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1/3)
“脾气不好有什么?哥哥对我一直很好。”
“哥哥其实很温柔,不会主动伤害别人。”
……她真好。
越好,显得他越卑鄙。他是个渺小如尘的卑微之物,却妄想留住太阳。所以他骗了她。
三十多年的时光,日日夜夜,他从她那里得到了多少爱意、享受了多少美好绮丽的光阴,就被那份不能言说的恐惧折磨了多久。
――她究竟爱他,还是一个欺骗来的假象?
后来,北齐的实力渐渐强大。随着粮食的增多、人口的增长,以及大量武器的研发,这个国家对统一越来越有野心。
阿沐开始感到忧虑。
姜滟云给他们寄信,也透露出莫大焦灼。她说朝堂上越来越多人觉得,是时候统一南北了。
阿沐苦闷地问:“怎么要打仗?”
他一边为她浣发,一边回答:“过去,南朝比我们产出丰裕。当时停战的主要原因,除了两边不想再消耗,也因为南朝想要将他们的各类商品输送过来,赚北齐的钱。这些年过去,北齐现在国泰民安、国库充盈,各地粮仓也堆满了粮食,自然不再需要南朝多少东西。此战,是北齐需要,也是南朝各大世家的共同愿望。”
阿沐惊讶道;“可我看南朝虽然富裕,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啊。”
他知道她懂了。她聪明,一点就透,只是不愿意在这些俗事上下功夫。
他肯定了她的猜测:“南朝被大大小小世家把控,百姓过得普普通通,利润全被各家得了去。”
阿沐叹了口气:“原来如此。那他们这样,有什么好嘲笑我们北齐是皇帝一言堂的?大家都差不多。”
但很快,北齐出了另一件事。
姜滟云过世了。
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五妹操劳多年,早就积累下了大大小小的毛病。他们都知道,她过世就会在这一两年。
阿沐哭了一场,他也有些伤感。
但这伤感还没过去,北齐就又出了一件大事:为了姜滟云的死,皇帝竟然伤心得失了心智,非说是后宫宫妃、朝中大臣暗害了姜滟云,所以满朝地开始杀人。
他们赶回琅琊城时,皇帝已经杀得血流成河。剩下的人一起反抗,将他拘禁在了宫里,对外说皇帝失心疯,然后仓促推了一个幼年皇子上位。
皇帝早年封的太子,早已夭亡。后来他一直没有再封太子。
过去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才明白,原来他竟然是对姜滟云还抱了一份期待,执著地等她。
可他一发疯,却是凭一己之力,生生将井然有序的朝堂搅了个天翻地覆。
朝野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都提出,是不是南朝说得对,皇帝不如世家共治?
这一讨论尚未展开,就被烽烟和战火淹没。
南朝没有放过这大好时机,悍然对北齐宣战。
时隔四十年,南北又开始了新一轮攻伐。
北齐开始大量吸收修士,半是强迫地命令他们为国家作战。还有女人。朝廷紧急修改律令,一口气将婚龄下调十岁,目的就是迫使人们早早生育。
包括原本的女官,有些被特许了不结婚、不生育的,忽然之间也被命令要尽快生育,否则就要罢官。
而在民间,也是掀起了一轮成婚生子的热潮。各地甚至发生了不少恶性事件,都是有关强奸的。
有官员抱怨说政令太过刚硬,应当徐徐图之;有人驳斥说,战争是要人的。
战争,本就是一层层人命垒上去的。
看起来,北齐已经做好了常年战争的准备。
阿沐原本还有些动摇,想要应召去为朝廷效命,但在她亲眼目睹过几次强奸案犯无罪释放,只需要娶回被迫害的女子后,她就改变了主意。
“哥哥,我其实也不确定这样是对是错。”她对他说,“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他说:“好。”
他们离开了琅琊城,去了南北交界的地方。
阿沐在那里开办了一家书院,她负责教导修炼,他来教人读书。她一边守在边界,只要有南边的人来犯,她就将人打回去,但另一方面,如果当地官军来征召,她也坚持不应。
他默默守着她,陪她一起。
书院一开始只是收养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随着战火燃烧,流离失所的人们越来越多,来投靠书院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和阿沐一起,将这些人分了类,叫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自力更生。
渐渐地,书院范围越来越多。过了十年,这里竟然成了个镇子,大家都叫它“书院镇”。
在战乱中,他和阿沐竭力让书院镇保留最后一点安宁。
但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含义正是:战争席卷一切时,没有人能真正独善其身。
终于,书院镇成了那块被盯上的肥肉。
甚至不是南朝官兵来入侵,而是北齐自己的官军盯上了他们。他们命令书院镇的人全部去服劳役,女子要全部拉去充当军妓。
他们给了三天时限。
最后的一晚,他看见阿沐在看星星。
他走过去,为她披了一件外衣。
“哥哥其实很温柔,不会主动伤害别人。”
……她真好。
越好,显得他越卑鄙。他是个渺小如尘的卑微之物,却妄想留住太阳。所以他骗了她。
三十多年的时光,日日夜夜,他从她那里得到了多少爱意、享受了多少美好绮丽的光阴,就被那份不能言说的恐惧折磨了多久。
――她究竟爱他,还是一个欺骗来的假象?
后来,北齐的实力渐渐强大。随着粮食的增多、人口的增长,以及大量武器的研发,这个国家对统一越来越有野心。
阿沐开始感到忧虑。
姜滟云给他们寄信,也透露出莫大焦灼。她说朝堂上越来越多人觉得,是时候统一南北了。
阿沐苦闷地问:“怎么要打仗?”
他一边为她浣发,一边回答:“过去,南朝比我们产出丰裕。当时停战的主要原因,除了两边不想再消耗,也因为南朝想要将他们的各类商品输送过来,赚北齐的钱。这些年过去,北齐现在国泰民安、国库充盈,各地粮仓也堆满了粮食,自然不再需要南朝多少东西。此战,是北齐需要,也是南朝各大世家的共同愿望。”
阿沐惊讶道;“可我看南朝虽然富裕,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啊。”
他知道她懂了。她聪明,一点就透,只是不愿意在这些俗事上下功夫。
他肯定了她的猜测:“南朝被大大小小世家把控,百姓过得普普通通,利润全被各家得了去。”
阿沐叹了口气:“原来如此。那他们这样,有什么好嘲笑我们北齐是皇帝一言堂的?大家都差不多。”
但很快,北齐出了另一件事。
姜滟云过世了。
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五妹操劳多年,早就积累下了大大小小的毛病。他们都知道,她过世就会在这一两年。
阿沐哭了一场,他也有些伤感。
但这伤感还没过去,北齐就又出了一件大事:为了姜滟云的死,皇帝竟然伤心得失了心智,非说是后宫宫妃、朝中大臣暗害了姜滟云,所以满朝地开始杀人。
他们赶回琅琊城时,皇帝已经杀得血流成河。剩下的人一起反抗,将他拘禁在了宫里,对外说皇帝失心疯,然后仓促推了一个幼年皇子上位。
皇帝早年封的太子,早已夭亡。后来他一直没有再封太子。
过去人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才明白,原来他竟然是对姜滟云还抱了一份期待,执著地等她。
可他一发疯,却是凭一己之力,生生将井然有序的朝堂搅了个天翻地覆。
朝野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都提出,是不是南朝说得对,皇帝不如世家共治?
这一讨论尚未展开,就被烽烟和战火淹没。
南朝没有放过这大好时机,悍然对北齐宣战。
时隔四十年,南北又开始了新一轮攻伐。
北齐开始大量吸收修士,半是强迫地命令他们为国家作战。还有女人。朝廷紧急修改律令,一口气将婚龄下调十岁,目的就是迫使人们早早生育。
包括原本的女官,有些被特许了不结婚、不生育的,忽然之间也被命令要尽快生育,否则就要罢官。
而在民间,也是掀起了一轮成婚生子的热潮。各地甚至发生了不少恶性事件,都是有关强奸的。
有官员抱怨说政令太过刚硬,应当徐徐图之;有人驳斥说,战争是要人的。
战争,本就是一层层人命垒上去的。
看起来,北齐已经做好了常年战争的准备。
阿沐原本还有些动摇,想要应召去为朝廷效命,但在她亲眼目睹过几次强奸案犯无罪释放,只需要娶回被迫害的女子后,她就改变了主意。
“哥哥,我其实也不确定这样是对是错。”她对他说,“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他说:“好。”
他们离开了琅琊城,去了南北交界的地方。
阿沐在那里开办了一家书院,她负责教导修炼,他来教人读书。她一边守在边界,只要有南边的人来犯,她就将人打回去,但另一方面,如果当地官军来征召,她也坚持不应。
他默默守着她,陪她一起。
书院一开始只是收养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随着战火燃烧,流离失所的人们越来越多,来投靠书院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和阿沐一起,将这些人分了类,叫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自力更生。
渐渐地,书院范围越来越多。过了十年,这里竟然成了个镇子,大家都叫它“书院镇”。
在战乱中,他和阿沐竭力让书院镇保留最后一点安宁。
但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含义正是:战争席卷一切时,没有人能真正独善其身。
终于,书院镇成了那块被盯上的肥肉。
甚至不是南朝官兵来入侵,而是北齐自己的官军盯上了他们。他们命令书院镇的人全部去服劳役,女子要全部拉去充当军妓。
他们给了三天时限。
最后的一晚,他看见阿沐在看星星。
他走过去,为她披了一件外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