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节(4/5)
。人照杀不误,血依然成河。
涞和县的百姓们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的血腥场面,战场上的硝烟还没有散去,九千颗战俘的头颅就已经落了地。
这是九千名暴虐的士兵,跟随王状元的时间久了,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点王状元的影子。让他们感觉到疼,才能让他们记住教训吧。当然,是下辈子。以杀止杀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无疑,是最直接的办法。让世界感受痛苦,让发动战争的人感觉到刻骨铭心的痛,让他们想起战争就会恐惧的浑身颤抖!
刘凌不是一个善人,也不是什么道德君子,忍和仁或许做的不够好,但却从不曾放弃心中执念。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既然乱世有纷争,那么,就用暴利来结束这纷争!用刘凌的话说,既然无法用和平的方式促成天下太平。那么,就用拳头打出一片太平天下!
有人说军事家都是阴谋家,好吧,那么刘凌不介意以阴谋取胜。阴谋,阳谋,皆有妙计安天下。引来疾字营决战,这是刘凌的阴谋。不可否认的是,这阴谋很成功。记得有一句笑谈,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的阴谋比他的阴-毛还要多,那么这个人无疑会是一个成功人士。
王状元的死,疾字营的覆灭,对于开封大营的周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李天芳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员猛将三万骑兵那么简单,他失去的,还有斗志。战后他能推测到,这一次的突袭完全是在刘凌的预计中,甚至是,完全是在刘凌的计划里完成的。虽然那个人远在三百里以外,却将开封守军玩弄于鼓掌之间。李天芳总结了这次战败的经过,得出的结论是,野战中,正面对敌,无人是刘凌的对手!
或许李天芳的结论有些悲观,但作为镇守开封的主将,他必须做出在他看来最客观的分析。他下令大军坚守开封城,不可再轻出与汉军交战。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消极迎战的表现,没有一个军人,一员大将应有的血性。只是不可否认的是,若是周军坚守不出,汉军绝对无法攻破开封城。
刘凌要的就是他不敢出来。
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攻取开封,而是黄河以北的裴战!
击败了疾字营之后,刘凌下令大军休整。五万多汉军,这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是损失也有四千人之多。虽然相对于周军的损失来说要轻的多,但汉军远来,援军未到,以不足五万人马驻扎在距离开封三百里之外的地方,确实有些冒险。损失太大的话,汉军难以接受。周军败一百次,只要是在大周的土地上他们就能很快再次拉起几十万人的军队。而汉军则不同,消耗的人马需要从大汉的百姓中征兵。虽然大周的百姓并不排斥换一个新的国家主人,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咱家汉军。
这就是制约汉军发展的一个最大的不利因素,即便大周的朝廷对百姓再坏,出于对朝廷的敬畏,百姓们不敢反抗朝廷征兵。而刘凌对百姓再好,又有几个人愿意拿起武器去拼命呢?
在大汉,刘凌是神灵一般的存在。他一句话可以让无数热血青年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可是在大周,他没有这样的号召力。
而刘凌在等,他在等百姓们自己觉悟的那一天。刘凌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在他占领的区域内已经实行了分田的政策,百姓们每户都分得最少十亩良田,当然,是需要他们自己去开垦的。大汉朝廷给百姓们提供种子,并且第一年的收成只取十分之一。这对于大周的百姓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们都是农民,才不怕种田,他们怕的是没有田可种。
占领早的地方,如晋州,绛州,慈州这些地方已经有两年了,百姓们这两年下来已经尝到了甜头。大汉的官府收取的赋税极低,他们的余粮还能按高价卖给官府,并且没有人敢从中诈取百姓的利益。大汉监察院的监察卫可是遍布各个州府的,哪一个当官的不开眼诈取百姓的利益,那等着他的就是监察院杀人的刀子。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这种日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如果有一天,再有别人打来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办?
大周之所以近乎覆灭,在于其失了民心。汉军占领的地方百姓们过的好,他们还会允许有人来破坏这种美好吗?刘凌坚信,当有人来破坏他们幸福生活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
周延公坐镇晋州,候申坐镇洛阳,有他们两个在,刘凌就没有后顾之忧。
有时候刘凌想想自己在做的事就觉得很有成就感,自己在做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如果这算拉拢民心的一个手段的话,那么无疑,这手段是最有用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靠的就是人民。刘凌在做的是靠人民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不是在与人民战争!
其实,老百姓对贪官并不是坚决的抵触。贪官不干人事,这才老百姓恨之入骨的。而且,做官的不贪,就跟猫儿不吃鱼一样是个笑话。这是阻止不了的,必须有一个疏导的办法才行。刘凌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杀贪官是出了名的。明朝的法典明文写着,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杀无赦。到了后来,这六十两的界定都取消了,凡查证了某个官员贪污受贿,哪怕只收了一两银子也照杀不误。洪武一朝,杀官不下十万人!但是,制止住贪污了吗?
所以,
涞和县的百姓们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的血腥场面,战场上的硝烟还没有散去,九千颗战俘的头颅就已经落了地。
这是九千名暴虐的士兵,跟随王状元的时间久了,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点王状元的影子。让他们感觉到疼,才能让他们记住教训吧。当然,是下辈子。以杀止杀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无疑,是最直接的办法。让世界感受痛苦,让发动战争的人感觉到刻骨铭心的痛,让他们想起战争就会恐惧的浑身颤抖!
刘凌不是一个善人,也不是什么道德君子,忍和仁或许做的不够好,但却从不曾放弃心中执念。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既然乱世有纷争,那么,就用暴利来结束这纷争!用刘凌的话说,既然无法用和平的方式促成天下太平。那么,就用拳头打出一片太平天下!
有人说军事家都是阴谋家,好吧,那么刘凌不介意以阴谋取胜。阴谋,阳谋,皆有妙计安天下。引来疾字营决战,这是刘凌的阴谋。不可否认的是,这阴谋很成功。记得有一句笑谈,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的阴谋比他的阴-毛还要多,那么这个人无疑会是一个成功人士。
王状元的死,疾字营的覆灭,对于开封大营的周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李天芳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员猛将三万骑兵那么简单,他失去的,还有斗志。战后他能推测到,这一次的突袭完全是在刘凌的预计中,甚至是,完全是在刘凌的计划里完成的。虽然那个人远在三百里以外,却将开封守军玩弄于鼓掌之间。李天芳总结了这次战败的经过,得出的结论是,野战中,正面对敌,无人是刘凌的对手!
或许李天芳的结论有些悲观,但作为镇守开封的主将,他必须做出在他看来最客观的分析。他下令大军坚守开封城,不可再轻出与汉军交战。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消极迎战的表现,没有一个军人,一员大将应有的血性。只是不可否认的是,若是周军坚守不出,汉军绝对无法攻破开封城。
刘凌要的就是他不敢出来。
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攻取开封,而是黄河以北的裴战!
击败了疾字营之后,刘凌下令大军休整。五万多汉军,这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是损失也有四千人之多。虽然相对于周军的损失来说要轻的多,但汉军远来,援军未到,以不足五万人马驻扎在距离开封三百里之外的地方,确实有些冒险。损失太大的话,汉军难以接受。周军败一百次,只要是在大周的土地上他们就能很快再次拉起几十万人的军队。而汉军则不同,消耗的人马需要从大汉的百姓中征兵。虽然大周的百姓并不排斥换一个新的国家主人,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咱家汉军。
这就是制约汉军发展的一个最大的不利因素,即便大周的朝廷对百姓再坏,出于对朝廷的敬畏,百姓们不敢反抗朝廷征兵。而刘凌对百姓再好,又有几个人愿意拿起武器去拼命呢?
在大汉,刘凌是神灵一般的存在。他一句话可以让无数热血青年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可是在大周,他没有这样的号召力。
而刘凌在等,他在等百姓们自己觉悟的那一天。刘凌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在他占领的区域内已经实行了分田的政策,百姓们每户都分得最少十亩良田,当然,是需要他们自己去开垦的。大汉朝廷给百姓们提供种子,并且第一年的收成只取十分之一。这对于大周的百姓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们都是农民,才不怕种田,他们怕的是没有田可种。
占领早的地方,如晋州,绛州,慈州这些地方已经有两年了,百姓们这两年下来已经尝到了甜头。大汉的官府收取的赋税极低,他们的余粮还能按高价卖给官府,并且没有人敢从中诈取百姓的利益。大汉监察院的监察卫可是遍布各个州府的,哪一个当官的不开眼诈取百姓的利益,那等着他的就是监察院杀人的刀子。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这种日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如果有一天,再有别人打来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办?
大周之所以近乎覆灭,在于其失了民心。汉军占领的地方百姓们过的好,他们还会允许有人来破坏这种美好吗?刘凌坚信,当有人来破坏他们幸福生活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
周延公坐镇晋州,候申坐镇洛阳,有他们两个在,刘凌就没有后顾之忧。
有时候刘凌想想自己在做的事就觉得很有成就感,自己在做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如果这算拉拢民心的一个手段的话,那么无疑,这手段是最有用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靠的就是人民。刘凌在做的是靠人民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不是在与人民战争!
其实,老百姓对贪官并不是坚决的抵触。贪官不干人事,这才老百姓恨之入骨的。而且,做官的不贪,就跟猫儿不吃鱼一样是个笑话。这是阻止不了的,必须有一个疏导的办法才行。刘凌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杀贪官是出了名的。明朝的法典明文写着,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杀无赦。到了后来,这六十两的界定都取消了,凡查证了某个官员贪污受贿,哪怕只收了一两银子也照杀不误。洪武一朝,杀官不下十万人!但是,制止住贪污了吗?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