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1/4)
毛思嘉慢慢啃了一片西瓜,表情有点儿微妙。
又过了几天,毛思嘉下午从水库钓鱼回来,远远的看到孙继东朝她招了招手。
没说什么,和一起的几个胡同孩子回家去了。把钓起来的鱼交给了毛妈,转头也不说什么,就跑了出去。
“你怎么来了?”毛思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眼睛里全是笑意。
一点儿不担心毛思嘉一去不复返,一直等在胡同外的孙继东带着毛思嘉去附近的一个公园——其实说是公园罢了,实际上就是一片有几棵树,有一片小空地,能让有需求的老人晨练的地方而已。
这个时候这里是没人的,边上有水泥砌的桌椅,上面贴了瓷砖。
孙继东手上提着一个网兜,里头是个西瓜。稀奇的是,这个西瓜不知道在哪里冰镇过,表面上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水珠。
一把小小的这叠水果刀将西瓜一分为二,毛思嘉一半,孙继东一半。最后孙继东找出两只金属汤匙,递给毛思嘉一只:“毛叔叔说你最喜欢这么挖着吃。”
虽然觉得爸爸在别人家提起自己很奇怪,但毛思嘉也没有深想,快快乐乐接过了汤匙,他们之间已经不需要那种生疏的客气了。
她不会知道,孙继东知道这件事才不是因为毛爸...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他亲眼见过的。那个时候首都有冰箱的人家很少,她家却是当时就买了,毛思嘉最喜欢的就是放半个西瓜进冰箱,到时候用不锈钢汤匙挖着吃。
毛思嘉掂量着汤匙,觉得不太对,又仔细摸了摸汤匙把手上的花纹,有些惊奇:“这不是外头买的吧,应该是老东西了!”
她不太懂这些,但这把勺子和时下工业产品的天然差异她还是感觉的出来的。而且毛思嘉分明看到了一个类似商标的东西,既艺术又洋气,就算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会觉得这是个名牌货。
现在的中国是不可能进口这些东西的,只能是以前的旧东西了!所以毛思嘉才觉得是古董一类。
孙继东点了点头:“是个意大利的餐具牌子...镀银货,就和老莫的一样。”
老莫的餐具也是镀银的。
毛思嘉虽然惊讶自己说中了,却没有多想——管它是什么古董呢,事实就是现在拿出去换东西,还换不来这一半的西瓜!不是这时候的人不知道古董,而是大家不认为这种外国餐具也算古董!
“...我拜了个师傅,弄了点儿...古玩生意。”说到最后两个字的时候,他似乎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说。
毛思嘉咬住勺子,有些惊讶地看了孙继东一眼,但没有说什么,只是一切如常一样低下头继续吃瓜。
说实在的,这可有点儿意外啊...但真要说毛思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会改变她对孙继东的看法,那却是没有的。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孩子,不可能如这个时代的人一样,或好或坏,有着很强烈的反应。
孙继东曾经当过兵,后来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并不在绿色军营,就复员了。之后他又在警局做过刑警,但那也是一个糊口的职业,和他个人的理想或爱好没什么关系。直到79年年初的时候,他才算是最终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
最开始是78年的时候捣毁了一起文物走私案,初步了解到古玩行当...一开始就入迷了。
很多人觉得他和这一行不搭,从小到大他并没有展现出对历史之类的东西有太多热爱。那种搞收藏的人的文人气质他是没有的,可要说是古玩商人的市侩精明,他也没有啊...总之就是让人想不通。
但这种事本身也没什么可说的,反正孙继东照旧入行了,并且很快辞掉了刑警的工作,投身进入这一行。
而现在,回到六十年代,这种生意更加低调了,但也不是不能做。而且他还发现这个时候有一个好处,竞争者少,好东西更多...也更不容易打眼。他本身不是科班出身,更没什么家学渊源,底子是很差的,纯靠着小心谨慎才没有交太多学费。
那还是七十年代末呢,他估计随着经济发展,古玩行业更繁荣,造假只会越来越多,对眼力的要求也会更高——这些只要对古玩行当有些了解,就能够推测出来。
毛思嘉没有傻乎乎地问,这门生意能不能做。
事实上,就她知道的,旁边胡同就有一个寡妇,她死去的老公就是一个收藏品颇多的富商。这几年有人想要图谋她家的好东西,只是她老公都死了,自己的出身则比较‘根红苗正’,一般人根本没法下手。
据说她一个带七个孩子,经济上却一点儿不窘迫,靠的就是丈夫给她留下的那些藏品——反正她就偷偷卖,一个宝贝也能买几十块呢!这一方面说明这个时候有私下的古玩市场活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她其实也懂行。
这可是这个时候的几十块!考虑到此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很多人手里也有好东西,但自己不懂,又或者找不到好买家,最终只能几块钱、十几块钱地贱卖了。
知道这个时候也有古玩交易,毛思嘉才真正感叹不愧是首都,不愧是古都——在这块地界上,倒腾古玩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不然换一个一般的城市
又过了几天,毛思嘉下午从水库钓鱼回来,远远的看到孙继东朝她招了招手。
没说什么,和一起的几个胡同孩子回家去了。把钓起来的鱼交给了毛妈,转头也不说什么,就跑了出去。
“你怎么来了?”毛思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眼睛里全是笑意。
一点儿不担心毛思嘉一去不复返,一直等在胡同外的孙继东带着毛思嘉去附近的一个公园——其实说是公园罢了,实际上就是一片有几棵树,有一片小空地,能让有需求的老人晨练的地方而已。
这个时候这里是没人的,边上有水泥砌的桌椅,上面贴了瓷砖。
孙继东手上提着一个网兜,里头是个西瓜。稀奇的是,这个西瓜不知道在哪里冰镇过,表面上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水珠。
一把小小的这叠水果刀将西瓜一分为二,毛思嘉一半,孙继东一半。最后孙继东找出两只金属汤匙,递给毛思嘉一只:“毛叔叔说你最喜欢这么挖着吃。”
虽然觉得爸爸在别人家提起自己很奇怪,但毛思嘉也没有深想,快快乐乐接过了汤匙,他们之间已经不需要那种生疏的客气了。
她不会知道,孙继东知道这件事才不是因为毛爸...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他亲眼见过的。那个时候首都有冰箱的人家很少,她家却是当时就买了,毛思嘉最喜欢的就是放半个西瓜进冰箱,到时候用不锈钢汤匙挖着吃。
毛思嘉掂量着汤匙,觉得不太对,又仔细摸了摸汤匙把手上的花纹,有些惊奇:“这不是外头买的吧,应该是老东西了!”
她不太懂这些,但这把勺子和时下工业产品的天然差异她还是感觉的出来的。而且毛思嘉分明看到了一个类似商标的东西,既艺术又洋气,就算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会觉得这是个名牌货。
现在的中国是不可能进口这些东西的,只能是以前的旧东西了!所以毛思嘉才觉得是古董一类。
孙继东点了点头:“是个意大利的餐具牌子...镀银货,就和老莫的一样。”
老莫的餐具也是镀银的。
毛思嘉虽然惊讶自己说中了,却没有多想——管它是什么古董呢,事实就是现在拿出去换东西,还换不来这一半的西瓜!不是这时候的人不知道古董,而是大家不认为这种外国餐具也算古董!
“...我拜了个师傅,弄了点儿...古玩生意。”说到最后两个字的时候,他似乎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说。
毛思嘉咬住勺子,有些惊讶地看了孙继东一眼,但没有说什么,只是一切如常一样低下头继续吃瓜。
说实在的,这可有点儿意外啊...但真要说毛思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会改变她对孙继东的看法,那却是没有的。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孩子,不可能如这个时代的人一样,或好或坏,有着很强烈的反应。
孙继东曾经当过兵,后来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并不在绿色军营,就复员了。之后他又在警局做过刑警,但那也是一个糊口的职业,和他个人的理想或爱好没什么关系。直到79年年初的时候,他才算是最终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
最开始是78年的时候捣毁了一起文物走私案,初步了解到古玩行当...一开始就入迷了。
很多人觉得他和这一行不搭,从小到大他并没有展现出对历史之类的东西有太多热爱。那种搞收藏的人的文人气质他是没有的,可要说是古玩商人的市侩精明,他也没有啊...总之就是让人想不通。
但这种事本身也没什么可说的,反正孙继东照旧入行了,并且很快辞掉了刑警的工作,投身进入这一行。
而现在,回到六十年代,这种生意更加低调了,但也不是不能做。而且他还发现这个时候有一个好处,竞争者少,好东西更多...也更不容易打眼。他本身不是科班出身,更没什么家学渊源,底子是很差的,纯靠着小心谨慎才没有交太多学费。
那还是七十年代末呢,他估计随着经济发展,古玩行业更繁荣,造假只会越来越多,对眼力的要求也会更高——这些只要对古玩行当有些了解,就能够推测出来。
毛思嘉没有傻乎乎地问,这门生意能不能做。
事实上,就她知道的,旁边胡同就有一个寡妇,她死去的老公就是一个收藏品颇多的富商。这几年有人想要图谋她家的好东西,只是她老公都死了,自己的出身则比较‘根红苗正’,一般人根本没法下手。
据说她一个带七个孩子,经济上却一点儿不窘迫,靠的就是丈夫给她留下的那些藏品——反正她就偷偷卖,一个宝贝也能买几十块呢!这一方面说明这个时候有私下的古玩市场活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她其实也懂行。
这可是这个时候的几十块!考虑到此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很多人手里也有好东西,但自己不懂,又或者找不到好买家,最终只能几块钱、十几块钱地贱卖了。
知道这个时候也有古玩交易,毛思嘉才真正感叹不愧是首都,不愧是古都——在这块地界上,倒腾古玩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不然换一个一般的城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