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后胜疯狂的计划(2/3)
。
赵括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成蟜早些成家,这本来是艺该操心的事情,可是艺已经不在,赵括就只能自己来督促,可是成蟜一点都不着急,每次赵括跟他说成家的事情,他总是迫不及待的转移话题,这让赵括有些担心,这孩子该不会跟龙阳君一样吧?怎么就是不愿意成家呢?
在这个时候,赵括已经能看到自己的理想快要实现了,他现在要忙碌的,就是该如何毁掉军功制,军功制是要被摧毁的,这个制度当然很适合秦国,他为下层百姓提供了一个往上爬的途径,虽然也是属于一个封建的等级制度,可是这个等级制度不是建立在血脉之上,这在此时就算非常的先进了。
比起同时代某个以血脉来划分等级,并且一生都没有办法来往上爬的文明来说,更是如此。
可是,这项制度却不太适合在和平年代继续存在,主要就是军功制的基础是战争和土地,统一之后,不会有那么频繁的战争,而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进行赏赐。赵括既想要毁掉军功制,却又不能将其完全摧毁,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取舍...这些年里,吕不韦一直在想办法过渡,却迟迟没有进行变革,主要也是担心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如今即将统一,也就不必担心那么多,可是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军功制还是有着存在的必要。
赵括这些时日里做的事情还是不少的,第一个就是学校制度,咸阳所成立的第一所小学,已经有了些成效,起码,前来学习的第一批孩子们,如今也是能认出不少的文字,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只是一所小学,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就已经很大了,赵括觉得,自己得想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压力。
等到明年,第一批的孩子们完成了两年的学业,然后就是设立第一所的中学,那个时候,估计愿意继续读书的孩子就更少了,而最重要的大学,赵括也已经开始操办了起来,赵括心里有个想法,他要用高等学府来供养地方小学,如大学成立,在里头教书的大概就是赵括,韩非这个级别的大人物。
而来这里求学的,大概率都是贵族弟子,让他们缴纳足够的学费,用这些学费来供养地方小学,赵括又怕这样的行为会让那些贫苦家庭的孩子没有办法进入大学。还是钱财的问题啊,若是战争结束,秦国能将钱财用在内部的政务上,这些问题大概也就不会那么的严重了。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从今年开始,咸阳第一所小学,已经开始招女孩来入学了,群臣对此表示不解,赵括只能说,教化是为了改变社会风气,让百姓们知道是非,而女性作为母亲,孩子最初的教育者,让她们掌握一些知识,没什么不好,况且秦国又不是免费的读书,都是要收取费用的,这不能算是浪费国力。
除却学校的事情,另外一个就是农书,赵括与展一同编写的农书在成书之后,被送到秦王身边,秦王即刻下令抄录,随即送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们推广农书的内容,本身也要认真的学习。地方官吏早就习惯了,赵括但凡写出点什么东西出来,他们就得去背,然后学习,最后实践。
只是,以往的偏理论,可这本农书,就是实打实的东西了,农书里从改变土质,到选种育种,到播种耕作,到农具的使用方式和维修,到牲畜的牧养,果林的防护,如何治理害虫,如何医治牲畜疾病....经济作物与粮食的轮作,可以说应有尽有,赵括定义的农业不再仅限与农耕,将放牧,瓜果园林等一切都包含了进去。
这本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丢了赵括的颜面,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赵括写的,大概是因为这本书里没有任何劝说君王的话,没有任何的哲学,没有任何的思想精髓,文字不精美,对答也是那样的枯燥,干巴巴的,毫无营养...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这更是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稷下学宫如今算是没落了,可是学者数量还是不少,尤其是秦国灭亡了各国后,这里更是聚集了天下的反秦学者,这些人整日都在谈论着,辩论着,即使他们表达出对秦国武成侯的不满,可是这不妨碍他们对天下马服君的尊敬。
儒家有某个不愿意透露自己学派的学者说:“马服君已经老了啊!他分不清树干与杂枝的区别啊,天下百姓受苦的原因是因为制度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耕作,难道他比那些耕作了一生的农人还要懂得耕作吗?他作为天下的贤才,不去寻找解决根本的办法,却沉迷在这些小事之上,这本书,大概是他最失败的一本书了。”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名字的儒者愤怒的说道:“百姓最重要,随后才是社稷与君王,百姓是靠着食来存活的,各地耕作的水平不同,这本书上记载了所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救活多少百姓?制度存在的根本就是为了百姓,马服君这本书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作的,在我看来,这本书与论语是可以媲美的。”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的儒者冷笑着说道:“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这样的贱儒又怎么会懂得耕作的重要呢?”
这本书的用途本来就不在学术领域,最重要的,这本书可以用来开发秦国的各个地区,尤其是燕,
赵括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成蟜早些成家,这本来是艺该操心的事情,可是艺已经不在,赵括就只能自己来督促,可是成蟜一点都不着急,每次赵括跟他说成家的事情,他总是迫不及待的转移话题,这让赵括有些担心,这孩子该不会跟龙阳君一样吧?怎么就是不愿意成家呢?
在这个时候,赵括已经能看到自己的理想快要实现了,他现在要忙碌的,就是该如何毁掉军功制,军功制是要被摧毁的,这个制度当然很适合秦国,他为下层百姓提供了一个往上爬的途径,虽然也是属于一个封建的等级制度,可是这个等级制度不是建立在血脉之上,这在此时就算非常的先进了。
比起同时代某个以血脉来划分等级,并且一生都没有办法来往上爬的文明来说,更是如此。
可是,这项制度却不太适合在和平年代继续存在,主要就是军功制的基础是战争和土地,统一之后,不会有那么频繁的战争,而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进行赏赐。赵括既想要毁掉军功制,却又不能将其完全摧毁,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取舍...这些年里,吕不韦一直在想办法过渡,却迟迟没有进行变革,主要也是担心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如今即将统一,也就不必担心那么多,可是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军功制还是有着存在的必要。
赵括这些时日里做的事情还是不少的,第一个就是学校制度,咸阳所成立的第一所小学,已经有了些成效,起码,前来学习的第一批孩子们,如今也是能认出不少的文字,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只是一所小学,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就已经很大了,赵括觉得,自己得想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压力。
等到明年,第一批的孩子们完成了两年的学业,然后就是设立第一所的中学,那个时候,估计愿意继续读书的孩子就更少了,而最重要的大学,赵括也已经开始操办了起来,赵括心里有个想法,他要用高等学府来供养地方小学,如大学成立,在里头教书的大概就是赵括,韩非这个级别的大人物。
而来这里求学的,大概率都是贵族弟子,让他们缴纳足够的学费,用这些学费来供养地方小学,赵括又怕这样的行为会让那些贫苦家庭的孩子没有办法进入大学。还是钱财的问题啊,若是战争结束,秦国能将钱财用在内部的政务上,这些问题大概也就不会那么的严重了。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从今年开始,咸阳第一所小学,已经开始招女孩来入学了,群臣对此表示不解,赵括只能说,教化是为了改变社会风气,让百姓们知道是非,而女性作为母亲,孩子最初的教育者,让她们掌握一些知识,没什么不好,况且秦国又不是免费的读书,都是要收取费用的,这不能算是浪费国力。
除却学校的事情,另外一个就是农书,赵括与展一同编写的农书在成书之后,被送到秦王身边,秦王即刻下令抄录,随即送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们推广农书的内容,本身也要认真的学习。地方官吏早就习惯了,赵括但凡写出点什么东西出来,他们就得去背,然后学习,最后实践。
只是,以往的偏理论,可这本农书,就是实打实的东西了,农书里从改变土质,到选种育种,到播种耕作,到农具的使用方式和维修,到牲畜的牧养,果林的防护,如何治理害虫,如何医治牲畜疾病....经济作物与粮食的轮作,可以说应有尽有,赵括定义的农业不再仅限与农耕,将放牧,瓜果园林等一切都包含了进去。
这本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丢了赵括的颜面,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赵括写的,大概是因为这本书里没有任何劝说君王的话,没有任何的哲学,没有任何的思想精髓,文字不精美,对答也是那样的枯燥,干巴巴的,毫无营养...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这更是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稷下学宫如今算是没落了,可是学者数量还是不少,尤其是秦国灭亡了各国后,这里更是聚集了天下的反秦学者,这些人整日都在谈论着,辩论着,即使他们表达出对秦国武成侯的不满,可是这不妨碍他们对天下马服君的尊敬。
儒家有某个不愿意透露自己学派的学者说:“马服君已经老了啊!他分不清树干与杂枝的区别啊,天下百姓受苦的原因是因为制度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耕作,难道他比那些耕作了一生的农人还要懂得耕作吗?他作为天下的贤才,不去寻找解决根本的办法,却沉迷在这些小事之上,这本书,大概是他最失败的一本书了。”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名字的儒者愤怒的说道:“百姓最重要,随后才是社稷与君王,百姓是靠着食来存活的,各地耕作的水平不同,这本书上记载了所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救活多少百姓?制度存在的根本就是为了百姓,马服君这本书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作的,在我看来,这本书与论语是可以媲美的。”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的儒者冷笑着说道:“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这样的贱儒又怎么会懂得耕作的重要呢?”
这本书的用途本来就不在学术领域,最重要的,这本书可以用来开发秦国的各个地区,尤其是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