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意欢喜之中还有感激和信任。
    相见没一会儿,王妃便很直白地当着所有人面表态:“我很喜欢荣安。这个儿媳,我很满意。”
    她给的见面礼,是一对燕安一脉传承近百年的镯子。
    这是完全的认可。
    对此,皇帝很高兴。
    总算,也不枉费他近日对荣安的一番抬举。
    王妃也有好消息带来:在皇上下令将大规模支持燕安清虏后,对鞑子已产生了一定震慑,今秋鞑子的行动明显减少,如此便给了燕安布防和设计火器足够的时间。燕安会争取在严冬到来之前将鞑子再往北赶上几十公里……
    他们有信心在明春时,给予鞑子们最沉痛的打击……
    皇帝闻言自然高兴,对燕安好一番鼓励和褒赞。
    整场宴席围绕的都是朱承熠与荣安的婚事。
    王妃对朝廷定下的所有日子和安排全都没有意见,更是主动表示,唯一的儿子娶媳妇绝不草率,这次她既亲自前来,便定要将三书六礼全都走一遍,尽力不给孩子们留遗憾。
    皇帝对王妃的积极表态很满意。
    而葛氏更是开心。
    女儿这“远嫁”还“高嫁”,一直让她心头吊着一口气,此刻男方郑重,对女儿宽和,还考虑周到,甚至连已经跳过和完成的流程都愿意再按传统走一遍,她心头最后的那点遗憾都只觉在这一瞬消失了。
    她觉得,女儿这婚事圆满了。若不是有孕在身,她愿意连干三杯敬王妃。
    而王妃是个爽快人,挨着葛氏坐,主动拿酒与葛氏的甜茶相碰,与葛氏谈论着婚嫁上的种种。
    葛氏早年在边关长大,与王妃很有共同语言。几杯酒的功夫,两人关系便近了不少。两个孩子又都各有各的不易,两人更有几分惺惺相惜的默契。
    王妃一晃二十多年没回京,很想念许多吃食。
    葛氏立马回应:若王妃不嫌弃,不如这两日便前往将军府赴菊宴。
    王妃欣然应允。
    葛氏更表态愿意带王妃在京城各处走走,感受京城大好秋色和风土人情。
    皇帝大方了起来,豪爽直言不管吃喝玩乐,王妃在京所有开销由皇室负责。
    王妃谢恩,当然主要谢的,是皇上为儿子寻到如此良缘。她代表了燕安王连干三杯相敬。
    皇帝酒一多,想起了年轻时候与燕安王也曾有策马作伴的日子,感情上来,也是三杯见底。家常往昔聊起来,这些年与燕安的隔阂也似一下消失。
    陪坐的皇子们也纷纷表态,燕安百年如一日保家卫国,抗击强虏,是大周的光荣,是朝廷和百姓之福……
    又是几轮酒后,皇帝有些多了。
    听到王妃和葛氏正讨论三书六礼,正为第一礼纳彩,即媒人提亲中媒人人选而头疼时,酒多的皇帝一兴奋,竟是主动请缨。
    “要说他二人媒人,除了朕,还有谁?他二人七夕便是朕一力撮合,为了给他二人赐婚,朕大费周章。”还拒绝了原本对虞荣安志在必得的皇后和太子。“虽一波三折,但细细论之,七夕便是二人定情之日不为过。媒人之选舍我其谁!”
    皇帝要做媒人,那自然大好。
    王妃打铁趁热,直言距离大婚才一个多月,纳彩是第一礼,最好这几日便完成了。
    皇帝应了,直接招来了钦天监监正,看了日子,决定三天后亲自前往将军府提亲。
    虞博鸿也乐了,好大的恩宠。在他记忆里,皇帝这是第一次给人做媒。而且还是皇帝主动表态,真是活久见。
    纳彩之后的两礼是问名和纳吉。这些钦天监早已做过,所以只需走形式,倒是简单。
    但皇帝既然担下了媒人之责,自然意味着之后的每一步都将有皇帝参与,无疑,此番大婚已基本定下了轰动京城的效应。
    荣安听着自己的大婚被安排得声势浩大,明明白白,有些怕麻烦,又有些兴奋。她清楚,此刻皇帝给的荣耀越多,对燕安来说便越安全。以后的自己,再没法低调喽……
    第429章 消失的人儿
    燕安王妃是个表里如一的人。
    在皇帝看不到的地方,她依旧落落大方,直爽自然。
    这样的人很好相处,也很能博得人好感。
    葛氏与王妃相处得很不错。
    在菊宴后的第二天,两人便相约上山赏枫了。荣安与朱承熠陪同,长宁继续开溜。
    若说长宁一开始消失是因为躲清闲,之后是与兄长闹小脾气,那最近则是担心有人会趁她母妃在京中所以被乱点鸳鸯谱。她还不想嫁,逍遥玩着最自在。
    于是最近的她不是装病便是躲在交好的姑娘家中,几乎避开了所有可能的交际……
    香山红叶此刻正是开得最好之时,漫山遍野成片的红堪比火焰,有朱承熠安排着,几人吃喝玩乐都很尽兴。
    两妇人见孩子们感情好,心里也高兴。
    午后,王妃说了不少掏心窝子话,彻底打消了葛氏心头最后那丝疑虑。
    “熠儿没有长辈在身边,很多地方我与他爹力所不及,所以将来还得多劳烦您和将军。他若有错胡闹,该打该罚您两位只管严格些。他若敢欺负了荣安,您二位也只管打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