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宁栖淡淡一笑,“有没有用并非小女子一人之言,历朝历代无论大小节日宫中都曾祭拜上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难道张大人的意思是先祖皆是愚钝不堪之辈?”
    闻言,张进猛地一噎,一张脸涨的面红耳赤。
    “天灾自古有,父亲与各位大人历经数年水患,自有一套应对方法,张大人再多虑也是急不得的。”她淡淡道。
    其他人显然没想到这古板不懂变通的宁怀元还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也不知哪来的福分。
    若是能给他们做儿媳妇那是极好不过的事。
    行了九十九个台阶,万华寺的大门才映入眼帘,宁栖故作淡定的跟在最后头,实则腰疼的几乎要站不稳,只能扶着墙边歇了会。
    记得那时对方还向她问万华寺的路,显然不是第一次来,哪里都有流民,为何又要来这?
    许是近日来拜佛的人格外多,寺庙里传来阵阵浓郁的香火味,随着御林军将人群隔开,百姓们纷纷挤在角落伸头缩脑,却只能看到一把把闪着光的□□。
    “那么多村民食不果腹,这里竟然还如此富丽堂皇!”张进低哼了声。
    迈入寺庙,萧辞余光一扫,“这张嘴若是不要了便缝上。”
    后面的人忍住没有笑出声,唯有张进低着头不敢再多言,连眼珠子也不敢乱转。
    外寺的角落卷缩着不少难民,等看到浩浩荡荡的来人都畏惧的跪倒在地,不多时一群素衣和尚慢慢走出,为首身着袈裟的主持双手合十道了句阿弥陀佛。
    “老衲未能远迎,还望圣上恕罪。”
    周太尉客气的笑道:“主持不必拘礼,近日许多难民流离失所,听闻主持这收留了许多流民,所以皇上才会过来看看。”
    天空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总是这样连绵不断,迈入大殿前萧辞忽然往后看了眼,一抹碧色险些淹没于人群。
    绎风赶紧冲周太尉使个眼色,后者连忙往后面走,不多时就领着女子走了过来,外头的雨也逐渐加大。
    瞧着她那娇娇弱弱的模样,张进不由又嘀咕了起来,“这爬山涉水的就不该带一个姑娘家。”
    守在门口的绎风不禁睨了他眼,“你可闭嘴吧。”
    第11章 刺客
    内殿虽比不得金安寺富丽堂皇,却也宽阔大气,几座金佛更是威严华贵,沙弥点燃几柱香递上前。
    淅淅沥沥的雨珠砸落屋檐,寺庙的和尚正在疏散难民们去后面避雨,内殿之中传来浓郁的香火味,淹没于雨幕。
    “您说的老衲思虑再三,深觉只要为民有利,想必先圣们也会深感欣慰。”主持双手合十道。
    上了香,萧辞慢慢将视线收回,“朕会为高僧们加以谥号,享万民香火。”
    宁栖听见了几句,却未想到要在万华寺下建水坝,那边听说还是寺庙禁地,是以往高僧们的圆寂之地。
    但看河流地势还有山体土质,那边的确是建立水坝的不二之选,她爹以前也念叨过,但不知怎么就没了下文。
    第一是缺乏资金,第二还是因为那是人家高僧的圆寂之地,拿来做水坝不用想也知道万华寺的人不愿意。
    但在绝对的权利下,一切都不是什么问题。
    “前几日因寺内涌入大批难民,略显拮据,幸得宁大人派人送来吃食,还望宁姑娘替老衲谢过宁大人。”主持忽然将视线投向宁栖。
    宁栖淡淡一笑,微微颔首,“这是父亲应该做的,主持不必记挂。”
    自从原主她娘死后,她爹每年三月三都会来寺里上香,宁栖也随着一起来过。。
    “阿弥陀佛。”主持双手合十认真道:“老衲虽未出寺,却时常听起宁姑娘乐善好施之名,百姓们能遇到宁大人父女实乃一大幸事。”
    “主持严重了,皇上百忙之中仍不忘受苦的子民,为天地之心,为生民立命,这才是万千百姓之福,”她语气谦和。
    萧辞慢慢回头,神情未变,“你父亲口才倒不及你半分。”
    外面雨似乎停了,绎风又重新走了进来,似要说什么,可闻言却及时闭上了嘴。
    宁栖眼也未眨,粉唇微启,“父亲不善言辞,心直口快,不善奉承之术,因此往往得罪他人自己却不知。”
    正是因为如此,她爹在太守之位足足待了十八年,从未高升。
    女子低眉敛目,仿佛句句都不离自己父亲,眼中再无其他色彩,萧辞收回视线,踱步前往另一个方向。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是你说的。”
    那是后山的方向,绎风等人连忙跟上,宁栖也随着主持一同前往,不紧不慢跟在后头。
    “臣女只是说自己所见之实,自然与皇上所感不同,好比赈灾银一事,如今江南一带物价高涨,不少商户趁水患之时坐地起价,臣女虽不知父亲拿了多少赈灾银,但每一分必定都用在了实处,可在外人眼中却是不作为,只是父亲不善言辞,许多事有理也成了没理,不过臣女相信皇上慧眼如炬,必定不会受到蒙蔽。”
    穿过竹林小道,周太尉却不由多看了她眼,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男子负手向前,并未回头,“这话应该让你父亲来说。”
    宁栖低下头柳眉微蹙,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