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3)
人,拱手拜过后,盛言楚小小的叹口气去了刘县令那边。
刚挪一小步,他就听到身后路老大人在和身边另一位大人窃窃私语,他微微的顿住脚竖起耳朵。
“这小子不卑不亢,胜过京中不少富贵家的公子哥,倘若他生在世家,定有另一番作为。”声音中藏着神采飞扬。
盛言楚听得面色酡红,哑然失笑。
看来这位路老大人挺闷骚的嘛,想夸他就直说呗,何必藏着掖着。
吃了几杯酒后,盛言楚身为案首,举杯笑着作了一首赞春的五言诗,有了盛言楚做榜样,其余九人纷纷起身效仿作起诗文来,一时间满座文气洋溢,笑语不断。
“盛言楚,”突然间,刘县令放下了酒盅,嘴上的笑容依然挂着。
盛言楚被这群学子灌了七八杯酒了,当下小脸红扑扑的,头有点犯晕。
乍然听到有人喊他,他忙拍拍胸脯小小的打了个酒嗝定住身子。
刘县令今天十分开心,他在静绥县县令位子上已经坐了六年有余,这会子正愁升迁无望,谁知上天派了盛言楚过来。
前些天身边的师爷笑道:“大人,您如今就缺一契机,隔壁县令去年升迁为的什么?还不是因为他手中有了一个大孝子,咱们静绥一时半伙是拎不出割肉喂母的感人孝子,但咱们有四场发案第一的秀才公啊,若是大人向上面报了盛秀才的事,何愁升迁?”
刘县令听到这句话有些眼热,生出几分别的想头来,却又转念一想,道:“这盛言楚才学是有,胆魄亦有,在礼院被小人诬陷时能临危不乱是个好的,只不过……”
“大人是担心盛言楚年岁太小,若是定了此人为案首,恐不服众?”
师爷不愧是解语花,刘县令立马点头
师爷忙笑道:“朝中尚且有八岁稚儿断京城案子,咱们推出一个九岁廪生秀才又怎么了?”
师爷口中的八岁稚儿是世族路家的孩子,正是这次来静绥县做副学官路老大人的长房嫡孙。
那一年京兆府有人抱着襁褓幼儿申冤,痛斥京中一官员家中主母要抢她的孩子,那京官家大业大,导致妇人无退可退,只能去衙门口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以见到京兆府尹大人。
京兆府的人早已被京官收买,当庭将襁褓幼儿判给了京官一家,妇人哭天呛地的在街上喊冤枉,这时一八岁小孩站了出来。
这人就是路缙,路缙带着妇人重新来到京兆府门前,因领头的是路家的人,此案在京城引起轰动。
最终在路缙的滔滔指证下,此案终于清白,最终妇人得偿所愿抱着襁褓幼儿顺利回家去了。
路缙因此名声大作,一跃被选为太子的侍读书童。
其实这件事并不久远,不过是前年发生的事而已,所以当刘县令回想起此事时,原本想点盛言楚为第二名的想法一下抛之脑后。
有了路缙的“前车之鉴”,刘县令不假思索的圈了盛言楚为四场发案的头名,并连夜将消息递给了郡城的郡守大人。
待拿到郡守大人发过来的升迁条子后,刘县令喜得在衙门来回踱步,立马吩咐师爷:“你去数一数咱们县学今年还有几个入学名额。”
“就一个了,而且还被您卖出去了。”师爷提醒道,“大人,您忘了?前几天城中有个孙布商找您,说要给他家女婿谋个县学的名额,遂往咱们府里塞了一百两,您还答应了呢。”
刘县令这几天忙晕了头,哪里还记得什么布商,什么一百两,当即道:“你去回了那人,就说名额紧缺轮不到他家女婿了,再有,一百两也还回去。”
兜兜转转中,静绥县的案首位子终究还是到了盛言楚手中,除此之外他还额外多了一个赠送品。
-
“这是县学的入学推荐信。”刘县令使了一个眼色,小厮忙将手中的木盒交给盛言楚。
一打开,里面有两封信。
一封是刘县令亲笔书写的举荐信,另外一封则盖着郡守大人的印章。
因没有拆封,他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桌上九人都抻着脖子好奇的看着盛言楚手中的木盒,盛言楚比这些人更好奇,只是读书人要守礼节,当场拆信封未免不合规矩。
刘县令倒爽快,撸了一把胡子后,直奔主题道:“另外一封是郡守大人特赐的秀才文书,原本今天是没有院试的,因此郡城并没有备下新的秀才文书,你手中这份还是郡守大人连夜命人赶制出来的,盛言楚,你且打开瞧瞧吧。”
刘孝敬温和的态度惹得一旁的孟双挑眉。
得之另外一封是烫手的秀才文书,盛言楚喜不自禁,忙拆开信封。
一打开,一道滚了金边的文书映入眼帘,周围学子们均目瞪口呆,旋即发出羡慕的感叹声。
别说静绥县,就拿整个临朔郡来说,能一举拿下四场第一直接获取秀才功名的人,十年乃至二十年都难出一个。
所以刘县令先前才有了压一压盛言楚县试排名的想法,如果盛言楚年岁稍大些,刘县令当然没有这层顾虑。
只不过后来听了师爷口中的路缙断案事件以及近几日城中百姓的口头风声后,刘县令发现盛言楚其实能承受的住廪生秀才的称号。
刚挪一小步,他就听到身后路老大人在和身边另一位大人窃窃私语,他微微的顿住脚竖起耳朵。
“这小子不卑不亢,胜过京中不少富贵家的公子哥,倘若他生在世家,定有另一番作为。”声音中藏着神采飞扬。
盛言楚听得面色酡红,哑然失笑。
看来这位路老大人挺闷骚的嘛,想夸他就直说呗,何必藏着掖着。
吃了几杯酒后,盛言楚身为案首,举杯笑着作了一首赞春的五言诗,有了盛言楚做榜样,其余九人纷纷起身效仿作起诗文来,一时间满座文气洋溢,笑语不断。
“盛言楚,”突然间,刘县令放下了酒盅,嘴上的笑容依然挂着。
盛言楚被这群学子灌了七八杯酒了,当下小脸红扑扑的,头有点犯晕。
乍然听到有人喊他,他忙拍拍胸脯小小的打了个酒嗝定住身子。
刘县令今天十分开心,他在静绥县县令位子上已经坐了六年有余,这会子正愁升迁无望,谁知上天派了盛言楚过来。
前些天身边的师爷笑道:“大人,您如今就缺一契机,隔壁县令去年升迁为的什么?还不是因为他手中有了一个大孝子,咱们静绥一时半伙是拎不出割肉喂母的感人孝子,但咱们有四场发案第一的秀才公啊,若是大人向上面报了盛秀才的事,何愁升迁?”
刘县令听到这句话有些眼热,生出几分别的想头来,却又转念一想,道:“这盛言楚才学是有,胆魄亦有,在礼院被小人诬陷时能临危不乱是个好的,只不过……”
“大人是担心盛言楚年岁太小,若是定了此人为案首,恐不服众?”
师爷不愧是解语花,刘县令立马点头
师爷忙笑道:“朝中尚且有八岁稚儿断京城案子,咱们推出一个九岁廪生秀才又怎么了?”
师爷口中的八岁稚儿是世族路家的孩子,正是这次来静绥县做副学官路老大人的长房嫡孙。
那一年京兆府有人抱着襁褓幼儿申冤,痛斥京中一官员家中主母要抢她的孩子,那京官家大业大,导致妇人无退可退,只能去衙门口跪了三天三夜才得以见到京兆府尹大人。
京兆府的人早已被京官收买,当庭将襁褓幼儿判给了京官一家,妇人哭天呛地的在街上喊冤枉,这时一八岁小孩站了出来。
这人就是路缙,路缙带着妇人重新来到京兆府门前,因领头的是路家的人,此案在京城引起轰动。
最终在路缙的滔滔指证下,此案终于清白,最终妇人得偿所愿抱着襁褓幼儿顺利回家去了。
路缙因此名声大作,一跃被选为太子的侍读书童。
其实这件事并不久远,不过是前年发生的事而已,所以当刘县令回想起此事时,原本想点盛言楚为第二名的想法一下抛之脑后。
有了路缙的“前车之鉴”,刘县令不假思索的圈了盛言楚为四场发案的头名,并连夜将消息递给了郡城的郡守大人。
待拿到郡守大人发过来的升迁条子后,刘县令喜得在衙门来回踱步,立马吩咐师爷:“你去数一数咱们县学今年还有几个入学名额。”
“就一个了,而且还被您卖出去了。”师爷提醒道,“大人,您忘了?前几天城中有个孙布商找您,说要给他家女婿谋个县学的名额,遂往咱们府里塞了一百两,您还答应了呢。”
刘县令这几天忙晕了头,哪里还记得什么布商,什么一百两,当即道:“你去回了那人,就说名额紧缺轮不到他家女婿了,再有,一百两也还回去。”
兜兜转转中,静绥县的案首位子终究还是到了盛言楚手中,除此之外他还额外多了一个赠送品。
-
“这是县学的入学推荐信。”刘县令使了一个眼色,小厮忙将手中的木盒交给盛言楚。
一打开,里面有两封信。
一封是刘县令亲笔书写的举荐信,另外一封则盖着郡守大人的印章。
因没有拆封,他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桌上九人都抻着脖子好奇的看着盛言楚手中的木盒,盛言楚比这些人更好奇,只是读书人要守礼节,当场拆信封未免不合规矩。
刘县令倒爽快,撸了一把胡子后,直奔主题道:“另外一封是郡守大人特赐的秀才文书,原本今天是没有院试的,因此郡城并没有备下新的秀才文书,你手中这份还是郡守大人连夜命人赶制出来的,盛言楚,你且打开瞧瞧吧。”
刘孝敬温和的态度惹得一旁的孟双挑眉。
得之另外一封是烫手的秀才文书,盛言楚喜不自禁,忙拆开信封。
一打开,一道滚了金边的文书映入眼帘,周围学子们均目瞪口呆,旋即发出羡慕的感叹声。
别说静绥县,就拿整个临朔郡来说,能一举拿下四场第一直接获取秀才功名的人,十年乃至二十年都难出一个。
所以刘县令先前才有了压一压盛言楚县试排名的想法,如果盛言楚年岁稍大些,刘县令当然没有这层顾虑。
只不过后来听了师爷口中的路缙断案事件以及近几日城中百姓的口头风声后,刘县令发现盛言楚其实能承受的住廪生秀才的称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