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3/4)
的岗位,你怎么说?
不过人事只能排在四大职业的最后一位,因为在自己单位人事很牛,走到外面就不见得了。其他三大职业不同,走在外面也常有人求他们,所以他们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门路,办事情会容易很多。
毛爸就是这样,按说这个时候最难买的年货就是花生和葵瓜子了,然而毛爸让毛思嘉到了时候直接去了汽车公司旁的合作社。都没有排队,直接就买足了自家的份额,一点儿不费事。
这就是走关系,不过在现下的社会风气里,并不觉得这有问题,反而觉得这是有本事。
这种显然是羡慕不来的,所以于欣也只是说了一句,就开始邀毛思嘉寒假一起玩了。
“到时候咱们滑冰去!”
这个时候首都,滑冰算是冬天的全□□动了,就和夏天游泳一样常见。有条件的、不嫌麻烦的,可以去大冰场,比如说北海、颐和园、什刹海什么的。爱就近玩儿的,找片开阔地,也能泼出一冰场来。
总之,大家都能玩儿。
毛思嘉和于欣从来没有去大冰场玩过,因为那些地方人很复杂,都是在家门口玩儿的。
“行!”毛思嘉答应的很痛快,还说了时间:“年后不行,年后好几天都得去我姥姥家。”
毛爸老家在湖南柳城,况且当年他出来投奔解放军的时候,已经没有特别近的亲人了。这些年,他也从没提过回老家看看的事。这样一来,毛思嘉家的亲戚就只有毛妈这边了。
毛妈这边,也就是毛思嘉姥姥那儿,每次年后都得呆几天——那几天功夫,能把各路亲戚见个完...大家都忙着串亲戚拜年呢!
第24章
毛思嘉一家人是在初三的时候去的姥姥姥爷家。
按照老规矩,初一拜年,拜的是宗亲,关系最近的人。初二得拜姻亲、街坊邻居,初三的时候就轮到同事、朋友了!
毛家情况不一样,毛爸都不是老北京的坐地户,谈不上什么宗亲。正好,按照柳城老家的习惯,初一就该呆在家里烤火、一家人闲聊,不能忙,也不能出门拜年。所以按照这个习俗,毛家一家人就不出门了。
初二拜姻亲和街坊邻居,毛家实际操作却是白街坊邻居和同事朋友,至于姻亲,也就是毛妈这边的亲戚,就轮到初三了。
大溜上的规矩归大溜上,每个小家到底怎么操作,这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毛妈家里就属于特殊情况,家里姑娘、孩子拜年的,最好都在前两天弄完,之后几天,直到开年上班,就能一大家子多呆会儿了!这个时候年轻人大多都是职工,一年到头也就这么几次聚的机会,老年人能不在乎么!
之所以能这样干,也和毛妈家相对特殊的情况有关。
毛妈家本姓金,她就叫金秋芬。毛思嘉她姥爷姥姥这辈子的儿女,不算夭折的,成人的有兄弟姐妹五个。大儿子小儿子中间,隔的就是姐妹三个,因为姐妹三个出落的好看,是当时胡同里有名的三朵金花!
两个儿子先不说,仨儿姑娘呢,毛思嘉她大姨金春花嫁了她厂子里的师傅,这师傅和毛爸一样,都不是北京城的坐地户!比毛爸好一点儿的是,还有一些亲人,然而山高水远的,也不能逢年过节看看,最多就是偶尔写信寄东西回去,老家偶尔也会回一些特产来。
至于毛思嘉她小姨金秋芳,没嫁人...三十出头了一直没嫁人,这在这时算是比较少见的了。
这样一来,姑娘姑爷初三上门就有了条件。如果不是这样,肯定是要优先人家家里的安排的。
毛思嘉就是初三的时候,跟着爸妈、提着拜年礼物,去了姥爷姥姥家。
姥姥姥爷家在东城,新年又冷,一家人也没有骑自行车,而是搭了公交车,再走了一路才到目的地。
金家和毛家一样,也是胡同里头四合院...其实也不好说四合院了。为了塞下更多的人,即使原本是规规整整的四合院,也乱搭乱建的不成样子了,所以和建国以前那些大杂院一样,都浑叫大杂院!
“嘿!这不是秋芬吗?来看你爸妈了?”胡同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眼睛尖,一下就看到人了,目光移到毛爸身上:“这是毛铮啊...老金这下高兴了,姑娘姑爷都来了!”
有差不多年纪的男的,要给毛爸散烟,看样子是要唠几句了。
毛爸让大家伙儿看看自己满手的东西:“对不住!对不住诸位!我这儿看我爸我妈去,先见了爸妈,一会儿再来玩儿!”
一听他这话大家就笑了。
“行啊!秋芬,你家这位当初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呢,现在北京话都说得不错了!”
毛妈眼睛瞪过去,这个时候说话的都是和她年纪差不多的,这就是当年的发小啊!一点儿都不带客气地拆台:“也就这几句像点儿样儿!平常说话还是他老家味儿。他自己说也就算了,姑娘也学了他说话的腔调,可恼着呢!”
毛思嘉在一边不好意思地眨了眨眼睛...毛爸是白背这个锅了!这个时候的北京,多的是父母不是北京人,却说一口北京话的孩子。毛思嘉之所以始终带柳城口音,纯粹是上辈子的习惯!
“那是这孩子本性不忘根儿!”大过年的,肯定是捡好的说
不过人事只能排在四大职业的最后一位,因为在自己单位人事很牛,走到外面就不见得了。其他三大职业不同,走在外面也常有人求他们,所以他们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门路,办事情会容易很多。
毛爸就是这样,按说这个时候最难买的年货就是花生和葵瓜子了,然而毛爸让毛思嘉到了时候直接去了汽车公司旁的合作社。都没有排队,直接就买足了自家的份额,一点儿不费事。
这就是走关系,不过在现下的社会风气里,并不觉得这有问题,反而觉得这是有本事。
这种显然是羡慕不来的,所以于欣也只是说了一句,就开始邀毛思嘉寒假一起玩了。
“到时候咱们滑冰去!”
这个时候首都,滑冰算是冬天的全□□动了,就和夏天游泳一样常见。有条件的、不嫌麻烦的,可以去大冰场,比如说北海、颐和园、什刹海什么的。爱就近玩儿的,找片开阔地,也能泼出一冰场来。
总之,大家都能玩儿。
毛思嘉和于欣从来没有去大冰场玩过,因为那些地方人很复杂,都是在家门口玩儿的。
“行!”毛思嘉答应的很痛快,还说了时间:“年后不行,年后好几天都得去我姥姥家。”
毛爸老家在湖南柳城,况且当年他出来投奔解放军的时候,已经没有特别近的亲人了。这些年,他也从没提过回老家看看的事。这样一来,毛思嘉家的亲戚就只有毛妈这边了。
毛妈这边,也就是毛思嘉姥姥那儿,每次年后都得呆几天——那几天功夫,能把各路亲戚见个完...大家都忙着串亲戚拜年呢!
第24章
毛思嘉一家人是在初三的时候去的姥姥姥爷家。
按照老规矩,初一拜年,拜的是宗亲,关系最近的人。初二得拜姻亲、街坊邻居,初三的时候就轮到同事、朋友了!
毛家情况不一样,毛爸都不是老北京的坐地户,谈不上什么宗亲。正好,按照柳城老家的习惯,初一就该呆在家里烤火、一家人闲聊,不能忙,也不能出门拜年。所以按照这个习俗,毛家一家人就不出门了。
初二拜姻亲和街坊邻居,毛家实际操作却是白街坊邻居和同事朋友,至于姻亲,也就是毛妈这边的亲戚,就轮到初三了。
大溜上的规矩归大溜上,每个小家到底怎么操作,这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毛妈家里就属于特殊情况,家里姑娘、孩子拜年的,最好都在前两天弄完,之后几天,直到开年上班,就能一大家子多呆会儿了!这个时候年轻人大多都是职工,一年到头也就这么几次聚的机会,老年人能不在乎么!
之所以能这样干,也和毛妈家相对特殊的情况有关。
毛妈家本姓金,她就叫金秋芬。毛思嘉她姥爷姥姥这辈子的儿女,不算夭折的,成人的有兄弟姐妹五个。大儿子小儿子中间,隔的就是姐妹三个,因为姐妹三个出落的好看,是当时胡同里有名的三朵金花!
两个儿子先不说,仨儿姑娘呢,毛思嘉她大姨金春花嫁了她厂子里的师傅,这师傅和毛爸一样,都不是北京城的坐地户!比毛爸好一点儿的是,还有一些亲人,然而山高水远的,也不能逢年过节看看,最多就是偶尔写信寄东西回去,老家偶尔也会回一些特产来。
至于毛思嘉她小姨金秋芳,没嫁人...三十出头了一直没嫁人,这在这时算是比较少见的了。
这样一来,姑娘姑爷初三上门就有了条件。如果不是这样,肯定是要优先人家家里的安排的。
毛思嘉就是初三的时候,跟着爸妈、提着拜年礼物,去了姥爷姥姥家。
姥姥姥爷家在东城,新年又冷,一家人也没有骑自行车,而是搭了公交车,再走了一路才到目的地。
金家和毛家一样,也是胡同里头四合院...其实也不好说四合院了。为了塞下更多的人,即使原本是规规整整的四合院,也乱搭乱建的不成样子了,所以和建国以前那些大杂院一样,都浑叫大杂院!
“嘿!这不是秋芬吗?来看你爸妈了?”胡同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眼睛尖,一下就看到人了,目光移到毛爸身上:“这是毛铮啊...老金这下高兴了,姑娘姑爷都来了!”
有差不多年纪的男的,要给毛爸散烟,看样子是要唠几句了。
毛爸让大家伙儿看看自己满手的东西:“对不住!对不住诸位!我这儿看我爸我妈去,先见了爸妈,一会儿再来玩儿!”
一听他这话大家就笑了。
“行啊!秋芬,你家这位当初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呢,现在北京话都说得不错了!”
毛妈眼睛瞪过去,这个时候说话的都是和她年纪差不多的,这就是当年的发小啊!一点儿都不带客气地拆台:“也就这几句像点儿样儿!平常说话还是他老家味儿。他自己说也就算了,姑娘也学了他说话的腔调,可恼着呢!”
毛思嘉在一边不好意思地眨了眨眼睛...毛爸是白背这个锅了!这个时候的北京,多的是父母不是北京人,却说一口北京话的孩子。毛思嘉之所以始终带柳城口音,纯粹是上辈子的习惯!
“那是这孩子本性不忘根儿!”大过年的,肯定是捡好的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