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他躺进他心爱的土地(1/3)
兵农分离,对秦国来说是一件大事,就在秦国设立常备军队之后,天下百姓也就可以休息了,他们不必再时刻准备好参与战争,赵括最初本来是想要设立两万的常备军队,可问题是,秦国的边境地区不是很太平,唯一算得上太平的只有北方的草原了,再辽东之外的东胡发生了很多的转变,部落内战,有大量的牧民叛逃,有首领带着自己的人在秦地劫掠。
而在南方,也有蛮人试探性的进行劫掠,好在坐镇南方的几个太守都是狠人,甚至还有一个关内侯,这些人不怕蛮人的挑衅,有些时候,他们还会带着郡县里的士卒跟对方硬刚,赵康甚至砍掉了两个蛮人的头领,要不是没有等到嬴政的命令,他就要直接去灭国了。
赵括心里同时也担心,各国虽然都覆灭了,可是贵族都还在,复国主义者数不胜数,他很害怕秦国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的时候,敌人会忽然袭击,发动叛乱,故而,赵括还是保留了五万的常备军队,要知道,这个数字比汉朝的常备军队数量还要多,在如今的生产力之下,已经算是穷兵黩武了!
可是赵括必须要保证如今这个过渡期的安全,这些常备军队,因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整日操练,他们的战斗力会更加的惊人,汉朝设立常备军队,在讨伐敌人的时候就是以常备军队为主,然后临时召集一些良家子来辅佐,随后进行战争,这使得汉朝的军队战斗力高的惊人。
可若是这样的常备军队受到极大的打击,全军覆灭,那就要出很大很大的问题了。历史上,常备军导致王朝翻车的情况不少见,例如在东汉末年,一位不太出色的将军带着北军讨伐敌人,弄得北军几乎覆灭,接下来,当国内出现了大规模叛乱的时候,庙堂就慌了..连忙从三河召集良家子组织骑兵军团....甚至需要郡县自己召集士卒来应对。
故而赵括对这支常备军的要求是很高的,一定要肩负起保护国家的重任,这支常备军队,当然也不能用过去的办法进行操练,赵括和尉缭制定了一套新的操练体系,赵括是照抄后世的,而魏缭负责结合当下,他们这套操练体系被称为《练兵纲要》,这也直接就奠定了从这之后的军队操练与整编体系。
赵括虽然知道的不多,可是他经历过军训,他知道士卒们应该要接受什么样的训练,什么的训练能让军队保持强大,这训练体系不只是说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并不困难,赵括提出的先进练兵办法里包括对士卒们的思想教育,也就是要让士卒们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要让士卒们拥有文化水平。
要操练出一支有文化道德素养,战斗力高强的新军队,一如往常,赵括还是说空话而已,什么文化操练,什么思想操练,什么团体,什么意志...他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具体施行的时候这就成了魏缭来操办的事情了。魏缭成功的沦落为了赵括手下又一个工具人,嗯,像他这样的工具人,赵括手里还有千千万个。
魏缭虽然觉得头大,可他也认同赵括的治兵理念,尤其是当赵括直接搬出荀子曾经点评天下军队的道理,直接说要打造出一个仁义之师的时候,天下的儒生可谓是非常的开心。他们认为赵括在执行儒家的思想,当然,赵括是杂家,说难听点,杂家就是一群不劳而获,整天想着偷别人东西的人。
什么有用,就拿来为我所用,没用的就直接抛弃。
同时,赵括觉得,在如此培养常备军队后,等过个十几年,或者有士卒受伤退役,那这些人就可以成为基层的官吏...因为他们拥有文化,个人道德素养也很高...赵括的目光还是比较深远的,在制定练兵纲要的时候,他甚至还参杂了不少的私货,加了点将来可能会用得上的东西。
赵括觉得,等到常备军队完全成型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欺负秦国了。
同时,本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想法,他还在支持墨家来研发一些先进武器,赵括厌恶战争,可是一个国家如果疏忽了对国防的建设,那就会出大问题。赵括脑海里有太多的想法,从连发弩这样到火器大炮,可惜,赵括在穿越群体里显得太过普通,他根本就不会打造这些东西。
他讲述给墨者的时候,墨者也是一脸的茫然。
这有点太超出这个时代的水平了,墨者们根本无法打造出来....兵农分离之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百姓的操练问题,赵括觉得,可以停止对百姓的操练了,在秦国,男人长大之后都要接受军训,甚至在赵,魏都是这样的,只有齐国不是如此。赵括觉得,可以按着乡为单位来锻炼一下百姓,但是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将他们变成待命的时刻准备上战场的士卒。
分离之后,军功制也就被瓦解了,赵括的新爵位颁发之后,很多人保留了原先的爵位,可是他们却也没有办法继续往上爬,他们心里肯定是不喜欢新政的,可是没有办法,他们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就只能通过其他办法,例如务农,研发,开垦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爵位出现之后,秦国进入了一段较为混乱的时期。
因为改革变动太大,故而出现政务上的混乱,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皇帝不这么认为,他看到地方的上书之后,非常的生气,罢免了不少的
而在南方,也有蛮人试探性的进行劫掠,好在坐镇南方的几个太守都是狠人,甚至还有一个关内侯,这些人不怕蛮人的挑衅,有些时候,他们还会带着郡县里的士卒跟对方硬刚,赵康甚至砍掉了两个蛮人的头领,要不是没有等到嬴政的命令,他就要直接去灭国了。
赵括心里同时也担心,各国虽然都覆灭了,可是贵族都还在,复国主义者数不胜数,他很害怕秦国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的时候,敌人会忽然袭击,发动叛乱,故而,赵括还是保留了五万的常备军队,要知道,这个数字比汉朝的常备军队数量还要多,在如今的生产力之下,已经算是穷兵黩武了!
可是赵括必须要保证如今这个过渡期的安全,这些常备军队,因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整日操练,他们的战斗力会更加的惊人,汉朝设立常备军队,在讨伐敌人的时候就是以常备军队为主,然后临时召集一些良家子来辅佐,随后进行战争,这使得汉朝的军队战斗力高的惊人。
可若是这样的常备军队受到极大的打击,全军覆灭,那就要出很大很大的问题了。历史上,常备军导致王朝翻车的情况不少见,例如在东汉末年,一位不太出色的将军带着北军讨伐敌人,弄得北军几乎覆灭,接下来,当国内出现了大规模叛乱的时候,庙堂就慌了..连忙从三河召集良家子组织骑兵军团....甚至需要郡县自己召集士卒来应对。
故而赵括对这支常备军的要求是很高的,一定要肩负起保护国家的重任,这支常备军队,当然也不能用过去的办法进行操练,赵括和尉缭制定了一套新的操练体系,赵括是照抄后世的,而魏缭负责结合当下,他们这套操练体系被称为《练兵纲要》,这也直接就奠定了从这之后的军队操练与整编体系。
赵括虽然知道的不多,可是他经历过军训,他知道士卒们应该要接受什么样的训练,什么的训练能让军队保持强大,这训练体系不只是说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并不困难,赵括提出的先进练兵办法里包括对士卒们的思想教育,也就是要让士卒们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要让士卒们拥有文化水平。
要操练出一支有文化道德素养,战斗力高强的新军队,一如往常,赵括还是说空话而已,什么文化操练,什么思想操练,什么团体,什么意志...他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具体施行的时候这就成了魏缭来操办的事情了。魏缭成功的沦落为了赵括手下又一个工具人,嗯,像他这样的工具人,赵括手里还有千千万个。
魏缭虽然觉得头大,可他也认同赵括的治兵理念,尤其是当赵括直接搬出荀子曾经点评天下军队的道理,直接说要打造出一个仁义之师的时候,天下的儒生可谓是非常的开心。他们认为赵括在执行儒家的思想,当然,赵括是杂家,说难听点,杂家就是一群不劳而获,整天想着偷别人东西的人。
什么有用,就拿来为我所用,没用的就直接抛弃。
同时,赵括觉得,在如此培养常备军队后,等过个十几年,或者有士卒受伤退役,那这些人就可以成为基层的官吏...因为他们拥有文化,个人道德素养也很高...赵括的目光还是比较深远的,在制定练兵纲要的时候,他甚至还参杂了不少的私货,加了点将来可能会用得上的东西。
赵括觉得,等到常备军队完全成型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欺负秦国了。
同时,本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想法,他还在支持墨家来研发一些先进武器,赵括厌恶战争,可是一个国家如果疏忽了对国防的建设,那就会出大问题。赵括脑海里有太多的想法,从连发弩这样到火器大炮,可惜,赵括在穿越群体里显得太过普通,他根本就不会打造这些东西。
他讲述给墨者的时候,墨者也是一脸的茫然。
这有点太超出这个时代的水平了,墨者们根本无法打造出来....兵农分离之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百姓的操练问题,赵括觉得,可以停止对百姓的操练了,在秦国,男人长大之后都要接受军训,甚至在赵,魏都是这样的,只有齐国不是如此。赵括觉得,可以按着乡为单位来锻炼一下百姓,但是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将他们变成待命的时刻准备上战场的士卒。
分离之后,军功制也就被瓦解了,赵括的新爵位颁发之后,很多人保留了原先的爵位,可是他们却也没有办法继续往上爬,他们心里肯定是不喜欢新政的,可是没有办法,他们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就只能通过其他办法,例如务农,研发,开垦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爵位出现之后,秦国进入了一段较为混乱的时期。
因为改革变动太大,故而出现政务上的混乱,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皇帝不这么认为,他看到地方的上书之后,非常的生气,罢免了不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