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节(1/2)
领导们每天愁白了头发都没辙。
为了不给上面领导添麻烦,他们从来不喊苦不喊累, 咬着牙关熬。
苏青玉问道, “你们有没有安排过让这些村民下山来居住?”
小秘书道, “这个倒是考虑过了,不过考虑到耕地问题, 他们也确实更适合在山上,下面没这么多耕地啊。”
“而且他们也不乐意。以前闹荒的时候, 他们就靠着这山才过上吃饱喝足的日子,说住里面安稳。”
苏青玉清楚了, 这是压根没安排过。就算号召过, 也绝对没给村民们妥善的安置。
从她来边州开始, 听的最多的就是这里的人不乐意走出来。
苏青玉是不信的,她不信没人愿意出来,如果真不愿意,未来那些边远山区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赚钱呢?
不管下面村干部怎么说,哪怕村民亲口和她说不愿意出来,她就不信。
人性就是向往过好日子。
这些人之所以不乐意, 那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做好日子。
以前小严村的人也不乐意搬去城里呢,觉得城里是城里人过日子的地方, 他们农村人去了没法活, 所以不乐意去。
但是后来有个别家里过的好了, 搬去城里的, 住的也挺好的,也没说要回小严村啊。
所以苏青玉一路上也没再问这个小秘书关于这边的情况了。
她情愿自己去看。
小秘书战战兢兢,觉得领导好像不大说话了,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
苏青玉一路考察也不是盲目的,有自己的计划。
比如第一站,她还是考察各个地区学校的情况。
虽然她不是负责教育的,但是教育和农业管理也是息息相关的。她要开展的计划还是要依托当地教育情况。
她之前倒是知道元归给边州这边捐助钱修学校的。
她还问了小秘书这个事儿。
小秘书就道,“是有这个事儿。”
“那我们先去看看学校。”
学校确实是新修的,但是苏青玉走进去看,每个班级却没多少人。
这还是镇学校啊,全镇的学生大部分都要来这里上学的。
教室竟然都没坐满。
校长听到消息赶紧过来接待,“苏市长您好。”
苏青玉道,“校长同志,学校这里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啊,失学率这么高?而且班上读书的大部分都是男孩。你们有给学生家长做工作吗?”
老校长顿时一脸苦色,“老师都走访了,没用。说是交不起学杂费。学校倒是能免几个学生的,可普遍这么说,我们也没辙啊。”
苏青玉也是了解这个时期的学杂费问题。
这会儿国家困难,教育方面压根就没有办法减免,所以哪怕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学杂费都很多。
苏青玉自己□□十年代的时候的学杂费,都得到了一百到两百一学期了。
孩子少还好,孩子多了就是一笔负担。
“除了这里的学校,下面村子还有没有学校?”
“苏市长,我们这情况比下面村子还要好一些。那些村子里的学校,能有二三十人就不错了。那些老师也是很努力的做工作,可是……太难了。”
一个搞了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校长承认这份工作的艰难,这会儿脸上还忍不住有些窘迫。
苏青玉道,“好,我知道了。你们工作确实有许多困难,咱们一起好好解决。另外,下面村子里还有那些学校,你安排个人带我去看看。”
老校长立马自告奋勇,“我带您去吧,我都熟。”
苏青玉看他一把年纪了,就道,“要不换个人吧,学校这一摊子事儿也离不开人。”
“没事儿,我平时也往下面学校跑。我这腿脚利索呢。”
苏青玉也就没再拒绝。
一行人又去下面的乡村学校。
乡村学校倒是没建在山里,而是建设在山脚下。其他的几个村子的人都来这边上学。
而所谓的学校,也就青砖瓦房几间。
苏青玉道,“这就是新修的学校?”
小秘书道,“因为镇上的学校入学率太低了,县里觉得浪费资源,就没修那么大。”
苏青玉:“……”
老校长先一步往学校里去了,喊了里面上课的老师出来。
一共就两个老师,还是两口子。
看样子年纪也不算大,大概也就三十来岁。
老校长介绍道,“苏市长,这就是我们这边的青山五小的老师,两人可有才华呢,这位吴楚华老师还是当初下乡留下来的呢。城里来的老师。这位是他爱人,高小丫。教数学的。”
苏青玉主动和他们握手,“两位同志能够在这里坚持教学,辛苦了!”
两人顿时有些拘谨。
苏青玉问吴楚华是哪一年的知青。
吴楚华道,“七五年。”
苏青玉笑道,“那和我是同一批的,我也是七五年的。”
吴楚华眼睛一亮,显然没想到眼前这位也是知青同志。
苏青玉道,“我以前也在插队的小学任职过。”当校长。
为了不给上面领导添麻烦,他们从来不喊苦不喊累, 咬着牙关熬。
苏青玉问道, “你们有没有安排过让这些村民下山来居住?”
小秘书道, “这个倒是考虑过了,不过考虑到耕地问题, 他们也确实更适合在山上,下面没这么多耕地啊。”
“而且他们也不乐意。以前闹荒的时候, 他们就靠着这山才过上吃饱喝足的日子,说住里面安稳。”
苏青玉清楚了, 这是压根没安排过。就算号召过, 也绝对没给村民们妥善的安置。
从她来边州开始, 听的最多的就是这里的人不乐意走出来。
苏青玉是不信的,她不信没人愿意出来,如果真不愿意,未来那些边远山区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赚钱呢?
不管下面村干部怎么说,哪怕村民亲口和她说不愿意出来,她就不信。
人性就是向往过好日子。
这些人之所以不乐意, 那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做好日子。
以前小严村的人也不乐意搬去城里呢,觉得城里是城里人过日子的地方, 他们农村人去了没法活, 所以不乐意去。
但是后来有个别家里过的好了, 搬去城里的, 住的也挺好的,也没说要回小严村啊。
所以苏青玉一路上也没再问这个小秘书关于这边的情况了。
她情愿自己去看。
小秘书战战兢兢,觉得领导好像不大说话了,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
苏青玉一路考察也不是盲目的,有自己的计划。
比如第一站,她还是考察各个地区学校的情况。
虽然她不是负责教育的,但是教育和农业管理也是息息相关的。她要开展的计划还是要依托当地教育情况。
她之前倒是知道元归给边州这边捐助钱修学校的。
她还问了小秘书这个事儿。
小秘书就道,“是有这个事儿。”
“那我们先去看看学校。”
学校确实是新修的,但是苏青玉走进去看,每个班级却没多少人。
这还是镇学校啊,全镇的学生大部分都要来这里上学的。
教室竟然都没坐满。
校长听到消息赶紧过来接待,“苏市长您好。”
苏青玉道,“校长同志,学校这里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啊,失学率这么高?而且班上读书的大部分都是男孩。你们有给学生家长做工作吗?”
老校长顿时一脸苦色,“老师都走访了,没用。说是交不起学杂费。学校倒是能免几个学生的,可普遍这么说,我们也没辙啊。”
苏青玉也是了解这个时期的学杂费问题。
这会儿国家困难,教育方面压根就没有办法减免,所以哪怕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学杂费都很多。
苏青玉自己□□十年代的时候的学杂费,都得到了一百到两百一学期了。
孩子少还好,孩子多了就是一笔负担。
“除了这里的学校,下面村子还有没有学校?”
“苏市长,我们这情况比下面村子还要好一些。那些村子里的学校,能有二三十人就不错了。那些老师也是很努力的做工作,可是……太难了。”
一个搞了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校长承认这份工作的艰难,这会儿脸上还忍不住有些窘迫。
苏青玉道,“好,我知道了。你们工作确实有许多困难,咱们一起好好解决。另外,下面村子里还有那些学校,你安排个人带我去看看。”
老校长立马自告奋勇,“我带您去吧,我都熟。”
苏青玉看他一把年纪了,就道,“要不换个人吧,学校这一摊子事儿也离不开人。”
“没事儿,我平时也往下面学校跑。我这腿脚利索呢。”
苏青玉也就没再拒绝。
一行人又去下面的乡村学校。
乡村学校倒是没建在山里,而是建设在山脚下。其他的几个村子的人都来这边上学。
而所谓的学校,也就青砖瓦房几间。
苏青玉道,“这就是新修的学校?”
小秘书道,“因为镇上的学校入学率太低了,县里觉得浪费资源,就没修那么大。”
苏青玉:“……”
老校长先一步往学校里去了,喊了里面上课的老师出来。
一共就两个老师,还是两口子。
看样子年纪也不算大,大概也就三十来岁。
老校长介绍道,“苏市长,这就是我们这边的青山五小的老师,两人可有才华呢,这位吴楚华老师还是当初下乡留下来的呢。城里来的老师。这位是他爱人,高小丫。教数学的。”
苏青玉主动和他们握手,“两位同志能够在这里坚持教学,辛苦了!”
两人顿时有些拘谨。
苏青玉问吴楚华是哪一年的知青。
吴楚华道,“七五年。”
苏青玉笑道,“那和我是同一批的,我也是七五年的。”
吴楚华眼睛一亮,显然没想到眼前这位也是知青同志。
苏青玉道,“我以前也在插队的小学任职过。”当校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