了……除非他立即变成龙王,才能让海水都听他的,把船安全送到新大陆去。
不过,既然都开始造船了,远程不能保证结果,那近处的岛屿还是能去逛一逛的,话说附近有几个邻居家貌似有几座金矿来着,不若让人出海好好去勘探勘探?
第127章 恩科
现在考虑出海的事儿也有点太早,这会儿船都还没造出来呢。
想到这事儿顾淮之也头疼,乱世持续了两百多年,许多造船的技术都已经失传。照这年头儿的平均寿命来算,两百多年都够四五代人了,就算祖上掌握了造船技术的,这两百多年朝廷只顾着打仗就没出过海,技术难免也荒废了。再加上当年掌握这门技术的人基本全都去世,哪怕现在工部还养着一堆手艺精湛的工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