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投其所好(1/3)
韩非问吏治,赵括的脑海里顿时就涌现出了很多的想法。
秦国之所以能击败其余六国,很大的原因在于秦吏。在赵国,官吏是要靠贵族的举荐,大的贵族如赵豹,赵胜是可以在王宫内担任官职的,而小的贵族如董成子,赵奢等人,在地方上担任小吏。基本的流程就是中尉向赵王举荐贵族里的贤才,地方上的小吏,是不需要赵王点头的。
中尉和国相可以自行安排,而大一些的官职,就需要亲自向赵王举荐,由赵王认可之后才能担任。
当初赵奢就是因为贵族的出身被中尉举为小吏,又被赵胜举荐到赵王面前,方才逐渐显赫了起来。
在其他国家,大多都是如此,唯独秦国,不是这样。秦国的底层小官,需要通过“司法考试”,熟练的掌握了秦律,才能够出任最底层的官职,他们并不是贵族出身,有专门的学室可以让官吏们的子弟,或者立功将士的家人来学习律法,学成之后,再通过考试,就能出任官吏了。
当然,赵括并不是反对贵族担任官职,在如今这个时代,平民根本无法获得教育,就是在秦国,能够学习文字的平民也是极少的,由贵族来担任官吏当然是最合适的,只是,对于贵族的选拔的办法,是可以进行改良的。赵括在脑海里迅速回忆着后世的诸多官吏提拔的办法。
首先是汉朝的举孝廉,汉朝的举孝廉看重的是品德,推举出品德优秀的人来担任官吏。说实话,战国贵族的品德并不算太差,起码在明面上,他们都是些君子,就算看不起平民,也不至于无端的杀害欺辱,不然就会被其他贵族所看不起。
在祭祀的时候,赵王在内的大小贵族都会赏赐孤寡,救助贫苦者,三晋,齐楚都有这样的习惯,当然,秦国是不会这样的。秦国的律法里没有救助孤寡的条例,孤儿直接被送去做家臣,残疾者送去隐官,倒也能有活路,不至于饿死。
故而各地举荐道德上佳的人来担任官吏,或许还是可行的,起码这些被举荐出来的君子,重视名节,不会贪污受贿,更不会鱼肉乡里。
而之后所推行的科举制,原本是给与平民一条出路,不过按着如今平民的受教育程度,这是不可行的,可是完全可以在贵族里施行,挑选出一批贵族里的精英。
赵括皱着眉头,思索着这些。赵括不可能独自完成这些事情,后世的经验,在当下不一定都能成功,故而,他需要这个时代的精英来帮助他,比如,王宫里的魏无忌,正在路途中的庞公,邯郸中的虞卿,还有...赵括缓缓看向了自己身边的韩非。韩非方才看出老师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故而没有打扰。
赵括笑了笑,开口对韩非说道:“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唤作举孝廉,第二个唤作科举......”
赶往邯郸的道路上,戈出奇的安静,他驾驶着马车,骏马慢腾腾的朝着邯郸赶去,马车上的师徒二人正在谈论吏治,戈听的很是享受,戈倒不是完全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只是觉得他们说的很高深莫测,听着赵括随意的批判各国的官吏选拔制度,戈目视着前方,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马服君啊,马服子看来是真的要超过您了。
赵括所讲述的官吏选举办法,并不是很复杂,举荐与考核,如今也存在,韩非并没有感到太惊讶,他只是思索老师所说的是否可行。若是地方要推举有道德的贤人,问题就是谁来举荐,是当地的县令,或者是当地的贵族?又该怎么去查实?官职的高低又该怎么去给与,总不能评比谁的道德更高吧?
至于科举,同样如此,该考核什么?秦国考核律法,因为律法涵盖了秦国上下方方面面,可是赵国并没有这样的律法,那需要怎么进行考核呢?
两人聊了许久,终于是到达了邯郸。
赵王听闻赵括前来,也是急忙让武士将他带进来。赵括走进王宫的时候,魏无忌也坐在王宫里,这段时日,他就不曾离开过王宫,赵王实在是太爱他了,向他请教了很多的问题。赵王本来是有意让魏无忌来担任国相的位置的,可是在不久前,田单又开口请求减少对赵括的赏赐,田单终于开口了...赵王顿时就有些迟疑了。
田单和魏无忌,他都很爱,不能因为要留下魏无忌,就逼走了田单。
故而,在得知自己的马服君到来的时候,赵王非常的开心,马服君一定是可以帮自己做出选择的,赵王笑呵呵的走下来,牵着赵括的手,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身边,赵括与魏无忌行礼拜见,魏无忌有些复杂的看着他。在魏国,魏无忌总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魏王不愿意让他担任任何的官职,甚至连他的门客,都不会被魏王所用。
可是如今,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赵王却对他百般的宠爱,似乎还想让自己来担任国相。
魏无忌有些懵,宗室在他国担任国相,倒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让他感到不适的是,赵王那有些夸张的热情,这比自己的兄长对待自己还要亲切,都几天了,都不许他离开邯郸,不断的跟自己询问治国的办法,魏无忌心里那些原本想要治理魏国的办法,却是说给了赵国的君主。
赵括坐下来之后,韩非站在他的身后,赵王却又向他询问赏赐的事情。
赵括认
秦国之所以能击败其余六国,很大的原因在于秦吏。在赵国,官吏是要靠贵族的举荐,大的贵族如赵豹,赵胜是可以在王宫内担任官职的,而小的贵族如董成子,赵奢等人,在地方上担任小吏。基本的流程就是中尉向赵王举荐贵族里的贤才,地方上的小吏,是不需要赵王点头的。
中尉和国相可以自行安排,而大一些的官职,就需要亲自向赵王举荐,由赵王认可之后才能担任。
当初赵奢就是因为贵族的出身被中尉举为小吏,又被赵胜举荐到赵王面前,方才逐渐显赫了起来。
在其他国家,大多都是如此,唯独秦国,不是这样。秦国的底层小官,需要通过“司法考试”,熟练的掌握了秦律,才能够出任最底层的官职,他们并不是贵族出身,有专门的学室可以让官吏们的子弟,或者立功将士的家人来学习律法,学成之后,再通过考试,就能出任官吏了。
当然,赵括并不是反对贵族担任官职,在如今这个时代,平民根本无法获得教育,就是在秦国,能够学习文字的平民也是极少的,由贵族来担任官吏当然是最合适的,只是,对于贵族的选拔的办法,是可以进行改良的。赵括在脑海里迅速回忆着后世的诸多官吏提拔的办法。
首先是汉朝的举孝廉,汉朝的举孝廉看重的是品德,推举出品德优秀的人来担任官吏。说实话,战国贵族的品德并不算太差,起码在明面上,他们都是些君子,就算看不起平民,也不至于无端的杀害欺辱,不然就会被其他贵族所看不起。
在祭祀的时候,赵王在内的大小贵族都会赏赐孤寡,救助贫苦者,三晋,齐楚都有这样的习惯,当然,秦国是不会这样的。秦国的律法里没有救助孤寡的条例,孤儿直接被送去做家臣,残疾者送去隐官,倒也能有活路,不至于饿死。
故而各地举荐道德上佳的人来担任官吏,或许还是可行的,起码这些被举荐出来的君子,重视名节,不会贪污受贿,更不会鱼肉乡里。
而之后所推行的科举制,原本是给与平民一条出路,不过按着如今平民的受教育程度,这是不可行的,可是完全可以在贵族里施行,挑选出一批贵族里的精英。
赵括皱着眉头,思索着这些。赵括不可能独自完成这些事情,后世的经验,在当下不一定都能成功,故而,他需要这个时代的精英来帮助他,比如,王宫里的魏无忌,正在路途中的庞公,邯郸中的虞卿,还有...赵括缓缓看向了自己身边的韩非。韩非方才看出老师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故而没有打扰。
赵括笑了笑,开口对韩非说道:“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唤作举孝廉,第二个唤作科举......”
赶往邯郸的道路上,戈出奇的安静,他驾驶着马车,骏马慢腾腾的朝着邯郸赶去,马车上的师徒二人正在谈论吏治,戈听的很是享受,戈倒不是完全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只是觉得他们说的很高深莫测,听着赵括随意的批判各国的官吏选拔制度,戈目视着前方,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马服君啊,马服子看来是真的要超过您了。
赵括所讲述的官吏选举办法,并不是很复杂,举荐与考核,如今也存在,韩非并没有感到太惊讶,他只是思索老师所说的是否可行。若是地方要推举有道德的贤人,问题就是谁来举荐,是当地的县令,或者是当地的贵族?又该怎么去查实?官职的高低又该怎么去给与,总不能评比谁的道德更高吧?
至于科举,同样如此,该考核什么?秦国考核律法,因为律法涵盖了秦国上下方方面面,可是赵国并没有这样的律法,那需要怎么进行考核呢?
两人聊了许久,终于是到达了邯郸。
赵王听闻赵括前来,也是急忙让武士将他带进来。赵括走进王宫的时候,魏无忌也坐在王宫里,这段时日,他就不曾离开过王宫,赵王实在是太爱他了,向他请教了很多的问题。赵王本来是有意让魏无忌来担任国相的位置的,可是在不久前,田单又开口请求减少对赵括的赏赐,田单终于开口了...赵王顿时就有些迟疑了。
田单和魏无忌,他都很爱,不能因为要留下魏无忌,就逼走了田单。
故而,在得知自己的马服君到来的时候,赵王非常的开心,马服君一定是可以帮自己做出选择的,赵王笑呵呵的走下来,牵着赵括的手,让他坐在了自己的身边,赵括与魏无忌行礼拜见,魏无忌有些复杂的看着他。在魏国,魏无忌总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魏王不愿意让他担任任何的官职,甚至连他的门客,都不会被魏王所用。
可是如今,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赵王却对他百般的宠爱,似乎还想让自己来担任国相。
魏无忌有些懵,宗室在他国担任国相,倒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让他感到不适的是,赵王那有些夸张的热情,这比自己的兄长对待自己还要亲切,都几天了,都不许他离开邯郸,不断的跟自己询问治国的办法,魏无忌心里那些原本想要治理魏国的办法,却是说给了赵国的君主。
赵括坐下来之后,韩非站在他的身后,赵王却又向他询问赏赐的事情。
赵括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