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先别走,刹一脚!(1/2)
姚慧敏那句话刚刚发出去,就感觉飞船震动了一下,随即“锅盔”发来了一条信息,“时间有限,现在就出发吧!”
“我内个大艹,你这是要做什么?”当然了,前半句姚慧敏没有发出去。
“离开这颗恒星,去找别的种花的星球。这颗恒星自会有其他的个体来熄灭。”
“妈的!原来你可以离开沃尔夫-拉叶星的吗?”前面的感叹词姚慧敏也没有发出去。
“是的,我已经决定不分裂了,我要一颗开满花的星球。”
“等等,等等,先别走,刹一脚啊!我们还没有联系上我们的机遇号!我们不能丢下他们。还有,你这初始速度是多大?对科考星的世界有没有影响?我们商量着来啊,要不然我们死光了谁来帮你种花啊!”
“锅盔”停了下来。姚慧敏等人驾驶飞船回了科考星。
到了地心世界,杨凯瑞等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一来做事冲动,违反了对外星生物做出任何承诺都必须大家共同商议的规定,二来断送了人类可能借助黑洞和虫洞回归到银河系的可能性。
不过批评归批评,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该学习的知识还是得学习。
比如单磁极粒子聚合体能够推动一个星球的动力是什么,速度能够达到多少,科考星因此会不会解体,单磁极粒子聚合体因此消耗的物质或者能源会不会对他本身的存在造成什么伤害等等,这些全部都需要和“锅盔”沟通并且学习。
另外机遇号回来的时间也需要沟通,要不然他们跑了,机遇号回来毛都没有了还玩个什么!
因为人类还没有实时通讯技术,当初计划的就是机遇号出发后,全力飞行五年时间,差不多就是100光年的距离,然后在那附近探索,如果没有结果再往前100光年,还没有就回科考星。
回到科考星后补充维修再出发,所以最少时间是十年,最多二十年,因为机遇号比光块,停下来以后也不能收到科考星发出的信息,只能按照原定计划,依据那颗沃尔夫-拉叶星来导航。
人类原本寄希望于“锅盔”,希望他的重子能够通讯,但是通过解释,重子只能感知有磁场的大型物体,并不能模拟磁场传递信息,大家只能在等待中准备。
根据换算,单磁极粒子聚合体推动科考星最快的速度居然可以达到300倍光速,要达到这个速度,他本身需要释放将近一半的重子物质。那么它对抗科考星的磁场吸引的时间至少也会缩小一半。
“还好姚慧敏当初让它刹一脚,要是启动就来个三百倍光速,就算人类在地心居住,到现在怕已经灰飞烟灭了。”杨凯瑞知道这些信息后擦了擦汗。
因为单磁极粒子聚合体消耗巨大,杨凯瑞提出了大批量生产行星发动机计划,在科考星上装在速率发动机,最大速度还是20倍光速。
虽然这样会消耗不少物质,但是如果真的能找到一颗可以用的流浪星球,那还是有足够的物质补偿的。
星球装上了曲率发动机,就算慢一点,也可以节省一点“锅盔”携带的重子,到时候用于转向或者其他突发事件。
全速跑完“锅盔”现有的重子势力范围要500多年,他们这一代人的寿命按照冯子清的说法是一千年,等跑出去连上其它的重子网络,几秒钟之内就能知道有没有流浪星球也是可以接受的。
再说还有这五百年的时间里搞点科研,提高下科考星的速度,以后跑得更快了也不是不可能。
要生产速率发动机简单,这是最早解锁的高科技了,但是安装起来就很麻烦了。
他们缺人!
大型机器人,器械在最早安装射电望远镜的时候就制造了很多了,但是科考星表面地形复杂,很多时候人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弄,机器就要算很久,现在他们拥有的智能电脑还就只有妈妈树那一台,安德鲁只能算半个,所以有时候工程进展速度很慢。
又一个十年,前十年里出生的孩子们长大了,从小就耳濡目染了速率发动机的制造与安装,长大后他们几乎都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
一开始的时候安装一个速率发动机需要40个人带500个大小不一的机器人,后来搞成模式化后也需要至少20个人带480个机器人。再后来地基平整的队伍单独出施工作业后,就只需要10个人代300个机器人完成了。
到“锅盔”发来信息重子感应到了机遇号为止,人们一共建设了30台速率发动机。
好在科考星表面虽然凹凸不平,但是不像地球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增加了施工难度。
在这里,高的部分直接挖掉,低的部分直接一层蚁碳一层原有物质堆起来,坚固无比。
机遇号回来还要十年。他们还可以建造至少40台,基本就完成了五分之四,在呆个几年就可以出发了。
现在每个人都鼓足了劲儿,不仅仅是想要一颗开满鲜花的星球,更是因为“锅盔”还答应了要将它自己的中心重子复制一个给人类。
人类可以用这个中心重子链接到星际空间所有的重子,就相当于人类能够掌握星际空间的感知细胞了,这样人类还用为寻找物质发愁吗,当然不用了。
“我内个大艹,你这是要做什么?”当然了,前半句姚慧敏没有发出去。
“离开这颗恒星,去找别的种花的星球。这颗恒星自会有其他的个体来熄灭。”
“妈的!原来你可以离开沃尔夫-拉叶星的吗?”前面的感叹词姚慧敏也没有发出去。
“是的,我已经决定不分裂了,我要一颗开满花的星球。”
“等等,等等,先别走,刹一脚啊!我们还没有联系上我们的机遇号!我们不能丢下他们。还有,你这初始速度是多大?对科考星的世界有没有影响?我们商量着来啊,要不然我们死光了谁来帮你种花啊!”
“锅盔”停了下来。姚慧敏等人驾驶飞船回了科考星。
到了地心世界,杨凯瑞等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一来做事冲动,违反了对外星生物做出任何承诺都必须大家共同商议的规定,二来断送了人类可能借助黑洞和虫洞回归到银河系的可能性。
不过批评归批评,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该学习的知识还是得学习。
比如单磁极粒子聚合体能够推动一个星球的动力是什么,速度能够达到多少,科考星因此会不会解体,单磁极粒子聚合体因此消耗的物质或者能源会不会对他本身的存在造成什么伤害等等,这些全部都需要和“锅盔”沟通并且学习。
另外机遇号回来的时间也需要沟通,要不然他们跑了,机遇号回来毛都没有了还玩个什么!
因为人类还没有实时通讯技术,当初计划的就是机遇号出发后,全力飞行五年时间,差不多就是100光年的距离,然后在那附近探索,如果没有结果再往前100光年,还没有就回科考星。
回到科考星后补充维修再出发,所以最少时间是十年,最多二十年,因为机遇号比光块,停下来以后也不能收到科考星发出的信息,只能按照原定计划,依据那颗沃尔夫-拉叶星来导航。
人类原本寄希望于“锅盔”,希望他的重子能够通讯,但是通过解释,重子只能感知有磁场的大型物体,并不能模拟磁场传递信息,大家只能在等待中准备。
根据换算,单磁极粒子聚合体推动科考星最快的速度居然可以达到300倍光速,要达到这个速度,他本身需要释放将近一半的重子物质。那么它对抗科考星的磁场吸引的时间至少也会缩小一半。
“还好姚慧敏当初让它刹一脚,要是启动就来个三百倍光速,就算人类在地心居住,到现在怕已经灰飞烟灭了。”杨凯瑞知道这些信息后擦了擦汗。
因为单磁极粒子聚合体消耗巨大,杨凯瑞提出了大批量生产行星发动机计划,在科考星上装在速率发动机,最大速度还是20倍光速。
虽然这样会消耗不少物质,但是如果真的能找到一颗可以用的流浪星球,那还是有足够的物质补偿的。
星球装上了曲率发动机,就算慢一点,也可以节省一点“锅盔”携带的重子,到时候用于转向或者其他突发事件。
全速跑完“锅盔”现有的重子势力范围要500多年,他们这一代人的寿命按照冯子清的说法是一千年,等跑出去连上其它的重子网络,几秒钟之内就能知道有没有流浪星球也是可以接受的。
再说还有这五百年的时间里搞点科研,提高下科考星的速度,以后跑得更快了也不是不可能。
要生产速率发动机简单,这是最早解锁的高科技了,但是安装起来就很麻烦了。
他们缺人!
大型机器人,器械在最早安装射电望远镜的时候就制造了很多了,但是科考星表面地形复杂,很多时候人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弄,机器就要算很久,现在他们拥有的智能电脑还就只有妈妈树那一台,安德鲁只能算半个,所以有时候工程进展速度很慢。
又一个十年,前十年里出生的孩子们长大了,从小就耳濡目染了速率发动机的制造与安装,长大后他们几乎都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
一开始的时候安装一个速率发动机需要40个人带500个大小不一的机器人,后来搞成模式化后也需要至少20个人带480个机器人。再后来地基平整的队伍单独出施工作业后,就只需要10个人代300个机器人完成了。
到“锅盔”发来信息重子感应到了机遇号为止,人们一共建设了30台速率发动机。
好在科考星表面虽然凹凸不平,但是不像地球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增加了施工难度。
在这里,高的部分直接挖掉,低的部分直接一层蚁碳一层原有物质堆起来,坚固无比。
机遇号回来还要十年。他们还可以建造至少40台,基本就完成了五分之四,在呆个几年就可以出发了。
现在每个人都鼓足了劲儿,不仅仅是想要一颗开满鲜花的星球,更是因为“锅盔”还答应了要将它自己的中心重子复制一个给人类。
人类可以用这个中心重子链接到星际空间所有的重子,就相当于人类能够掌握星际空间的感知细胞了,这样人类还用为寻找物质发愁吗,当然不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