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我就喜欢你们没见过世面的模样(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一名菲尔兹奖得主,对陈锋在2.0版中关于六大难题的终极解答进行艰难晦涩但目标明确的推进验算。
    赖恩可不管什么时区不时区的问题。
    对数学家而言,只要灵感来了,每天每秒都是巅峰时刻。
    头发?生物钟?不存在的,哪有在数学的海洋里冲浪好玩。
    赖恩的动机很明确,另外十一人倒也不是真无聊着白打工。
    自从上个月消化了猜想集1.0版中关于六大数学难题中的知识后,这十一人收益颇丰,手头各自卡在瓶颈的研究进度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他们食髓知味,久久不能自拔。
    虽然众人在有生之年几乎再无可能超过陈锋的成就,挺让人丧气。
    但在数学领域内,第一个验证伟大的成果同样是伟大成就。
    譬如赖恩,说好要远离数学领域,全力投入应用物理,结果就跟着陈锋蹭口汤喝,现在不知不觉间也以未满三十的年龄成了当今全球数学界内公认的第二人。
    哪怕赖恩现在就转行打篮球,他也能在千年数学史中留下自己响亮的名字,非要排名的话,进个前二十不夸张。
    赖恩所做的事情,其实不只是帮陈锋验算结果,再让另外十一位大牛临时加入,无心中成为学术项目领头人而已。
    这些被他拉下水的大牛绝大部分都不懂中文,当然以这些人的影响力,要找个专业翻译不难,不过在等待翻译到位的过程中,他们知道2.0版里不只数学领域的内容,顺手又将其推给了各自在物理学领域内的好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菲尔兹奖得主的物理学家好友,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
    这群物理学家拿到专著,依然要面对语言障碍。
    继续等翻译,并勉强试着用谷歌翻译扫荡目录,又惊喜的发现里面竟然还有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内容。
    于是生物学家与医学家也被拖下水,就连林顿研究院里的伊伦博士也没能幸免于难。
    小小的举动经过一个又一个人际交往圈持续发酵,恰如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迅速膨胀,直到裂开。
    国内的学术界提前几个小时就被震懵了,陈锋的微博下面一水各个大学学院官方账号留言,又或是一些平素从不登陆微博的老学究各种私信。
    可给这些老先生的孙儿孙女辈为难得够呛。
    教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辈用微博,挺难的。
    陈锋也接到了无数个通过各种关系敲来的私人通话。
    不过他现在早已改了规矩,一个号码专门用来与自己人联系,另一个号码勉强对外,写在名片上。
    但目前他是屏蔽了所有陌生号码,所以通通打不通。
    不过这些人找他也不难,给星峰娱乐或者欧禾集团董事长欧国华打,一样意思。
    但那边帮陈锋把这些事情都给暂且挡了。
    谢邀,人在美国,下飞机有一阵子了。
    这边,当翻译到位后,英语学术圈一层一层炸开。
    数学领域内,随着菲奖得主们每往前多走一步,就公布一次验算结果,炸得比较快。
    物理和生物领域内,由于涉及到的研究更难落实到纸面上,现在也几乎不具备实验论证的条件,倒依然有些似是而非,需要时间消化与沉淀。
    但总之,依然是老样子,他的理论现在既不能证实,又无法被证伪,恰如当年提出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提出量子物理基础概念的普朗克。
    比起百年前的前辈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推广自己的学术成果,如今的陈锋成名其实更快。
    时代不一样了,信息化的程度也不一样了。
    只要他想,并且有真东西,一个重大的成果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便能传遍全世界。
    尤其他在2.0版中还特别标注了,不设置知识产权限制,任何杂志、任何学术平台都可以无条件转发,也不限制引申论文的编著,并且不收取任何授权费用。
    诸如scn、新英格兰医学、柳叶刀等等顶级刊物的平台,想也不想先转了中文论文,同时自行组织人力快速翻译,争取早点把英文译文版的权威地位抢到自己手里,免得被某些不入流的小杂志虎口夺食。
    这又是陈锋掀起的另一种概念的良性学术竞争,在竞争的帮助下,他影响力瞬间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具体的体现,便是他正老神在在的翘着二郎腿坐波士顿机场的贵宾候机厅里,摸出手机撑着下巴看电影,外面却突然闹闹哄哄的来了一大片林顿研究院以及同在波士顿的其他研究院和大学的掌权者与学界巨擘。
    其实这些人大部分也不知道自己来这里干嘛,反正听说陈锋要走,林顿研究院的人蹭的就冲了出来,其他大学与研究院的人寻思既然林顿都动了,我们也动一动吧。
    不然万一发生什么大事,我们都不知道是个什么,那挺没面子的。
    结果便成了现在这样,少说来了七八十人。
    大部分都是老头老太,少部分西装革履的青壮年,但也都是叫得上名号的大学校长或者知名学者。
    虽然来的都是大佬,但机场总有机场的规矩。
    局促的机场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