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甲归甜(重生) 第37节(1/4)
一时,朝中议论纷纷。丞相断不可能干出这种事,但他那小儿子,无法无天惯了,最近又被丞相扣了月钱,手里紧得很,还真做得出来。
“此前科考舞弊一案尘埃落定,其中有一舞弊考生为丞相门生,一收受贿赂的官员为丞相宗亲,在场诸位应都清楚。此次共有犯事者九人,与丞相有关就占了两人。丞相虽也被蒙在鼓里,却仍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此乃三罪!”
她稍作停顿,有丞相亲信便要反驳,才刚说了两个字却又被她冷眼一盯,生生打断:“我的话还未说完,诸位急什么。”瞥了瞥丞相,她不疾不徐继续往下说道,“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且说‘修身’,丞相包庇妻弟,纵容宗亲,以权谋私,私德有亏,可算得上修身?再论‘齐家’,李宽残害幼童,丞相纵容犯罪,可算的上齐家?修身齐家皆不能,便更罔顾治国平天下。这天下是谁平的,各位扪心自问,丞相功劳有几许?”
这天下是她卫家儿郎,是以血铸长城的千万将士,是任命果断的皇帝,是她提刀搏命的卫子楠。而丞相,虽然亦有功,却在里面放了一颗老鼠屎。
“故而,儿臣斗胆弹劾丞相,敢问父皇,王大人可堪为相?”
得,赶她赶得好好的,突然就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弹劾。这话题未免转得太快了……虽然有些生硬,可谁也不敢漠视呀,更不敢说一句先放一放,咱先讨论清楚女子能不能为官的问题。
要知道,光是粮草押运出错就是大事一件,决计绕不过去。
恒王妃这手玩得着实阴险。你们要赶她,她就弹劾你,直接将问题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且还必须优先解决。
她说丞相不堪为相,实不过是提升话题罢了。为官者,哪能没点错处,尤其是丞相这样的,岂能面面俱到,因忙着国事,家事自然也就松懈了。
群臣交头接耳,丞相本人都没开腔,他们哪里好出来说话。这下,丞相终于不得不自己站出来了,因为他再不出来,政敌恐还要再参他。
“启禀陛下,恒王妃所言不假,老臣有罪!妻弟犯错,老臣已经责骂过他,且他也不敢再犯,此后再未出过差错。卫乾将军的担心实乃多余……臣的确有私心,想帮妻弟瞒下此事,实在忏愧。至于忤逆子李宽,臣为国呕心沥血,无暇严加管束,亦是臣之大错,臣不敢求情。所谓门生犯错,臣又如何管的住人心啊……求陛下明鉴。”
丞相这是在说:我有错,但我犯的是小错,而且舍小家为大家,难道还不对吗。
别说,还有那么点道理。
☆、第55章 展露锋芒
丞相话毕,说情的,落井下石的,叽叽喳喳吵个没完。反倒是一身凛然正气,弹劾丞相的卫子楠定定站着,再未开腔。
丞相毕竟在朝十多年,根基扎实,很快,帮他求情的就占了上风。
卫子楠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着急,因为她知道,丞相越能全身而退,便越能让皇帝忌惮。为相近十年,朝中势力盘踞在身,有时候他的话恐怕比皇帝的话还要起作用。
她今日弹劾丞相,只是为了转移视线,跳转话题。结果,发展成这样,似乎要有意外收获啊。
如果皇帝早已有心打击丞相这一股势力,今日必定顺着竹竿往下,给丞相当头一棒。若还不想,拖够了时间,散朝就是。
在沸反盈天的争吵之中,皇帝闭目叹息,俄顷,从龙椅上站起来,来回踱步似是百般为难:“王爱卿,朕记得你为官多年,初时几年最是操劳,家中门下却皆无错处可挑。怎的如今管不住自己人了?这人啊,看来不得不服老。”
皇帝一句“老了”,就直接淡化了丞相的过错,帮他找了个理由——人老了,没精力这也管,那也管,出了点错也只能说精力有限。但若往深处想,那话却还有别的意思,狠狠丞相戳了一刀——既然老了,干不下来了,是不是该让年轻人来做。
王临当了近十年丞相,虽然中庸,并不揽权,但皇帝不得不忌惮他。他引领着朝中风向,只要提皇帝一个不是,附和之人必定嚷嚷得皇帝头疼。譬如他方才开口反对卫子楠留在朝堂,话毕竟少有人再敢争执。
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所以,皇帝不是没有考虑过——是不是换个人当丞相,才会不那么让他心烦,才会听得到不一样的声音。
正好,今天恒王妃提出来,歪打正着。
丞相怎肯服老,服老意味着他离告老还乡不远了。可惜不是人人都像他这样想得清楚,急于帮他开罪之人,抓住皇帝字面上的意思张口就附和。
“丞相大人连年劳累,高北一战中拼命的是将士,给将士们后方保障的是丞相,没有丞相这一战必然也胜不了。大功小过,人无完人,岂能样样较真。大人操劳过度,没有心力管理其他也是人之常情。依臣之见,将袁固斩首,李宽收监即可,若再将丞相大人治罪,岂不寒了人心。卫将军要为牺牲将士讨回公道,参袁固一本就是,何必非要弹劾丞相,如此小题大做,实在不可取。”
说话之人是谁,卫子楠不认识,看品级和站位,大约是御史大夫。她清冷一笑,拱手禀道:“父皇,儿臣有言在先,恐丞相忘却初心,是
“此前科考舞弊一案尘埃落定,其中有一舞弊考生为丞相门生,一收受贿赂的官员为丞相宗亲,在场诸位应都清楚。此次共有犯事者九人,与丞相有关就占了两人。丞相虽也被蒙在鼓里,却仍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此乃三罪!”
她稍作停顿,有丞相亲信便要反驳,才刚说了两个字却又被她冷眼一盯,生生打断:“我的话还未说完,诸位急什么。”瞥了瞥丞相,她不疾不徐继续往下说道,“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且说‘修身’,丞相包庇妻弟,纵容宗亲,以权谋私,私德有亏,可算得上修身?再论‘齐家’,李宽残害幼童,丞相纵容犯罪,可算的上齐家?修身齐家皆不能,便更罔顾治国平天下。这天下是谁平的,各位扪心自问,丞相功劳有几许?”
这天下是她卫家儿郎,是以血铸长城的千万将士,是任命果断的皇帝,是她提刀搏命的卫子楠。而丞相,虽然亦有功,却在里面放了一颗老鼠屎。
“故而,儿臣斗胆弹劾丞相,敢问父皇,王大人可堪为相?”
得,赶她赶得好好的,突然就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弹劾。这话题未免转得太快了……虽然有些生硬,可谁也不敢漠视呀,更不敢说一句先放一放,咱先讨论清楚女子能不能为官的问题。
要知道,光是粮草押运出错就是大事一件,决计绕不过去。
恒王妃这手玩得着实阴险。你们要赶她,她就弹劾你,直接将问题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且还必须优先解决。
她说丞相不堪为相,实不过是提升话题罢了。为官者,哪能没点错处,尤其是丞相这样的,岂能面面俱到,因忙着国事,家事自然也就松懈了。
群臣交头接耳,丞相本人都没开腔,他们哪里好出来说话。这下,丞相终于不得不自己站出来了,因为他再不出来,政敌恐还要再参他。
“启禀陛下,恒王妃所言不假,老臣有罪!妻弟犯错,老臣已经责骂过他,且他也不敢再犯,此后再未出过差错。卫乾将军的担心实乃多余……臣的确有私心,想帮妻弟瞒下此事,实在忏愧。至于忤逆子李宽,臣为国呕心沥血,无暇严加管束,亦是臣之大错,臣不敢求情。所谓门生犯错,臣又如何管的住人心啊……求陛下明鉴。”
丞相这是在说:我有错,但我犯的是小错,而且舍小家为大家,难道还不对吗。
别说,还有那么点道理。
☆、第55章 展露锋芒
丞相话毕,说情的,落井下石的,叽叽喳喳吵个没完。反倒是一身凛然正气,弹劾丞相的卫子楠定定站着,再未开腔。
丞相毕竟在朝十多年,根基扎实,很快,帮他求情的就占了上风。
卫子楠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着急,因为她知道,丞相越能全身而退,便越能让皇帝忌惮。为相近十年,朝中势力盘踞在身,有时候他的话恐怕比皇帝的话还要起作用。
她今日弹劾丞相,只是为了转移视线,跳转话题。结果,发展成这样,似乎要有意外收获啊。
如果皇帝早已有心打击丞相这一股势力,今日必定顺着竹竿往下,给丞相当头一棒。若还不想,拖够了时间,散朝就是。
在沸反盈天的争吵之中,皇帝闭目叹息,俄顷,从龙椅上站起来,来回踱步似是百般为难:“王爱卿,朕记得你为官多年,初时几年最是操劳,家中门下却皆无错处可挑。怎的如今管不住自己人了?这人啊,看来不得不服老。”
皇帝一句“老了”,就直接淡化了丞相的过错,帮他找了个理由——人老了,没精力这也管,那也管,出了点错也只能说精力有限。但若往深处想,那话却还有别的意思,狠狠丞相戳了一刀——既然老了,干不下来了,是不是该让年轻人来做。
王临当了近十年丞相,虽然中庸,并不揽权,但皇帝不得不忌惮他。他引领着朝中风向,只要提皇帝一个不是,附和之人必定嚷嚷得皇帝头疼。譬如他方才开口反对卫子楠留在朝堂,话毕竟少有人再敢争执。
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所以,皇帝不是没有考虑过——是不是换个人当丞相,才会不那么让他心烦,才会听得到不一样的声音。
正好,今天恒王妃提出来,歪打正着。
丞相怎肯服老,服老意味着他离告老还乡不远了。可惜不是人人都像他这样想得清楚,急于帮他开罪之人,抓住皇帝字面上的意思张口就附和。
“丞相大人连年劳累,高北一战中拼命的是将士,给将士们后方保障的是丞相,没有丞相这一战必然也胜不了。大功小过,人无完人,岂能样样较真。大人操劳过度,没有心力管理其他也是人之常情。依臣之见,将袁固斩首,李宽收监即可,若再将丞相大人治罪,岂不寒了人心。卫将军要为牺牲将士讨回公道,参袁固一本就是,何必非要弹劾丞相,如此小题大做,实在不可取。”
说话之人是谁,卫子楠不认识,看品级和站位,大约是御史大夫。她清冷一笑,拱手禀道:“父皇,儿臣有言在先,恐丞相忘却初心,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