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观山客人(1/2)
去年,汪春在河山县县长的位子上被调到东甸县来当县长,这简直就是给了汪春一条活路。别人不知道,她王娟秀是知道的。汪春从东北军出来到河山县当了副县长,后来又当了县长,也有那么三年左右的时间,汪春还是象在东北军时那样,隔三差五地回关东州探亲,但探亲的主要对象不再是家里的媳妇儿,而是王娟秀。套住汪春,是王儒交给王娟秀的一项长期任务。河山县出了火烧胡子的事儿以后,汪春被河山县的老百姓在汉奸的名头儿上又加上了屠户两个字。汪春的日子过得挺难,这一点,王娟秀能够想得到,也在汪春同她见面时感觉得到。还好,很快,汪春就被改任东甸县县长。那一阵子,汪春精神状态明显不同,高兴之外还有点儿解脱的意思。说点儿实在话,王娟秀也有点儿替汪春高兴。就是从那时起,王娟秀才觉察到自己是对汪春有了感情。
这对她来说,对她干的这一行来说,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既然实际存在却又不被允许,那就只有隐瞒。这很难,但对王娟秀这样训练有素的谍报人员来说,也并非啥难事。
汪春到了东甸县之后不久,王娟秀和姐姐王娟娥接到了哥哥下达的命令,关东军在东甸县龙王庙镇建立情报站,任命王娟秀为站长,王娟娥为情报站行动组长。即时,两人入役关东军,军衔少佐。出于谍报工作需要,王娟娥从入站时候起即为哑人。情报站设于东甸县龙王庙镇龙王岭脚下一处新建的院落,对外挂龙王庙货栈的牌子,王娟秀为货栈老板,王娟娥为货栈雇员。对于要王娟娥扮成哑人一事,王娟秀理解,这当然得是在身边有外人的情况下,要是身边没有外人,就她们兄妹三人,还有那个必要吗?王娟秀当时表达了自己个儿的想法,王儒面无表情地说道,执行命令!在以后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王娟秀的理解还是对的。他们兄妹之间,王娟娥还是说话的,当然是没有外人在场,王儒也并没有予以阻止和训斥。汪春以前是见过王娟娥的,这回在东甸这旮哒见了,王娟娥不再说话,使汪春大感意外,王娟秀解释说,俺姐突然得了一种病,发烧。发烧的毛病治好了,可却不能说话了,再查也没查出是个咋回事儿,就得等以后啥时有机会再想办法治了。汪春听后脸上就有些个戚然,大概是心里有了啥世事无常之类的感慨,但并没有再说啥。
对于在龙王岭脚下建立这么一个情报站,王儒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有何用途,也就是都干点儿啥,王娟秀最初的理解,是为了让她更牢地套住汪春,但她真地就是不明白这汪春对大日本关东军和大日本帝国到底有多大用处,以至于下这么大的功夫。细细想来,恐怕不止这个,还可能有更大的任务,只是暂时还没有下达罢了。直到有一天,已经快到仲秋了,王儒来到了货栈。
王儒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三个人来,几个人都穿着便装。
王儒的到来,让王娟秀深感意外。王儒事先并未做任何形式的勾通和联系。王儒带来的三个人中,有一个人王娟秀是认识的,那人原是王儒公司的一个日本雇员,应该也是一个特工,另两个人有点儿象是学者专家之类,并不象是军人。王儒同王娟秀王娟娥姐俩儿说,同两个朋友过来看看东甸山!王娟秀当然明白,象王儒这样的人,即便真是看山,那也是要与看山的同时干点儿啥的。第二天傍晚,汪春来了。汪春一到,真真是让王娟秀惊奇了!显然,这次汪春并不是奔她来的!因为以前汪春每次来,都是事先要同她通电话的!是哥哥让他来的,那哥哥也应该跟她说一声啊!细想,也没啥,有谁说过,汪春到这儿来还必须得跟她王娟秀说一声呢!后来的情况证明,真就是王儒通知汪春来的。王儒他们几个人聚在一堆儿嘀咕了半天,并没有让王娟秀和王娟娥参加。过后,王儒跟王娟秀和王娟娥说,他们想看看山,让汪春做向导。汪春在王娟秀她们货栈呆了两三个钟头就走了,并没有过夜。第二天,也没有见汪春过来接王儒他们那一帮子人,而是王儒他们自己开车上了去东甸山方向的路。
王娟秀觉得,哥哥找汪春做看山的向导,绝不会只是看看山而已。如果要只是看山,那找汪春还真就是找对了。
实在说来,汪春是个文化人,对诗文这套事儿那真叫一个热爱。东甸山是个古已有之的名山,历朝历代,文人骚客多会于此,诗词歌赋等文化遗存随处可见。汪春到了东甸县以后,多次上山采风,把个东甸山不说踏遍了也差不多。东甸山都有哪些个景观,哪些个道观,哪些个佛寺,山叫啥山,湖叫啥湖,瀑叫啥瀑,都能如数家珍般地给你叨咕出来,就是东甸县那个白胡子啥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对东甸山也不一定比汪春知道得深透。
两天过去,夜已经深了,汪春自己开着车来了。汪春每次到她这儿来都是自己开车。
那一晚,汪春几乎一夜未睡,犹如新婚。折腾了几回,起身到客厅抽烟,然后又是洗澡。这一应事儿,汪春并不说话。王娟秀觉得,汪春好象是遇到了啥好事儿,他表现得十分亢奋。
整个儿一白天,汪春也不吃饭,只是呼呼地大睡。到了傍晚,起来了,说,俺得回东甸。王娟秀一听,说,这天都黑了,你就别走了!汪春说,不行,手头儿还有事儿哪
这对她来说,对她干的这一行来说,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既然实际存在却又不被允许,那就只有隐瞒。这很难,但对王娟秀这样训练有素的谍报人员来说,也并非啥难事。
汪春到了东甸县之后不久,王娟秀和姐姐王娟娥接到了哥哥下达的命令,关东军在东甸县龙王庙镇建立情报站,任命王娟秀为站长,王娟娥为情报站行动组长。即时,两人入役关东军,军衔少佐。出于谍报工作需要,王娟娥从入站时候起即为哑人。情报站设于东甸县龙王庙镇龙王岭脚下一处新建的院落,对外挂龙王庙货栈的牌子,王娟秀为货栈老板,王娟娥为货栈雇员。对于要王娟娥扮成哑人一事,王娟秀理解,这当然得是在身边有外人的情况下,要是身边没有外人,就她们兄妹三人,还有那个必要吗?王娟秀当时表达了自己个儿的想法,王儒面无表情地说道,执行命令!在以后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王娟秀的理解还是对的。他们兄妹之间,王娟娥还是说话的,当然是没有外人在场,王儒也并没有予以阻止和训斥。汪春以前是见过王娟娥的,这回在东甸这旮哒见了,王娟娥不再说话,使汪春大感意外,王娟秀解释说,俺姐突然得了一种病,发烧。发烧的毛病治好了,可却不能说话了,再查也没查出是个咋回事儿,就得等以后啥时有机会再想办法治了。汪春听后脸上就有些个戚然,大概是心里有了啥世事无常之类的感慨,但并没有再说啥。
对于在龙王岭脚下建立这么一个情报站,王儒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有何用途,也就是都干点儿啥,王娟秀最初的理解,是为了让她更牢地套住汪春,但她真地就是不明白这汪春对大日本关东军和大日本帝国到底有多大用处,以至于下这么大的功夫。细细想来,恐怕不止这个,还可能有更大的任务,只是暂时还没有下达罢了。直到有一天,已经快到仲秋了,王儒来到了货栈。
王儒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三个人来,几个人都穿着便装。
王儒的到来,让王娟秀深感意外。王儒事先并未做任何形式的勾通和联系。王儒带来的三个人中,有一个人王娟秀是认识的,那人原是王儒公司的一个日本雇员,应该也是一个特工,另两个人有点儿象是学者专家之类,并不象是军人。王儒同王娟秀王娟娥姐俩儿说,同两个朋友过来看看东甸山!王娟秀当然明白,象王儒这样的人,即便真是看山,那也是要与看山的同时干点儿啥的。第二天傍晚,汪春来了。汪春一到,真真是让王娟秀惊奇了!显然,这次汪春并不是奔她来的!因为以前汪春每次来,都是事先要同她通电话的!是哥哥让他来的,那哥哥也应该跟她说一声啊!细想,也没啥,有谁说过,汪春到这儿来还必须得跟她王娟秀说一声呢!后来的情况证明,真就是王儒通知汪春来的。王儒他们几个人聚在一堆儿嘀咕了半天,并没有让王娟秀和王娟娥参加。过后,王儒跟王娟秀和王娟娥说,他们想看看山,让汪春做向导。汪春在王娟秀她们货栈呆了两三个钟头就走了,并没有过夜。第二天,也没有见汪春过来接王儒他们那一帮子人,而是王儒他们自己开车上了去东甸山方向的路。
王娟秀觉得,哥哥找汪春做看山的向导,绝不会只是看看山而已。如果要只是看山,那找汪春还真就是找对了。
实在说来,汪春是个文化人,对诗文这套事儿那真叫一个热爱。东甸山是个古已有之的名山,历朝历代,文人骚客多会于此,诗词歌赋等文化遗存随处可见。汪春到了东甸县以后,多次上山采风,把个东甸山不说踏遍了也差不多。东甸山都有哪些个景观,哪些个道观,哪些个佛寺,山叫啥山,湖叫啥湖,瀑叫啥瀑,都能如数家珍般地给你叨咕出来,就是东甸县那个白胡子啥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对东甸山也不一定比汪春知道得深透。
两天过去,夜已经深了,汪春自己开着车来了。汪春每次到她这儿来都是自己开车。
那一晚,汪春几乎一夜未睡,犹如新婚。折腾了几回,起身到客厅抽烟,然后又是洗澡。这一应事儿,汪春并不说话。王娟秀觉得,汪春好象是遇到了啥好事儿,他表现得十分亢奋。
整个儿一白天,汪春也不吃饭,只是呼呼地大睡。到了傍晚,起来了,说,俺得回东甸。王娟秀一听,说,这天都黑了,你就别走了!汪春说,不行,手头儿还有事儿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