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们那个时候更低,在汉朝想要吃用麦粉蒸的馒头,那都是奢侈。”班昭说得自然不是白面的馒头,而是黑面的,汉朝的时候吃一口麦饭那都是奢侈。
    巴清更是道:“我们那个时候连馒头是什么都没有见过。”
    “群主不要这么担心,你看看这几百年过去了,进步很多了啊。”同昌公主对着苏夷光安慰道。
    “可是进步得太慢了。”苏夷光说道。
    “群主你想要怎么办?”蔡琰看着苏夷光的样子,觉得苏夷光似乎有了别的主意。
    “我想要航海。”苏夷光在记忆中记得明朝时的很多东西都是从郑和下西洋之后从国外传进来的,特别是一些农作物,苏夷光觉得大航海真的要尽快发展起来。
    “航海和粮食有什么关系?”蔡琰一脸懵,这两个完全扯不上关系好不好。
    苏夷光接下来向群中的大佬们普及了一些高产农作物所在的地方,以及大航海带来的利益,当年某些国家就是靠着航海,四处殖民,称霸一时的。
    畅想完后,作为最有经济头脑的巴清表示,“群主,你似乎没有这么多钱,听你的话,航海是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撑的。”
    苏夷光算算自己的俸禄,食邑再加上铺子赚的钱,顿时心灰意冷,虽然她现在在闺阁姑娘中算得上富有,但要是搞航海,就这些钱还不够她造两艘船的。
    而且,她也没有人手。
    想到这,苏夷光有些垂头丧气,她决定了回去以后就好好赚钱,争取早日买船。
    不过,这边张微和村正的话,也进入了正题,她也算是知道张微今日为什么前来了。
    “咱们村里自己有地的百姓有多少?佃农又有多少?”苏夷光听着张微问道。
    第75章 土地兼并
    历来农户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己有土地的,另一种便是佃户,其实按照大魏开国时期沿袭的均田制, 百姓都应当是有田的, 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地已经被各种买卖。苏夷光也总算是知道这次张微跑到这里来的原因,那就是——土地兼并。
    “我们村算是好的,佃户比较少, 百十户人家佃户只有十户, 大部分都是有地的, 但是像我们隔壁村,五十多户人家, 就有三十户是佃户。”村正答道。
    之后, 张微又问了村正村子里每户有多少田地等等问题,问得十分全面, 苏夷光在旁边听着, 将这些记在心里。
    大魏的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田,一种是民田,其实就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混合。在每个王朝一开始建立的时候,由于战乱逃荒等原因,有很多土地都是无主的, 这些土地自然归为官田,当然官田还有屯田等其他田地。
    至于民田,便是个人所有的土地, 能够买卖的也是这类土地。随着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官田以各种形式和理由变为民田, 民田经过买卖很多归于达官贵族或者是各地的财主所有,这便是土地兼并。
    如今大魏的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很多权贵通过强制手段将土地从百姓手中掠夺走。苏夷光即便不关注朝政,也知道这段时间朝廷中就一起土地兼并案讨论地十分热烈,因为事情涉及朝堂勋贵平远伯,在朝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她突然明白张微为什么这个时候回来,应当也和这土地兼并有关系。
    苏夷光在旁边听着百姓的现状,不得不说,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开国时记载的有了太多的不一样。土地兼并的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有,这是土地私有制带来的弊端。
    为了遏制土地兼并,历朝历代想了不少的办法,从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前者取得了一段时间的成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唐朝经济的发展,到唐朝后期,便已经废除了均田制,至于后者,变法并未成功。
    所以,土地兼并自古以来就是个难题。
    张微问了村正很多问题,问得不只是这一个村子的,还有旁边几个村子的。苏夷光在一旁听着,将情况自己记下。
    另一边,梧桐跟着村正家的大姑娘进了厨房后,只觉得根本无法入眼,准确的说,这里根本称不上厨房,只能称得上是一个灶房。里面只有一口铁锅。
    “妹妹怎么称呼?”梧桐笑着和旁边的女孩搭着话,“我叫梧桐,应当比你大,你叫我一声梧桐姐姐就好。”
    “我们村子都姓杨,家里人都叫我大丫。”杨大丫听到梧桐和她说话,有些害羞,低着头说道,“梧桐姐姐好。”杨大丫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人,她自觉自己在杨家村长得已经不错,她祖父是村正,家里情况好,这两年她到了快说亲的年纪了,祖父没让她下地干活,就是想让她养的白些,以后也好说个好人家。
    她不知道那位戴帷帽的贵人长得什么样,但是梧桐的样子对她来说就已经是她见过最好看的姑娘了,皮肤白皙,像家里买的豆腐一样,脸上还涂着胭脂,头上戴着她从没有见过的绢花,手上还戴着一个银镯子,穿得比她见过的县令家的娘子都好,对这样的贵人,她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梧桐听到杨大丫开口,心中松了一口气,只要愿意说话,能交流就好,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