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 第43节(1/4)
为了队员们能过得好一点,他们这些带队的人,就应该多想想办法,他没得办法,就要多问问懂得的人。
第78章 “张大队长也别太着……
“张大队长也别太着急, 咱得先看完这茬的大豆长什么样再说。要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们肯定会尽快通知你的,我们也想让大家都增收不是?”刘香红安抚道, “回去我们会再查查资料, 现在得去另一个大队看看情况。”
“行, 有这句话俺就放心。”张队长的脸笑开了花, 他们作为底层的大队就怕上面的人不管他们,“我去找辆牛车送送你们。”
“别麻烦大家了, 我和小江自己走一段就好,你们牛车也不好走,还耽误生产。”
离开张家沟大队,下一个是红花大队。
两人到了之后先去大队长家吃了顿中午饭, 都是简简单单的吃食,不过这个大队的生活条件眼见得要比张家沟大队好上很多,不仅饭里加的红薯少, 还有鱼和鸡蛋做菜。
吃过饭, 刘香红拿出一些钱给大队长媳妇,就让大队长带她们去看试验田。
“红花大队的试验田种的是玉米。”去的路上, 刘香红早就把情况给讲清楚了。
现在大家种的都是甜玉米, 这个时候的糯玉米品种暂时还没有引进她们省份。
而据江明彤知道的玉米产量,一亩才能有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斤左右,就低得吓人,让江明彤有些不敢相信, 也难怪每个大队的玉米种植的很少,都不敢浪费土地去种大多的玉米,那得饿死。
要知道现在种一亩红薯的产量再少也有上千斤,一亩红薯种下去再收上来, 怎么也够五口之家吃上几个月,而换成一亩玉米产量,真的半个月可能都不能撑下来,玉米的梗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重量。
差别真的很大,明明后来的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亩产量即使达不到红薯那么高,排名也占前列。
走在路上,江明彤可以看到地里的人们都在辛勤的劳作,当然,仔细地观察,有些队员是真的汗流浃背地在耕作,但也不乏一些磨洋工滥竽充数的人,每个大队都是这样。
“就在这了,看着长的跟咱们别的地里自己种着的区别也不是很大。”红花大队长一开始对这个试验田还是报了一些期望的,等后面苗长出来了,越长越大,对比着别的地里用普通种子种出来的玉米苗,是要更高更壮。但大队长自己也种地经验满满,知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块地因为是试验田的原因,队里照料的更细心一些,施的肥也比别的玉米地里多。
他也按情况这么跟刘香红和江明彤两人讲的。
“这改良良种的事情也急不来,咱们不能要求第一年第二年的产量就要上升一大截,得慢慢来。”其实不用大队长讲,刘香红对比着以前的数据自己也看得出来,但是这片地里的玉米长得就是更好,这也是事实,“今年长好一点,留下种来明年种,明年在这个基础上再长好一些,这么一直种下去,产量还是有挺大区别的。这种事得慢慢来。”
“是吧,咱也知道。”大队长仔细地把玉米地里的草拔掉放在地垄上晒,说道,“每年我们自己收成分粮前也是留下最好的种子做种的。就是对这试验田的期望太大了,现在看到成果大家伙都挺失望的。”
“今年看看省里能不能培育出什么新品种,要是有能申请就给你们申请下来。”刘香红也不嫌弃这些大队长们讲话直接,乍一听着像是对她们的工作很失望不满。要是她刚上任的那几年听这话心里还会不舒服,这么十几年下来,她们也很理解这些大队长们。
江明彤听着刘姐教她该怎么记录试验田的数据,有哪些重要事项。
做完这些之后,刘香红还带着江明彤一起去看了大队里其它作物的长势,有什么问题就问边上劳动的队员,大道理他们不会讲,但关于种地这一方面的实际操作他们讲起来能滔滔不绝讲一两个小时。
江明彤这次是带着一颗认真学习的心来下乡的,和以往偶尔跟着外婆和她妈去自留地种菜不一样,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都在小本子上记下来,还问了一些队员们种地的方法。
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种地习惯,这些都是他们从祖辈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也有的是自己在成年累月种地过程中改善而来的,熟不知里面就包含了一些好的科学的种地方法。
“行了,天也不早了,我先送你回家。”刘香红看小江两个大队走下来,随身带着的那本小册子上写满了密密实实的小字,不由暗暗点头高兴,有学习劲头就好,她们粮站最不需要的就是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刘姐去我家吃晚饭吧,今天带了我一天,辛苦刘姐了。”江明彤翻了两遍,合上小本子,热情地向刘香红邀请到,“我爸妈哥嫂他们听说刘姐要带我一天,教我这么多东西,都让我必须得带你回家吃顿饭,好好感谢一下你。”
“这多不好意思,我作为你工作上的老大姐,教你工作上的事是应该的。”
“不能这么说,我自己能感受到刘姐你是真的非常认真负责。”江明彤作为被带的那个人,是最能直观感受到刘姐的细心用心的,趁热打铁
第78章 “张大队长也别太着……
“张大队长也别太着急, 咱得先看完这茬的大豆长什么样再说。要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们肯定会尽快通知你的,我们也想让大家都增收不是?”刘香红安抚道, “回去我们会再查查资料, 现在得去另一个大队看看情况。”
“行, 有这句话俺就放心。”张队长的脸笑开了花, 他们作为底层的大队就怕上面的人不管他们,“我去找辆牛车送送你们。”
“别麻烦大家了, 我和小江自己走一段就好,你们牛车也不好走,还耽误生产。”
离开张家沟大队,下一个是红花大队。
两人到了之后先去大队长家吃了顿中午饭, 都是简简单单的吃食,不过这个大队的生活条件眼见得要比张家沟大队好上很多,不仅饭里加的红薯少, 还有鱼和鸡蛋做菜。
吃过饭, 刘香红拿出一些钱给大队长媳妇,就让大队长带她们去看试验田。
“红花大队的试验田种的是玉米。”去的路上, 刘香红早就把情况给讲清楚了。
现在大家种的都是甜玉米, 这个时候的糯玉米品种暂时还没有引进她们省份。
而据江明彤知道的玉米产量,一亩才能有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斤左右,就低得吓人,让江明彤有些不敢相信, 也难怪每个大队的玉米种植的很少,都不敢浪费土地去种大多的玉米,那得饿死。
要知道现在种一亩红薯的产量再少也有上千斤,一亩红薯种下去再收上来, 怎么也够五口之家吃上几个月,而换成一亩玉米产量,真的半个月可能都不能撑下来,玉米的梗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重量。
差别真的很大,明明后来的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亩产量即使达不到红薯那么高,排名也占前列。
走在路上,江明彤可以看到地里的人们都在辛勤的劳作,当然,仔细地观察,有些队员是真的汗流浃背地在耕作,但也不乏一些磨洋工滥竽充数的人,每个大队都是这样。
“就在这了,看着长的跟咱们别的地里自己种着的区别也不是很大。”红花大队长一开始对这个试验田还是报了一些期望的,等后面苗长出来了,越长越大,对比着别的地里用普通种子种出来的玉米苗,是要更高更壮。但大队长自己也种地经验满满,知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块地因为是试验田的原因,队里照料的更细心一些,施的肥也比别的玉米地里多。
他也按情况这么跟刘香红和江明彤两人讲的。
“这改良良种的事情也急不来,咱们不能要求第一年第二年的产量就要上升一大截,得慢慢来。”其实不用大队长讲,刘香红对比着以前的数据自己也看得出来,但是这片地里的玉米长得就是更好,这也是事实,“今年长好一点,留下种来明年种,明年在这个基础上再长好一些,这么一直种下去,产量还是有挺大区别的。这种事得慢慢来。”
“是吧,咱也知道。”大队长仔细地把玉米地里的草拔掉放在地垄上晒,说道,“每年我们自己收成分粮前也是留下最好的种子做种的。就是对这试验田的期望太大了,现在看到成果大家伙都挺失望的。”
“今年看看省里能不能培育出什么新品种,要是有能申请就给你们申请下来。”刘香红也不嫌弃这些大队长们讲话直接,乍一听着像是对她们的工作很失望不满。要是她刚上任的那几年听这话心里还会不舒服,这么十几年下来,她们也很理解这些大队长们。
江明彤听着刘姐教她该怎么记录试验田的数据,有哪些重要事项。
做完这些之后,刘香红还带着江明彤一起去看了大队里其它作物的长势,有什么问题就问边上劳动的队员,大道理他们不会讲,但关于种地这一方面的实际操作他们讲起来能滔滔不绝讲一两个小时。
江明彤这次是带着一颗认真学习的心来下乡的,和以往偶尔跟着外婆和她妈去自留地种菜不一样,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都在小本子上记下来,还问了一些队员们种地的方法。
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种地习惯,这些都是他们从祖辈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也有的是自己在成年累月种地过程中改善而来的,熟不知里面就包含了一些好的科学的种地方法。
“行了,天也不早了,我先送你回家。”刘香红看小江两个大队走下来,随身带着的那本小册子上写满了密密实实的小字,不由暗暗点头高兴,有学习劲头就好,她们粮站最不需要的就是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刘姐去我家吃晚饭吧,今天带了我一天,辛苦刘姐了。”江明彤翻了两遍,合上小本子,热情地向刘香红邀请到,“我爸妈哥嫂他们听说刘姐要带我一天,教我这么多东西,都让我必须得带你回家吃顿饭,好好感谢一下你。”
“这多不好意思,我作为你工作上的老大姐,教你工作上的事是应该的。”
“不能这么说,我自己能感受到刘姐你是真的非常认真负责。”江明彤作为被带的那个人,是最能直观感受到刘姐的细心用心的,趁热打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