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一位姓马的大师(为陈长寿加更11/1(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东西的文化价值不是翡翠可以相提并论的呀。”
    在没有造纸和印刷术的时代,保存知识是非常困难的,汉代末期连年战乱,之后又是五胡乱华,大量的经书散失,后面整理的大多数是凭借前人的口口相传记忆,正版到底是什么情况早就没有人能说清楚。
    可现在戚金金面前出现的便是扶风马家和其他关中豪族一起精心整理收藏的真·正版史书,后世海昏侯墓中出土震惊天下的《齐论语》都算是赠品,可以想见这些东西拿到后世会引起怎样的巨大轰动。
    这种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言说的。
    “儒学的贡献就是让我们在两千年后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依然会热泪盈眶。”戚金金感慨地道。
    “呃,阿姐你真的能看懂吗?”刘禅话一出口就立刻后悔了,
    不过,戚金金这会儿只是瞪了他一眼,没有挥拳暴打他:
    “我看不懂不要紧啊,
    有你在,你可以慢慢讲给我。”
    ·
    在刘禅的鼓励下,关中的考古热情空前高涨,
    很快,有当年曹操的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献上古书,说是当年跟随曹操在并州作战时盗掘了一处古墓,从中挖出了一些竹简,不忍破坏,所以带在了身上。
    虽然也有人质疑为什么挖古墓的会保护一堆竹简(最少有三马车之多,这么沉的东西是怎么带的),而且明明是出土竹简,这简片居然非常完整,甚至有点新。
    这竹简是不是有点问题。
    但意外的是,太子并没有表示有问题,反而好言相劝,表示这些士兵当年虽然犯下累累恶行,可现在迷途知返,也算可喜可贺,值得嘉奖。
    刘禅把出土的书卷交给关中的世族阅览,这些家学渊博的豪族一眼就看出,这是大秦统一之前的文字,即古文。
    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认得出了。
    刘禅大喜,立刻嘉奖发现此书之人,又开始征召大儒翻译文字。
    众目睽睽之下,这些大儒很快就翻译出了上面的部分内容:
    此书乃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魏国西河讲学时收的弟子所著,书中的内容则是此人讲述子夏陪孔子游学时孔子与一位高人的聊天记录。
    据说那位高人姓马,散居乡野不出,和孔子以“认、识”为出发,探求人间的至高学问。
    这书中的文字资料记载非常翔实具体,若不是理论宏大深奥,几乎像是刘禅临时找人著述。
    尤其是此书中记载的天道可以被人认识、实践可以探求大道、还有人与世间万物要共同存续的道理怎么听都像是刘禅为推崇科学而弄出来的手段,众人当即开始有些嘀咕,甚至有些儒者已经开始质疑这竹简的真伪。
    他们倒是不敢直说这是刘禅找人做的,但是还是表示这是小人假借圣人之言来蒙蔽太子,把太子带偏。
    刘禅不急不慢,问身边的廖立怎么看。
    一直没什么表现机会的廖立终于有场合装逼,
    他非常高兴地整了整自己的腰带,得意洋洋地对那几个儒生道: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这表面是在说礼与礼器、音乐和乐器,可圣人哪有如此肤浅,这分明是借物言志,说明圣人当时就在探寻礼和乐器的本源到底是什么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便是教我等要探求这事物本源所在。
    这先秦时史料匮乏,难以考证,先师之事也只能靠只言片语揣摩,
    之前学儒时我就想过圣人的学问是跟谁所学,今日见此书方知,孔子是遍访民间,与山野贤士郊游,放学得此道!”
    傅干也在一边帮腔道:
    “便是如此。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先哲早述此道,这人与自然万物之说又与昊天上帝所授之科学暗合,由此可证,先人之说,真乃大道。
    此处乃子夏门徒所著,记述当年孔子之事,自然不可能丝丝入扣,可这大道经义总是不假,又有什么可以质疑的呢?”
    廖立和傅干的学问都不错,
    两人旁征博引,不断引用孔孟,让一群质疑此书为伪作的人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关中世族其他人也都明智地不肯说话,
    只有扶风马氏随口问了问孔子的时候好像马姓还不存在,
    这下大家有点尴尬,也只能表示说应该是古文的翻译有些错误,或者是当世的山野大才隐姓埋名,随便找了个姓。
    计较这个跟故意拆太子的台一样,不是蠢就是坏。
    马家这下哪敢说话,不过想到这跟孔子论道的马姓大师理论水平居然相当不错,也顿时高兴了起来。
    看来我们家果然家学渊博。
    随着经卷的逐渐破译,更多的内容开始一点点浮现出来。
    这几马车的竹简承载的内容大大超出了现在儒学的框架,基本可以算是凭空塞出来了一个新儒学。
    但偏偏这上面的内容都是以当年的圣人和乡野文士问答为题材,套用现在的东西硬解释,倒是勉强也能说的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