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3)
荣安想知道的太多了,缠着她爹一顿发问。
虞博鸿本不打算多说,可荣安撒娇在先,又来了句:“常小姐说,我和娘之所以落此下场,便是活得太过简单,让我多说多看多听多学。我想和长姐那样可以为家里分担,我要成长,光有爹的庇护可不行。否则昨日事再现,我连死在何人之手都不知……”
又是一番软磨硬泡,虞博鸿到底没能招架住,与她细细说来。
“今日早朝,你被单独拿出来说事了。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昨日解经,出了一连串的事,正好应了你对星云的斥责。你那番话倒显得很有见地。另一个就是你被当街绑架,歹徒凶残一路闹事,影响太过恶劣了。”
荣安微微一愣。
这倒是她没想到的,她折腾这么一下,还能闹上朝堂?
“影响这么大的吗?”
“是!昨日清风坛,前前后后的岔子有七八个,确实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结束后差点造成踩踏,酿成大祸。有位老夫人当场心悸发作,若不是有大夫在场救治及时怕有性命之忧。今日有御史特意拿来说事,把你昨日对星云看似无礼的指摘一条条复述了一遍,说你话糙理不糙,句句都是良言。
御史觉得,昨日本就不该弄什么解经,不该在清风坛这一城中地段进行,更不该按着身份官品来解经。既有损了朝廷百官形象,又容易引起民反民愤情绪,实在是毫无益处。
你被绑架那事便更恶劣了。你前脚刚抨击完,后脚就遭了难,还让不少百姓跟着受罪并看在眼里,引发了诸多猜测,官员朝廷形象更是一落千丈,治安威信也跟着受损。说起来,再次成了昨日讲经的不是……”
荣安眼前浮现出昨日那男子唇角带笑的模样,他骂她“鼠目寸光”,说会让她赚得“盆满钵满”。怕是真要应验了。
“然后呢?”
“御史的立场都是大周的长治久安出发,从朝廷的立场出发,从大局的威信力出发,谁敢说不对?非但如此,还引发了一众本便对昨日招摇说经大有意见的清贵之臣的大力赞许,觉得你与葛薇直言说出了他们心声。他们也抨击星云大师,还暗戳戳地直指了主导昨日说经的……”
“皇后和太子?”荣安觉得,她快要笑倒了。
……
第52章 上边的暗示
“确实是皇后和太子!”
知道的倒是不少,虞博鸿多看了女儿一眼。
“若不是他们主导又牵线搭桥,若不是他们主持,哪会有那般号召力,哪里能轻而易举将地方选定在清风坛那么个风水宝地,哪里会有那么多达官贵人和皇亲国戚参与?”
这下荣安就全明白了。
太子虽定下了,可其余皇子也都大了,皇位一日不定,夺嫡战争便不会停。
太子万事俱备,但也需要声望的积累。
皇后原本的算盘打得很好,做这佛家善事,既能成就自己名声,还能轻易帮太子大获好感。且民众多信佛,从佛义入手也更利于提高民声。
只是她怎么也想不到半路会有自己这恶鬼杀出来拖她的后腿。
“所以不论如何,这次皇后都是办了坏事。实际协调主理昨日事务的太子被皇上当朝斥责了。太子认错还表示,昨日造成的所有损失,会由他一力承担。这一点你也可以安心了。太子那里的补偿和抚慰都已经在安排了,民众方面不会有人吃亏的。
而除了你被几位清流大臣点名夸赞,就连葛薇和葛家全都沾光了。葛薇昨日当众表示自家官品不够,不配听经,所以当朝便有人问起了你葛家舅舅官品人品。
你舅舅在翰林院做编修十几年,一直处于半透明。被问起后,翰林院主理的那几个老头自然顺着赞你舅舅为人正直,办事勤恳认真,脚踏实地……
不过,几位清流却直接笑驳,说既然勤恳正直了十几年,怎么还是一个区区六品编修?场面略有尴尬,不过……”
虞博鸿笑了笑:“你舅舅这次官品被捅到明面上,或许有机会能晋升了。”
“当真?”
“当真!”
虞博鸿继续到:“你舅仕途不顺,早有所察,他一直怀疑翰林院有人在针对他,在他每年政绩考核的评断上刻意打压。今日你舅舅给皇上递了一道以个人名义提交的私呈奏本。原本没那么快到皇上手里,但由于昨日你们之事皇上亲自过问了,所以你舅的这道奏本跳过了程序。
奏本内容只皇上知晓,但你舅正经翰林出身,文采非常,应该是洋洋洒洒写得不错。后来皇上御书房传召爹,问了你舅之事……”
“然后呢?”荣安暗自磨牙,舅舅官运不济,只怕是少不了廖家的手脚。廖家死了的老头当年官至内阁,文官之首,非翰林不入内阁,他出自翰林院,即便不说翰林院是他的场子,但他在那儿的人脉一定不少。他想要打压哪个,怕也就是一个眼神的简单事。
而舅舅憋屈多年,一来是不得不,二来应该也有忌惮家族处境的缘故……
“然后爹说了你舅的人品能力,葛家的现状,和你暂居葛家的处境等等。”
“皇上说什么?”荣安似乎有些明白了。
“皇上说,会查证一番
虞博鸿本不打算多说,可荣安撒娇在先,又来了句:“常小姐说,我和娘之所以落此下场,便是活得太过简单,让我多说多看多听多学。我想和长姐那样可以为家里分担,我要成长,光有爹的庇护可不行。否则昨日事再现,我连死在何人之手都不知……”
又是一番软磨硬泡,虞博鸿到底没能招架住,与她细细说来。
“今日早朝,你被单独拿出来说事了。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昨日解经,出了一连串的事,正好应了你对星云的斥责。你那番话倒显得很有见地。另一个就是你被当街绑架,歹徒凶残一路闹事,影响太过恶劣了。”
荣安微微一愣。
这倒是她没想到的,她折腾这么一下,还能闹上朝堂?
“影响这么大的吗?”
“是!昨日清风坛,前前后后的岔子有七八个,确实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结束后差点造成踩踏,酿成大祸。有位老夫人当场心悸发作,若不是有大夫在场救治及时怕有性命之忧。今日有御史特意拿来说事,把你昨日对星云看似无礼的指摘一条条复述了一遍,说你话糙理不糙,句句都是良言。
御史觉得,昨日本就不该弄什么解经,不该在清风坛这一城中地段进行,更不该按着身份官品来解经。既有损了朝廷百官形象,又容易引起民反民愤情绪,实在是毫无益处。
你被绑架那事便更恶劣了。你前脚刚抨击完,后脚就遭了难,还让不少百姓跟着受罪并看在眼里,引发了诸多猜测,官员朝廷形象更是一落千丈,治安威信也跟着受损。说起来,再次成了昨日讲经的不是……”
荣安眼前浮现出昨日那男子唇角带笑的模样,他骂她“鼠目寸光”,说会让她赚得“盆满钵满”。怕是真要应验了。
“然后呢?”
“御史的立场都是大周的长治久安出发,从朝廷的立场出发,从大局的威信力出发,谁敢说不对?非但如此,还引发了一众本便对昨日招摇说经大有意见的清贵之臣的大力赞许,觉得你与葛薇直言说出了他们心声。他们也抨击星云大师,还暗戳戳地直指了主导昨日说经的……”
“皇后和太子?”荣安觉得,她快要笑倒了。
……
第52章 上边的暗示
“确实是皇后和太子!”
知道的倒是不少,虞博鸿多看了女儿一眼。
“若不是他们主导又牵线搭桥,若不是他们主持,哪会有那般号召力,哪里能轻而易举将地方选定在清风坛那么个风水宝地,哪里会有那么多达官贵人和皇亲国戚参与?”
这下荣安就全明白了。
太子虽定下了,可其余皇子也都大了,皇位一日不定,夺嫡战争便不会停。
太子万事俱备,但也需要声望的积累。
皇后原本的算盘打得很好,做这佛家善事,既能成就自己名声,还能轻易帮太子大获好感。且民众多信佛,从佛义入手也更利于提高民声。
只是她怎么也想不到半路会有自己这恶鬼杀出来拖她的后腿。
“所以不论如何,这次皇后都是办了坏事。实际协调主理昨日事务的太子被皇上当朝斥责了。太子认错还表示,昨日造成的所有损失,会由他一力承担。这一点你也可以安心了。太子那里的补偿和抚慰都已经在安排了,民众方面不会有人吃亏的。
而除了你被几位清流大臣点名夸赞,就连葛薇和葛家全都沾光了。葛薇昨日当众表示自家官品不够,不配听经,所以当朝便有人问起了你葛家舅舅官品人品。
你舅舅在翰林院做编修十几年,一直处于半透明。被问起后,翰林院主理的那几个老头自然顺着赞你舅舅为人正直,办事勤恳认真,脚踏实地……
不过,几位清流却直接笑驳,说既然勤恳正直了十几年,怎么还是一个区区六品编修?场面略有尴尬,不过……”
虞博鸿笑了笑:“你舅舅这次官品被捅到明面上,或许有机会能晋升了。”
“当真?”
“当真!”
虞博鸿继续到:“你舅仕途不顺,早有所察,他一直怀疑翰林院有人在针对他,在他每年政绩考核的评断上刻意打压。今日你舅舅给皇上递了一道以个人名义提交的私呈奏本。原本没那么快到皇上手里,但由于昨日你们之事皇上亲自过问了,所以你舅的这道奏本跳过了程序。
奏本内容只皇上知晓,但你舅正经翰林出身,文采非常,应该是洋洋洒洒写得不错。后来皇上御书房传召爹,问了你舅之事……”
“然后呢?”荣安暗自磨牙,舅舅官运不济,只怕是少不了廖家的手脚。廖家死了的老头当年官至内阁,文官之首,非翰林不入内阁,他出自翰林院,即便不说翰林院是他的场子,但他在那儿的人脉一定不少。他想要打压哪个,怕也就是一个眼神的简单事。
而舅舅憋屈多年,一来是不得不,二来应该也有忌惮家族处境的缘故……
“然后爹说了你舅的人品能力,葛家的现状,和你暂居葛家的处境等等。”
“皇上说什么?”荣安似乎有些明白了。
“皇上说,会查证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