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3)
离京,带了多少人手?”吃过饭,明舒捧着热热的茶,坐在狭小的房间里问他。
陆徜没有隐瞒:“先前魏叔给我的人,都跟来了,一直潜在屋子四周保护,共八人。”
所以,她根本无需担心焦春禄的盯梢,只要对方有一点动作,陆徜就能先一步得知。
明舒瞪他一眼:“只有八个人?”
陆徜便又从腰间摸出一方不足巴掌大小的乌青令牌,轻轻按在桌上:“魏叔的信物,凭此信物,若遇急险情况,可就近请各州府厢军协助配合。我们在临安,这儿由临安厢军驻守,不在曹海辖内。”
话虽如此,可要请地方厢兵配合,也只能是些小事,但凡涉及到地方兵事,可就另当别论了。
“临安的厢兵不能与江宁厢兵为敌,但如果是剿灭辖内匪患,临安厢兵就有充足的出兵理由了。”明舒啜着茶,慢慢道,“曹海以盗匪的名义养私兵已用,既然是盗匪,若是来了临安,不就有理由了。”
陆徜蹙了眉:“明舒,你想做什么?”他思忖着又摇了头,“你不能……那太危险了……”
“陆徜,我虽然改变心意,不对曹家人下手,但曹海……我定是要亲手捉拿的。”明舒冷道。
曹海,焦春禄,那些曾经沾染过简家鲜血的人,她一个也不想放过。
第124章 曹家
曹家老太太的寿辰正日在九月二十。
今年是她七十整寿, 曹家预备替她大肆操办一番。老太太一辈子乐善好施,修桥铺路行善积德,故曹家人自九月起就在临安城内外各处搭棚派粥, 要施足一个月的福粥;老太太又好听戏文爱热闹,因而曹家请回了皮影班子杂耍团与说书先生, 在内外院搭了三个戏台子, 要让老太太乐足三日。
寿辰当日, 曹家还要在宅外长街上设流水席面宴请附近百姓,这席面一设就是三日,附近的百姓不拘男女老少, 不拘贫富出身, 皆可来吃席……
这样的阵仗, 谁不夸一声曹家孝顺?又有谁不道一句曹家富贵?
为了筹备这个寿辰,曹家进九月就开始准备,宅内外都得翻新布置,还得搭建戏台,提早找好各个戏班子,请流水席的厨师班——除了灶上的师傅外,流水席的小工还得雇三十来人,打下手、洗碗碟、传菜都要人手,光靠曹家自己的下人是远远不够的。
如此一来,进出曹家的人多了起来。
曹老太太不管这些, 只交给儿子和媳妇打理,曹家掌中馈的是小儿媳妇,也就是曹海那房, 自然, 三房也出银最多。
这一通寿宴办下来, 没个上万两银子都不成。
曹海媳妇也是有苦难言。夫家人好面子,给老太太办寿宴全然不顾家中境况,流水似的花钱,可这一家子的花销又都摊在三房头上,这么多年下来,曹家就跟无底洞似的,填进三房不知多少万两银子。没办法,谁叫一家子人里只有曹海最出息,全家人都指着他往回拿钱,府里银钱没了,都管她问银钱使,再加上这又是老太太的七十整寿,她要是劝一两句节俭的话,回头传到曹海耳中,便是一顿斥责。
曹海那人,既爱面子,也孝顺他母亲。
“嫂子别发愁,我认识位村里专做流水席的大师傅,烧菜的手艺那是一绝,带出的徒弟也个个厉害,手底下自有一批小工,都是他村中村民,人工就比您从临安酒肆里请人肯定便宜许多,食材采买可以包给他们,也可以开单由家中自行采买,若是由他们采买,都是提前向菜农鱼民订货,比集市上要便宜些,食材也更新鲜。”明舒温声向曹海媳妇说着。
曹海媳妇姓何,是个丰腴的爽利妇人。明舒已经认曹老太太为义母,自然管何氏叫嫂子。因着老太太的关系,这曹家上上下下的人,她都已经认了个遍。今日她来看望老太太,正巧老太太在禅室内念经,她就在外面喝茶等待,遇到了前来请安的何氏,两人就聊起老太太的寿宴。
何氏近日正烦流水席的事,三天的流水席,要铺满整条街,这得请多少个厨师,雇多少个下人,置备多少的食材,她心里都没数。置多了费钱,置少了闹笑话。再有就是从哪里请厨师,有名的酒肆定席面死贵,没名气的又怕菜差……真真是烦死她了。
她与明舒抱怨了几句,便得明舒一番软语安慰加排忧解难。
“其实流水席上来吃的都是附近百姓,只要食材够新鲜,师傅厨艺够好,对他们而言才最实惠。名气在外的食肆多是中看不中吃的,普通百姓未必喜欢。同样的银子,还是真金白银换鲍参赤肚来得漂亮,不必贪那些花哨的噱头,您说呢?”
“你说得有道理,瞧我都忙晕了头,竟没想到这茬。你说的那位大厨,什么时候请了来我瞧瞧?”何氏揉揉额头,道。
“我回去就替您问问他。嫂子也别着急定,先让他来家里列个菜单试试菜,满意了再往下谈,是全部包给他操办,还是半单请他们出力,白纸黑字让他写清楚银钱,厨师的工钱、雇工的工钱,还有如果托他们采买,这食材的价钱,也得列明,咱再到市面上比比。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
何氏听完大感安慰:“舒娘,听你这么一说,我才有些头绪。难怪母亲时常在
陆徜没有隐瞒:“先前魏叔给我的人,都跟来了,一直潜在屋子四周保护,共八人。”
所以,她根本无需担心焦春禄的盯梢,只要对方有一点动作,陆徜就能先一步得知。
明舒瞪他一眼:“只有八个人?”
陆徜便又从腰间摸出一方不足巴掌大小的乌青令牌,轻轻按在桌上:“魏叔的信物,凭此信物,若遇急险情况,可就近请各州府厢军协助配合。我们在临安,这儿由临安厢军驻守,不在曹海辖内。”
话虽如此,可要请地方厢兵配合,也只能是些小事,但凡涉及到地方兵事,可就另当别论了。
“临安的厢兵不能与江宁厢兵为敌,但如果是剿灭辖内匪患,临安厢兵就有充足的出兵理由了。”明舒啜着茶,慢慢道,“曹海以盗匪的名义养私兵已用,既然是盗匪,若是来了临安,不就有理由了。”
陆徜蹙了眉:“明舒,你想做什么?”他思忖着又摇了头,“你不能……那太危险了……”
“陆徜,我虽然改变心意,不对曹家人下手,但曹海……我定是要亲手捉拿的。”明舒冷道。
曹海,焦春禄,那些曾经沾染过简家鲜血的人,她一个也不想放过。
第124章 曹家
曹家老太太的寿辰正日在九月二十。
今年是她七十整寿, 曹家预备替她大肆操办一番。老太太一辈子乐善好施,修桥铺路行善积德,故曹家人自九月起就在临安城内外各处搭棚派粥, 要施足一个月的福粥;老太太又好听戏文爱热闹,因而曹家请回了皮影班子杂耍团与说书先生, 在内外院搭了三个戏台子, 要让老太太乐足三日。
寿辰当日, 曹家还要在宅外长街上设流水席面宴请附近百姓,这席面一设就是三日,附近的百姓不拘男女老少, 不拘贫富出身, 皆可来吃席……
这样的阵仗, 谁不夸一声曹家孝顺?又有谁不道一句曹家富贵?
为了筹备这个寿辰,曹家进九月就开始准备,宅内外都得翻新布置,还得搭建戏台,提早找好各个戏班子,请流水席的厨师班——除了灶上的师傅外,流水席的小工还得雇三十来人,打下手、洗碗碟、传菜都要人手,光靠曹家自己的下人是远远不够的。
如此一来,进出曹家的人多了起来。
曹老太太不管这些, 只交给儿子和媳妇打理,曹家掌中馈的是小儿媳妇,也就是曹海那房, 自然, 三房也出银最多。
这一通寿宴办下来, 没个上万两银子都不成。
曹海媳妇也是有苦难言。夫家人好面子,给老太太办寿宴全然不顾家中境况,流水似的花钱,可这一家子的花销又都摊在三房头上,这么多年下来,曹家就跟无底洞似的,填进三房不知多少万两银子。没办法,谁叫一家子人里只有曹海最出息,全家人都指着他往回拿钱,府里银钱没了,都管她问银钱使,再加上这又是老太太的七十整寿,她要是劝一两句节俭的话,回头传到曹海耳中,便是一顿斥责。
曹海那人,既爱面子,也孝顺他母亲。
“嫂子别发愁,我认识位村里专做流水席的大师傅,烧菜的手艺那是一绝,带出的徒弟也个个厉害,手底下自有一批小工,都是他村中村民,人工就比您从临安酒肆里请人肯定便宜许多,食材采买可以包给他们,也可以开单由家中自行采买,若是由他们采买,都是提前向菜农鱼民订货,比集市上要便宜些,食材也更新鲜。”明舒温声向曹海媳妇说着。
曹海媳妇姓何,是个丰腴的爽利妇人。明舒已经认曹老太太为义母,自然管何氏叫嫂子。因着老太太的关系,这曹家上上下下的人,她都已经认了个遍。今日她来看望老太太,正巧老太太在禅室内念经,她就在外面喝茶等待,遇到了前来请安的何氏,两人就聊起老太太的寿宴。
何氏近日正烦流水席的事,三天的流水席,要铺满整条街,这得请多少个厨师,雇多少个下人,置备多少的食材,她心里都没数。置多了费钱,置少了闹笑话。再有就是从哪里请厨师,有名的酒肆定席面死贵,没名气的又怕菜差……真真是烦死她了。
她与明舒抱怨了几句,便得明舒一番软语安慰加排忧解难。
“其实流水席上来吃的都是附近百姓,只要食材够新鲜,师傅厨艺够好,对他们而言才最实惠。名气在外的食肆多是中看不中吃的,普通百姓未必喜欢。同样的银子,还是真金白银换鲍参赤肚来得漂亮,不必贪那些花哨的噱头,您说呢?”
“你说得有道理,瞧我都忙晕了头,竟没想到这茬。你说的那位大厨,什么时候请了来我瞧瞧?”何氏揉揉额头,道。
“我回去就替您问问他。嫂子也别着急定,先让他来家里列个菜单试试菜,满意了再往下谈,是全部包给他操办,还是半单请他们出力,白纸黑字让他写清楚银钱,厨师的工钱、雇工的工钱,还有如果托他们采买,这食材的价钱,也得列明,咱再到市面上比比。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
何氏听完大感安慰:“舒娘,听你这么一说,我才有些头绪。难怪母亲时常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