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合纵连横(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国,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向周东要人。他虽痛恨周东,恨不得再灭中山国一次,却力不从心,魏国今非昔比,已然没有了当年的实力。
    诏告发出之后,并无几人领赏。魏作重用乐城、王左和王之,以及公孙由公孙如等人,励精图治,希望有朝一日恢复魏国大国雄风,令周围诸国臣服,不敢对魏国稍有轻视。
    齐国倒是一直祥和安然,齐王依然在位,齐太子唐安坐太子之位,辅佐国政之余,不忘游玩。田氏日渐恢复元气,慢慢又壮大了不少。
    韩国也在休养生息,数年之后,恢复到了当初的鼎盛之时。而中山国也在日渐强大起来,不但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还将燕国的地势和风土人情以及百姓可以承受多大的战争损失摸得一清二楚。
    周东正在暗中谋算,有朝一日时机成熟时,他要取燕国土地拓展疆土,再以燕国为立足点,南取赵国西攻秦国。
    秦国终究是中原各诸侯国的心腹大患。
    然而让周东没有想到的是,不等他等来吞并燕国的时机,秦国军队迈出了函谷关,兵发魏国!
    当听到秦国兵发魏国的消息后,魏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什么又是魏国?为什么不是赵国或者中山国?魏国为何如此倒霉?
    不过随即传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火冒三丈,秦国的先锋官竟是魏达!
    魏达投奔秦国不算,还带领秦军攻打自己的国家,如此行径,简直就是无耻败类。魏作勃然大怒,决定亲自出征。
    却被乐城劝住,乐城率军迎敌,由王之和公孙如辅佐,和秦军在魏秦交界之处展开大战。
    第一战,乐城大败。
    第二战,乐城再败。
    第三战,乐城败退百余里,死伤过半。
    魏国上下震惊,急调人马驰援,又派人前去齐国求援。
    果然和周东当初预料一般,早就得到秦王密信的齐王,拒不发兵,任凭魏国来使如何哀求,任凭吕唐如何晓之利害关系,齐王都坚定摇头。
    等魏国来使走后,齐王才对吕唐说道,秦王答应不会进攻齐国,并且许诺若是攻克了魏国,割让魏国二十座城池给齐国,只要齐国不发兵助魏,并且和秦国暗中结为同盟即可。
    如今齐国作为实力最为雄厚的一国,若齐国见死不救,其他各诸侯国也会袖手旁观,何况齐国作为魏国唯一的联姻国,齐国的一举一动至关重要,是为各诸侯国表率。
    齐国不发兵救援,魏军节节败退,眼见距离都城安邑只有两百里之遥时,魏作无奈,只好分别向赵国和韩国求助。韩国自然是一口回绝,毫无商量的余地,赵国却回复说,愿出兵十万助魏国一臂之力。
    魏作大喜,连连向赵国道谢。不料等了数日,赵国迟迟没有发兵,而魏军再也无力对抗愈战愈勇的秦军,损失惨重,眼见就要全军覆没了。
    魏作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周东求助。他明知求助周东绝无可能得到周东的回应,却还是抱了最后一丝希望。
    果不其然,周东虽未一口回绝,却说中山国现在兵力不足国力不强,无法相助,等于是委婉回绝了魏作。
    魏作绝望之下,亲自带兵出征,誓死保护魏国。
    魏作大军和秦军第一场仗,迎面就遇到了魏达。魏达一脸狞笑,一刀就朝魏作砍来。
    魏作质问魏达为何助秦国灭亡魏国,魏达大笑,秦王答应他,只要取下魏国,就由他当上魏王。魏作仰天长叹,若是父王当初狠心处死魏达,何来今日之患?他不是魏达的对手,几个回合过后,就被魏达砍了一刀。
    魏作拼死抵抗,誓死不降,魏达劝他放下兵器,还可以饶他不死。魏作不肯,誓与魏国共存亡。
    就在魏作即将被魏达逼得无路可退之时,猛然传来一阵山呼之声,从斜刺里杀出一队人马,人马足有数万人之多,竟然全是骑兵。骑兵奔走如风,只一个冲击就截断了秦军的退路。
    秦军顿时大乱。
    随即骑兵后面,又来了足有十万步兵。十几万人马汇聚一处,声势浩大,将秦军冲击得七零八落。
    秦军大败。
    骑后和步兵穷追不舍,直杀得秦军丢盔弃甲,哭爹喊娘,大败一百余里。
    魏作顾不上许多,乘胜追击,斩杀敌军无数。直到追得精疲力竭,才停了下来,回身一看,蓦然大惊,援军竟是中山国将军王松和赵国将军赵包。
    王松率领中山国三万骑兵,赵包带领赵国十万步兵,两军汇聚一处,杀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魏作远望狼狈逃窜的秦军,见魏达一骑绝尘,他怒从心头起,一箭射出,正中魏达后背。魏达摇晃一下,险些掉落马上,转眼就消失在了远处。
    从此魏达再也没有出现过,也不知是被魏作一箭射死,还是被秦国弃之如敝履。
    魏作向王松和赵包拜谢,一问才知,中山国和赵国援军,是因周东力劝赵王之故才得以成军。他不由心中感慨,各诸侯国中,只有周东才是真正的君王心胸,心系天下,不以个人恩怨为成见,顾全大局。
    稍作休整后,王松和赵包大军继续追击秦军,一直将秦军赶回函谷关之内,才善罢干休。秦军经此一役,损失惨重,至少十几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