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从不曾灭亡的六国(1/3)
咸阳王宫已经很久经历过翻新和扩建了,一如当年昭襄王时的那样。群臣常常上谏,认为如今的秦王宫实在不能体现出秦王如今的威严,他们请求秦王按着最高的规格来修建王宫,最好是能按着六国王宫的样式,重新打造一处王宫,来彰显秦国实现大一统的功绩。
说实话,秦王宫最近的一次翻修是在昭襄王时期,距今也过去了几十年,秦王宫并不奢华,远不如赵国的邯郸王宫,群臣当然不能容忍这一点,如今的秦国如此强大,当然王宫也要符合秦国的地位,难道完成大一统之后,新的天子就要住在这样简陋的王宫里嘛?
秦国肯定是要准备修建天子王宫的,而大一统越来越近,若是不早些准备,只怕是会来不及。至于修建王宫的钱财之类,群臣也不担心,秦国现在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是充足的,完全可以进行修建。群臣纷纷上奏,李斯保持中立,既不反对,也不同意,韩非是反对的,他觉得这样劳民伤财是不该的。
群臣的连番上谏,让嬴政都有些意动。
嬴政是要创下不世之功的,他要完成谁都不曾完成的壮举,他也喜欢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
当赵括返回咸阳的时候,就有大臣前来找赵括,拜见赵括之后,方才认真的说道:“我听闻,才能低下的人可以用一个鼎来吃饭,像个普通人那样的可以用三个鼎来吃饭,而做王的可以用七个鼎来吃饭,像您这样天下仰望的大贤则是可以用九个鼎来吃饭,这就是上下有序的礼仪啊。”
“如今大王灭亡三晋,讨伐匈奴,擒杀东胡,立下的功劳是让天下人都折服的,可是他的住处却配不上他的地位,请您劝说他,让他修建天子的王宫。”
不远处的赵康差点笑出声来,这人还是有勇气啊,找父亲来谈给兄长修建王宫?
果然,如赵康所想的那样,赵括非常的生气,他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我当初跟着我的两位门客前往邯郸拜见信陵君,道路上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背着他的父亲,急匆匆的路过,没有向我行礼。我急忙说:戈,停车。我将他们送到了城里,脱下我的外衣来送给他,拿出吃的作为他们的口粮。”
“在回去的道路上,我看到一位身着锦绣的富商,他催促着自己的雇农为他搬运货物,辱骂他们,鞭打他们,他看到我,急忙露出笑容,用夸张的礼仪来拜见我,我却训斥他为人要和善,不能肆意打骂别人,转过头来离开。”
“我的门客狄说:您善待贫苦的人,却厌恶富贵的人。”
“他说的不对,我尊敬值得尊敬的人,能孝顺的对待父母的人可以得到一个乡的人的尊重,能保卫国家杀死来犯敌人的人,可以得到一个县的尊重,而平定战乱,让天下人衣食无忧的人,却可以得到全天下的尊重。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不是看他吃饭用几个鼎,不是看他的财富,不是看他对你的态度,而是看他的品行。”
“尊贵的人因为他那高贵的道德而值得尊重。”
“您如今给我说修建王宫的事情,王宫破旧,的确应该修建,可是为了彰显君王的地位,就要大兴土木,天下还没有太平的时候,就让数十万百姓来到咸阳给君王修建宫殿,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这是彰显君王的地位,还是彰显君王的愚蠢呢?君王之所以能彰显地位,是因为他的国家强大,燕丹这样的人可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嘛?”
“为了彰显地位而削弱国家的实力,等到秦国变成了燕国那样,您可以带着大王逃到朝鲜来彰显他的地位!”
赵括的话说的当真一点都不客气,那一刻,前来劝说赵括的大臣急忙站起身来,面色羞红,他用衣袖遮挡着脸,不敢再看赵括的脸,转身逃离了这里。
后世的中学生又多了一篇全文背诵,而咸阳内的修建新王宫的言论却在那一刻停息,没有人再敢这样说。
赵括整日都在家里,陪伴着艺,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偶尔会去找吕不韦,两人一同来讨论制度过渡的问题,两人都已经看出,统一已经是不遥远的了,而大一统后,秦国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对民众操练是否要停止,军功的获取途径该是什么,是否要建立一系列的救济制度。
赵括想要将秦国从斯巴达式的古典jg主义道路拉出来,西汉成为了赵括最好的参照物,西汉同样也是一样的制度和道路,他们同样施行军功制,同样拥有爵位,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西汉初的民间氛围是相当宽松的,任由百姓们自己发展,如此修养了一段时期后,西汉又完成了几项很重要的改革,终于积蓄起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赵括可以参照的东西有很多,后来的几个朝代,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只是,因为时代不同,还是要做出改变的,例如后世的科举制,如今的学室,其实就有点科举的味道,通过律法考试来担任基层官吏,不同的是,秦国的学室仅限基层,你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来担任县令。
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爵位,没有相应的爵位,就是做不了这个官。
而在秦国境内,认字的人并不多,科举制只怕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可即使如此,在封建时代,科举制算是最先进的官吏选拔制度,赵括很早就曾提出科举制,当
说实话,秦王宫最近的一次翻修是在昭襄王时期,距今也过去了几十年,秦王宫并不奢华,远不如赵国的邯郸王宫,群臣当然不能容忍这一点,如今的秦国如此强大,当然王宫也要符合秦国的地位,难道完成大一统之后,新的天子就要住在这样简陋的王宫里嘛?
秦国肯定是要准备修建天子王宫的,而大一统越来越近,若是不早些准备,只怕是会来不及。至于修建王宫的钱财之类,群臣也不担心,秦国现在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是充足的,完全可以进行修建。群臣纷纷上奏,李斯保持中立,既不反对,也不同意,韩非是反对的,他觉得这样劳民伤财是不该的。
群臣的连番上谏,让嬴政都有些意动。
嬴政是要创下不世之功的,他要完成谁都不曾完成的壮举,他也喜欢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
当赵括返回咸阳的时候,就有大臣前来找赵括,拜见赵括之后,方才认真的说道:“我听闻,才能低下的人可以用一个鼎来吃饭,像个普通人那样的可以用三个鼎来吃饭,而做王的可以用七个鼎来吃饭,像您这样天下仰望的大贤则是可以用九个鼎来吃饭,这就是上下有序的礼仪啊。”
“如今大王灭亡三晋,讨伐匈奴,擒杀东胡,立下的功劳是让天下人都折服的,可是他的住处却配不上他的地位,请您劝说他,让他修建天子的王宫。”
不远处的赵康差点笑出声来,这人还是有勇气啊,找父亲来谈给兄长修建王宫?
果然,如赵康所想的那样,赵括非常的生气,他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我当初跟着我的两位门客前往邯郸拜见信陵君,道路上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背着他的父亲,急匆匆的路过,没有向我行礼。我急忙说:戈,停车。我将他们送到了城里,脱下我的外衣来送给他,拿出吃的作为他们的口粮。”
“在回去的道路上,我看到一位身着锦绣的富商,他催促着自己的雇农为他搬运货物,辱骂他们,鞭打他们,他看到我,急忙露出笑容,用夸张的礼仪来拜见我,我却训斥他为人要和善,不能肆意打骂别人,转过头来离开。”
“我的门客狄说:您善待贫苦的人,却厌恶富贵的人。”
“他说的不对,我尊敬值得尊敬的人,能孝顺的对待父母的人可以得到一个乡的人的尊重,能保卫国家杀死来犯敌人的人,可以得到一个县的尊重,而平定战乱,让天下人衣食无忧的人,却可以得到全天下的尊重。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不是看他吃饭用几个鼎,不是看他的财富,不是看他对你的态度,而是看他的品行。”
“尊贵的人因为他那高贵的道德而值得尊重。”
“您如今给我说修建王宫的事情,王宫破旧,的确应该修建,可是为了彰显君王的地位,就要大兴土木,天下还没有太平的时候,就让数十万百姓来到咸阳给君王修建宫殿,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这是彰显君王的地位,还是彰显君王的愚蠢呢?君王之所以能彰显地位,是因为他的国家强大,燕丹这样的人可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嘛?”
“为了彰显地位而削弱国家的实力,等到秦国变成了燕国那样,您可以带着大王逃到朝鲜来彰显他的地位!”
赵括的话说的当真一点都不客气,那一刻,前来劝说赵括的大臣急忙站起身来,面色羞红,他用衣袖遮挡着脸,不敢再看赵括的脸,转身逃离了这里。
后世的中学生又多了一篇全文背诵,而咸阳内的修建新王宫的言论却在那一刻停息,没有人再敢这样说。
赵括整日都在家里,陪伴着艺,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偶尔会去找吕不韦,两人一同来讨论制度过渡的问题,两人都已经看出,统一已经是不遥远的了,而大一统后,秦国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对民众操练是否要停止,军功的获取途径该是什么,是否要建立一系列的救济制度。
赵括想要将秦国从斯巴达式的古典jg主义道路拉出来,西汉成为了赵括最好的参照物,西汉同样也是一样的制度和道路,他们同样施行军功制,同样拥有爵位,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西汉初的民间氛围是相当宽松的,任由百姓们自己发展,如此修养了一段时期后,西汉又完成了几项很重要的改革,终于积蓄起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赵括可以参照的东西有很多,后来的几个朝代,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只是,因为时代不同,还是要做出改变的,例如后世的科举制,如今的学室,其实就有点科举的味道,通过律法考试来担任基层官吏,不同的是,秦国的学室仅限基层,你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来担任县令。
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爵位,没有相应的爵位,就是做不了这个官。
而在秦国境内,认字的人并不多,科举制只怕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可即使如此,在封建时代,科举制算是最先进的官吏选拔制度,赵括很早就曾提出科举制,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