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龙场悟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周皇宫。
    还是那座皇宫,气势磅礴,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若盘着的一条龙。
    此时的皇宫,与以前相比,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杨晨率领众多的门人弟子、鬼神、神卫军,准备向着大周天子辞别,前往两界之门,进入修真界。
    大周天子带着满朝文武,挽留着杨晨。
    “杨师,还请你留下,见证我定鼎封禅,我也将送杨师,一份盖世大礼,此事过后,杨师再去不迟。”
    这些年中,杨晨已经悉数把天工开物之道,传授给了当今的天子陛下,如今大周的国土,纵使大了许多倍,依然是国力蒸蒸日上,横扫天下,虎视群雄,竟无一敌手。
    只剩下一些穷山僻壤的小国,还没有征伐,其余的混元六合,一统天下,大周天子为天下主。
    杨晨的道教,也随之遍传天下。
    道教中,有着两处圣地,一处是邀月书院,一处是仙学院。
    如今的仙学院、邀月书院,也进行了改革分为小学、中学、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融合了书院、学院的综合性的学堂。
    专门为大周帝国批量的制造人才。
    不过,邀月书院、仙学院的圣地,却是依然处在渭城杨家村,现在的杨家村繁花似锦,相当于一个城镇。
    儒道祖地也归附了大周帝国,为大周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是难得可贵的是,这些年中,杨晨的儒道修为,突飞猛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除了没有家,其余的杨晨都做到了。
    在这期间。
    杨晨更是把他最为钟爱的一本书,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传习录》!
    传不习乎!
    这是一门教你拥有健康心灵的学问。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这一门学问,是心学,其核心便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提倡个***。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
    我心即是天理,即是大道,我未看到花时,花与我心同寂灭,我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一本书中,杨晨把许多劝人向善的道理,普及向了大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人的心中,都有个圣人,只因为不够自信,故而被埋没了。
    之所以成不了圣人,是因为很多人的良知,被心中的私念,所蒙蔽了。
    圣人并非是因为你修为高深,并非是因为你是高富帅,而是看你的心中是否有善,是否去恶。
    即使身份卑微的凡夫俗子,只要你心中有善,存良知,也能够成为圣人。
    当你未成就圣人的时候,众生是圣人,当你成就圣人的时候,圣人是众生,举目四顾,你看到满大街的人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要是你心中有着一坨屎,那么看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心学修行,并非容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回事。
    心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心的存在,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之所以后来有了善恶,是因为思想、观念在活动。
    能够正确的分辨善恶仅仅是有良知,能存善去恶才算是做到了格物,这才是心学中知行合一的精髓。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非常知道孝道的重要性,但是却置父母于不顾,不愿意尽孝道,说明你没有做好‘行’。
    如果你尽了孝道,却是没有做好,父母只是想让你多陪一陪他们,你却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孝道的重要,没有做到真正的‘知’。
    这本书一出,离开风靡天下,被天下的所有的读书人,都奉为经典,人人竞相购读,就算是儒道祖地的大儒,也纷纷出动,拜读此书。
    据说,书成的那一天。
    儒道祖地的藏书阁中,圣光万丈,一本本圣者亲手著作的书籍,飞出藏书阁,前往杨晨著作《传习录》的龙场。
    龙场是一处地名,乃是杨晨随军征讨大秦帝国的时候路径的一地。
    夜深时刻,杨晨若有所感,把儒道、神道、仙道诸般道理融会贯通,结合前世所观《传习录》,终于有所得。
    便提笔写出来一本书,取名已然是《传习录》,希望这本书能够传之天下,使天下人受益。
    这一情景,被世人称为‘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之夜,圣者经典,从天下各处,朝着龙场飞来,才气如汪洋大海,灵光如满天星辰,圣者降临世间,给世间的百姓带来一条光明的路,改变世人的命运。
    无数本的圣者经典,降临在龙场,一道道的烙印,道韵,才气,灵光,圣道,从书籍中喷射而出,落在了《传习录》这本书中。
    传习录光芒大作,当时的光芒,遍照天下,无数的妖魔,无数的人族,无数的鬼物,受此圣光照耀后,心中生善念,功德无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