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节(2/3)
道,“别提他了,这要不是看着他从我肚子里出来的,我都的怀疑是别人家的娃子。一点不像我。还好生了娃子像我。还有我家青玉,哎,都聪明啊。”
这么明摆着的吹牛,但是也没人怀疑,反而觉得很合理。
毕竟苏卫华和苏青玉可不是同一个爹妈生的呢。
两人都能考上,那只能说明和爹妈没关系,而是和上一辈有关系,谁让他们有同一个爷奶呢。
老人们羡慕的不得了。
都说她这辈子值了,以后享不完的福气。
老太太这么一吹,陈爱兰就没得吹了。
听人家说起苏奶奶吹的内容,她腮帮子疼的厉害,心也梗的厉害。
自己生的儿子,不像自己,反而像他奶?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啊。
可人家吹完了,陈爱兰再吹那就没意思了。只能捡着外在因素吹吹,“这聪明娃子多的是,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念大学是不是?我家爱民也不蠢啊,这还是多亏了我的教导,咱家穷,我当时就和有材说了,咋样也要培养一个知识分子,念书的娃子才能当干部。再穷也要供他念书。要不是他一直念了初中,哪里能去念高中,又咋能考这么好呢?这都是有原因的。”
这些话立马得到了中年妈妈们的拥护和支持。
娃子再聪明,那也要当妈的好好教的。
大伙儿心里都打定了主意,以后一定要更加的注重孩子们的学习,可不能耽误了。要是能考上大学,那可真是光荣三代啊。
一直热闹到中午,苏家才安静下来。
虽然说话说累了,但是苏奶奶他们还是乐的合不拢嘴,把苏青玉和苏卫华的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读了又读。
对于这份通知书的珍贵程度,最有感触的就是苏爷爷和苏奶奶了。
两人都是旧社会里走过来的人,给地主家里当个长工,当过丫鬟,那会儿别说念书了,连活着都不容易。
他们从来没敢想,自家的下一代还能够出大学生的。
就和那些资本家,地主家的少爷们一样,去念大学堂,当文化人。走到哪里都穿着整齐,头发梳的油光光的,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不管在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是所有人眼中的上等人。
苏奶奶笑着笑着就激动了,“社会主义好啊。华国好啊。让咱穷苦人也有了当大学生的机会。”
为了庆祝这美好的一天,苏家人愣是把准备过年的鱼肉都拿出来吃了,搞的十分丰盛。
一家人吃的高高兴兴的。
苏叶是个没心没肺的,别人都紧张兮兮的等通知书,她一点也不着急,吃好喝好,吃好吃的比谁都吃的麻溜。
可把苏奶奶气到了,“吃啥啥的劲儿,就不担心你考试成绩?”
苏叶道,“担心啥啊,反正都考完了,我不吃不喝,也不能改变结果啊。咱该吃吃该喝喝,大不了明年考呗。”
苏奶奶气道,“你都多大了,再不找对象……”
“找啥啊,我要找有本事的对象。”苏叶完全不担心。因为女知青里面也有几位大龄女知青都没找对象呢。她跟着人家一起念书的时候都听说了,城里二十大几岁的没找对象的也有呢。
不着急。至于通知书,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反正不愁吃喝,怕啥。
苏青玉给她夹了块红烧肉,“叶姐,你这心态好。”
“那可不,我是谁啊。我从来不吃亏的。”苏叶得意道。
苏奶奶:“……”
和苏青玉之前说的一样,没过几天,又陆陆续续的有通知书来了,只是没和头一次一样那么多,都是每隔两天送两封过来。
先拿到通知书的,大部分都是知青。
这也是没办法,因为苏家屯的年轻人虽然后期也跟着学了,但是毕竟底子薄弱了。
他们报考的学校也不是什么重点大学,大部分都报考的大专院校。
不过即便这样,当苏家屯本地年轻人开始收到通知书的时候,也在队里引起了轰动。
好几年没上学的人了,原本已经和学校没有缘分的人。为了参加独立招工,早早的就参与进修班学习,就这么坚持下来,最后竟然也考上了大学。
其中有一个就是当初孙书记来的时候,采访过的崔九奶家的孙女苏小云。她已经结婚了,丈夫是别的队里过来的,和她一起盖了新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小两口一直为了进单位而努力,她丈夫力气大进了队里的建筑队,她则跟着干农活,然后一直在进修班学习。后来也进了饲料厂当学徒工。为了当正式工,她一直在努力。这次参加高考,她也在奶奶和丈夫的鼓励下报了名,报的是专科学校,想学门技术。
没想到,真能考上了。
拿上通知书的当天,崔九奶就领着孙女和孙女婿去苏青玉家里了,把家里好东西都拿来了,还让孙女给苏青玉她们磕头感谢。
这可把苏青玉给吓坏了,赶紧给拦住了,“新时代了,可不搞那一套,你们要是跪了,我可要受处分的。”
崔九奶连忙让自家孙女起来了,感激的拉着苏青玉的手,“青玉啊,书记,你是个好书记,好干部,是我们家的恩人。要不是你,咱家肯定没今天这样。你是
这么明摆着的吹牛,但是也没人怀疑,反而觉得很合理。
毕竟苏卫华和苏青玉可不是同一个爹妈生的呢。
两人都能考上,那只能说明和爹妈没关系,而是和上一辈有关系,谁让他们有同一个爷奶呢。
老人们羡慕的不得了。
都说她这辈子值了,以后享不完的福气。
老太太这么一吹,陈爱兰就没得吹了。
听人家说起苏奶奶吹的内容,她腮帮子疼的厉害,心也梗的厉害。
自己生的儿子,不像自己,反而像他奶?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啊。
可人家吹完了,陈爱兰再吹那就没意思了。只能捡着外在因素吹吹,“这聪明娃子多的是,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念大学是不是?我家爱民也不蠢啊,这还是多亏了我的教导,咱家穷,我当时就和有材说了,咋样也要培养一个知识分子,念书的娃子才能当干部。再穷也要供他念书。要不是他一直念了初中,哪里能去念高中,又咋能考这么好呢?这都是有原因的。”
这些话立马得到了中年妈妈们的拥护和支持。
娃子再聪明,那也要当妈的好好教的。
大伙儿心里都打定了主意,以后一定要更加的注重孩子们的学习,可不能耽误了。要是能考上大学,那可真是光荣三代啊。
一直热闹到中午,苏家才安静下来。
虽然说话说累了,但是苏奶奶他们还是乐的合不拢嘴,把苏青玉和苏卫华的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读了又读。
对于这份通知书的珍贵程度,最有感触的就是苏爷爷和苏奶奶了。
两人都是旧社会里走过来的人,给地主家里当个长工,当过丫鬟,那会儿别说念书了,连活着都不容易。
他们从来没敢想,自家的下一代还能够出大学生的。
就和那些资本家,地主家的少爷们一样,去念大学堂,当文化人。走到哪里都穿着整齐,头发梳的油光光的,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不管在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是所有人眼中的上等人。
苏奶奶笑着笑着就激动了,“社会主义好啊。华国好啊。让咱穷苦人也有了当大学生的机会。”
为了庆祝这美好的一天,苏家人愣是把准备过年的鱼肉都拿出来吃了,搞的十分丰盛。
一家人吃的高高兴兴的。
苏叶是个没心没肺的,别人都紧张兮兮的等通知书,她一点也不着急,吃好喝好,吃好吃的比谁都吃的麻溜。
可把苏奶奶气到了,“吃啥啥的劲儿,就不担心你考试成绩?”
苏叶道,“担心啥啊,反正都考完了,我不吃不喝,也不能改变结果啊。咱该吃吃该喝喝,大不了明年考呗。”
苏奶奶气道,“你都多大了,再不找对象……”
“找啥啊,我要找有本事的对象。”苏叶完全不担心。因为女知青里面也有几位大龄女知青都没找对象呢。她跟着人家一起念书的时候都听说了,城里二十大几岁的没找对象的也有呢。
不着急。至于通知书,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反正不愁吃喝,怕啥。
苏青玉给她夹了块红烧肉,“叶姐,你这心态好。”
“那可不,我是谁啊。我从来不吃亏的。”苏叶得意道。
苏奶奶:“……”
和苏青玉之前说的一样,没过几天,又陆陆续续的有通知书来了,只是没和头一次一样那么多,都是每隔两天送两封过来。
先拿到通知书的,大部分都是知青。
这也是没办法,因为苏家屯的年轻人虽然后期也跟着学了,但是毕竟底子薄弱了。
他们报考的学校也不是什么重点大学,大部分都报考的大专院校。
不过即便这样,当苏家屯本地年轻人开始收到通知书的时候,也在队里引起了轰动。
好几年没上学的人了,原本已经和学校没有缘分的人。为了参加独立招工,早早的就参与进修班学习,就这么坚持下来,最后竟然也考上了大学。
其中有一个就是当初孙书记来的时候,采访过的崔九奶家的孙女苏小云。她已经结婚了,丈夫是别的队里过来的,和她一起盖了新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小两口一直为了进单位而努力,她丈夫力气大进了队里的建筑队,她则跟着干农活,然后一直在进修班学习。后来也进了饲料厂当学徒工。为了当正式工,她一直在努力。这次参加高考,她也在奶奶和丈夫的鼓励下报了名,报的是专科学校,想学门技术。
没想到,真能考上了。
拿上通知书的当天,崔九奶就领着孙女和孙女婿去苏青玉家里了,把家里好东西都拿来了,还让孙女给苏青玉她们磕头感谢。
这可把苏青玉给吓坏了,赶紧给拦住了,“新时代了,可不搞那一套,你们要是跪了,我可要受处分的。”
崔九奶连忙让自家孙女起来了,感激的拉着苏青玉的手,“青玉啊,书记,你是个好书记,好干部,是我们家的恩人。要不是你,咱家肯定没今天这样。你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