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2/4)
习惯!但是新做一两件衣服还是可以的。
这次是想办法弄了一点儿咖啡色的毛呢料,厚实的很,适合做冬衣。
这块毛呢料最终做成了苏式风格很重的大衣,这种大衣的线条比较硬,这个时候也常常是男性穿。女性也有穿的,但那往往意味着这件大衣原本并不属于她们,她们的大衣继承自父亲或者丈夫。
但是毛思嘉这件是专门为她做的,剪裁上面并不会有那种不合适的观感。而所谓的风格么,男朋友风了解一下!
主要是毛思嘉身高腿长、身姿挺拔,穿这样的大衣只会显得气质出众,而不会有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咖啡色的大衣秉持着苏式风格,下摆很长,覆盖到脚踝上方大概两寸不到的高度。可以看到下摆下露出的深灰色斜纹呢长裤自然的衣纹,然后是一双翻毛皮鞋——也只能是翻毛皮鞋了,其实北京的深冬,翻毛皮鞋都有些穿不住。但没办法,谁让她爱俏呢...为此她穿了一双特别厚的袜子,是毛妈为她手织的。
这些风格都是冷硬的,唯有大衣领口露出的一截毛衣高领是鲜艳的红色,这一点儿点缀一下让这一套告别过于冷硬,很可能滑向无聊的风险。
鹿琳带着毛思嘉进了友谊商店,周围挺安静的,商品充足,但在这里选购商品的人相比起外面的大商场就要少得多了。在这里购买商品是需要侨汇券或者外汇券的,这是硬性标准...
中间毛思嘉看到很多外国人,这些大多是来华工作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毛思嘉一律没有多看——就那么看着别人多不礼貌,而且对于工作是带外国游客的她来说,外国人已经几乎是天天都要见的了。
最后毛思嘉被带到了一个出售电子产品的柜台,鹿琳和柜台里面的同事说了会话。里面的同事又看了看毛思嘉几眼,点了点头,然后取出了一个机器:“您看看,要的是这个不?”
毛思嘉只看了一眼就确定了,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再看看、再挑挑的话,这个时候也没有挑选的余地。问明了价钱,就把单位开的证明、钱、外汇券通通拿了出来,将这个自己问了很久的小东西给买下了。
这个机器在几十年后的人看来不值一提,是完全淘汰了的货色,就像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一样。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科技之一,属于买起来非常麻烦的存在——一个磁带录放机。
毛思嘉很早以前就想买磁带录放机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学英语。她自己是九零后的,生活在小城市,所以少年时学习外语还有用所谓‘复读机’的习惯。复读机其实就是小型化的磁带录音机,随身听和复读机也差不多,只不过有一个随身电源,可以带着走而已(其实复读机也可以用电池,只不过相比起随身听的充电电源,一次性消耗的电池实在是不合算...)
这种曾经的习惯影响着她,在这辈子学外语条件如此差的情况下,她首先想到了搞一台磁带录放机,然后弄一些教学磁带来。那些外语她都是有基础的,在教学磁带的帮助下巩固加深学习、自学,这都是相对容易。
但是后来一打听,她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录放机和收音机感觉是挺像的,日后更是会合并到一台机器上,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台机器。相比起收音机的快速推开,录放机却是始终处在了相对‘高端’的位置上。
直到五十年代才完成了国产也就罢了,关键是国产的使用起来真的很难——毛思嘉以为录音机就是放个磁带盒子进去自然就能放音了,天真!这个时候还是钢丝录音和磁带录音并存呢,磁带也不见得是她想象的样子。
盒式磁带这个时候已经挺流行的了,但不代表国内也有。
真的,几十年的时间人类真的进步了很多,这种变迁毛思嘉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之后才感受到的。
如果毛思嘉可以忍受这种落后的录放机的麻烦,尝试着使用...那也是不可以的。这种录放机的产量很少,想要买到是有前提条件的。得从单位开证明,主要是说明这个同志为什么要买这个。
这个时候挺多地方广播公司会买这个...
毛思嘉当时还是个学生,哪能开出这个证明来。毛爸毛妈也是,他们各自分属的单位显然也没有足够理由支持员工买个这个玩意儿。
当然,硬要想办法开出证明也不是不可以,这种事情,事在人为嘛。不过最后还是毛思嘉自己放弃了,主要是她看到录放机这么难弄,就想到了磁带。录放机和磁带可以说是一体的,在录放机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很难想到磁带会是普及的东西。
果然,磁带非常难买!而且就算能买到磁带,她要怎么弄到有外语课程的磁带?整套问题太令人头秃了。所以不等想到办法买录放机,她就自己放弃了这件事。与其纠结这些,还不如多打听打听有哪些老师会外语,而且愿意课外辅导学生。
在几年前,想找到机会学外语还是不难的,至少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不难...不然那么多的人突然集体学俄语,这是怎么做到的?总不能是凭想象力在学吧?学校里一般也没教,这就必然有课外教学的存在了。
进到旅游公司上班之后,虽然要工作,毛思嘉也
这次是想办法弄了一点儿咖啡色的毛呢料,厚实的很,适合做冬衣。
这块毛呢料最终做成了苏式风格很重的大衣,这种大衣的线条比较硬,这个时候也常常是男性穿。女性也有穿的,但那往往意味着这件大衣原本并不属于她们,她们的大衣继承自父亲或者丈夫。
但是毛思嘉这件是专门为她做的,剪裁上面并不会有那种不合适的观感。而所谓的风格么,男朋友风了解一下!
主要是毛思嘉身高腿长、身姿挺拔,穿这样的大衣只会显得气质出众,而不会有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咖啡色的大衣秉持着苏式风格,下摆很长,覆盖到脚踝上方大概两寸不到的高度。可以看到下摆下露出的深灰色斜纹呢长裤自然的衣纹,然后是一双翻毛皮鞋——也只能是翻毛皮鞋了,其实北京的深冬,翻毛皮鞋都有些穿不住。但没办法,谁让她爱俏呢...为此她穿了一双特别厚的袜子,是毛妈为她手织的。
这些风格都是冷硬的,唯有大衣领口露出的一截毛衣高领是鲜艳的红色,这一点儿点缀一下让这一套告别过于冷硬,很可能滑向无聊的风险。
鹿琳带着毛思嘉进了友谊商店,周围挺安静的,商品充足,但在这里选购商品的人相比起外面的大商场就要少得多了。在这里购买商品是需要侨汇券或者外汇券的,这是硬性标准...
中间毛思嘉看到很多外国人,这些大多是来华工作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毛思嘉一律没有多看——就那么看着别人多不礼貌,而且对于工作是带外国游客的她来说,外国人已经几乎是天天都要见的了。
最后毛思嘉被带到了一个出售电子产品的柜台,鹿琳和柜台里面的同事说了会话。里面的同事又看了看毛思嘉几眼,点了点头,然后取出了一个机器:“您看看,要的是这个不?”
毛思嘉只看了一眼就确定了,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再看看、再挑挑的话,这个时候也没有挑选的余地。问明了价钱,就把单位开的证明、钱、外汇券通通拿了出来,将这个自己问了很久的小东西给买下了。
这个机器在几十年后的人看来不值一提,是完全淘汰了的货色,就像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一样。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科技之一,属于买起来非常麻烦的存在——一个磁带录放机。
毛思嘉很早以前就想买磁带录放机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学英语。她自己是九零后的,生活在小城市,所以少年时学习外语还有用所谓‘复读机’的习惯。复读机其实就是小型化的磁带录音机,随身听和复读机也差不多,只不过有一个随身电源,可以带着走而已(其实复读机也可以用电池,只不过相比起随身听的充电电源,一次性消耗的电池实在是不合算...)
这种曾经的习惯影响着她,在这辈子学外语条件如此差的情况下,她首先想到了搞一台磁带录放机,然后弄一些教学磁带来。那些外语她都是有基础的,在教学磁带的帮助下巩固加深学习、自学,这都是相对容易。
但是后来一打听,她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录放机和收音机感觉是挺像的,日后更是会合并到一台机器上,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台机器。相比起收音机的快速推开,录放机却是始终处在了相对‘高端’的位置上。
直到五十年代才完成了国产也就罢了,关键是国产的使用起来真的很难——毛思嘉以为录音机就是放个磁带盒子进去自然就能放音了,天真!这个时候还是钢丝录音和磁带录音并存呢,磁带也不见得是她想象的样子。
盒式磁带这个时候已经挺流行的了,但不代表国内也有。
真的,几十年的时间人类真的进步了很多,这种变迁毛思嘉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之后才感受到的。
如果毛思嘉可以忍受这种落后的录放机的麻烦,尝试着使用...那也是不可以的。这种录放机的产量很少,想要买到是有前提条件的。得从单位开证明,主要是说明这个同志为什么要买这个。
这个时候挺多地方广播公司会买这个...
毛思嘉当时还是个学生,哪能开出这个证明来。毛爸毛妈也是,他们各自分属的单位显然也没有足够理由支持员工买个这个玩意儿。
当然,硬要想办法开出证明也不是不可以,这种事情,事在人为嘛。不过最后还是毛思嘉自己放弃了,主要是她看到录放机这么难弄,就想到了磁带。录放机和磁带可以说是一体的,在录放机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很难想到磁带会是普及的东西。
果然,磁带非常难买!而且就算能买到磁带,她要怎么弄到有外语课程的磁带?整套问题太令人头秃了。所以不等想到办法买录放机,她就自己放弃了这件事。与其纠结这些,还不如多打听打听有哪些老师会外语,而且愿意课外辅导学生。
在几年前,想找到机会学外语还是不难的,至少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不难...不然那么多的人突然集体学俄语,这是怎么做到的?总不能是凭想象力在学吧?学校里一般也没教,这就必然有课外教学的存在了。
进到旅游公司上班之后,虽然要工作,毛思嘉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