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作把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抓紧着点儿!”张昊池微笑着看了看荆志国,说着就转身朝门口走去。荆志国一直把他送到了门外。
    荆志国始终没有把想问一下文昌俊现在是死是活的话说出口。荆志国想,张昊池刚才说,让他回家跟陈果说这个事儿时委婉点儿,这等于告诉他把这个事儿向陈果通报一声。不管张昊池让不让把这事儿跟陈果说,荆志国回家那都是要说的。这是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陈果要是问起文昌俊是死是活,这还真就没法儿回答了。
    送走了张昊池,荆志国坐下来。张昊池让他起草一个咋样为汪春案收尾和咋样结案的实施方案,现在手里啥材料也没有,咋起草?刚才,张昊池并没有说,这一应相关材料都在哪里,也没说让荆志国找谁去要。以往的惯例是,张昊池在一定的时间里指定个人把这相关的材料啥的送过来。张昊池不说,他也不问。
    在没有看到这些个相关材料之前,荆志国很难对日本人破的这个汪春案能有啥自个儿的想法。但荆志国觉得,张昊池所说的汪春案告破,有点儿不太象是真的。如果说文昌俊真就是杀害汪春的真凶,那陈果真的就能逃脱干系吗?陈果跟这个事儿真就一丝瓜葛也没有?如果陈果真跟这个案子有关系,日本人和张昊池决不会因为陈果是他荆志国的夫人就放陈果一马的。日本人把陈果和文昌俊一块儿抓去了宪兵司令部,却只是简单地问了问陈果,就把陈果放了回来,而且据陈果回家后同他述说的情况,陈果为了不牵涉他人,说的并不就是真话,可日本人真就象个傻子一样,居然就把陈果给放了。陈果亲眼看到日本人是咋样对待文昌俊的,只是动刑,一句话也没问。当然这是当着陈果的面儿,陈果只是一走一过。荆志国不解,日本人单单依据文昌俊的供词就说汪春的案子已经告破了吗?文昌俊真就招了吗?文昌俊说出的都是些个啥呢?汪春案的物证他们日本人掌握着的应该说就只有停放在东甸县警察局的汪春那辆车的残骸,人证就是文昌俊了。就这就能说这个案子就已经告破了吗?笑话!石垒从河山县回来的时候,曾经说过钱忠亲眼见到了汪春被害的整个过程,按照钱忠叙述的情况看,这个案子是日本人所为。是钱忠编造了汪春被害案的过程和细节,还是日本人故意找人顶罪,同时嫁祸敌对力量,栽赃陷害?
    荆志国在陈果被放回来之后,就预感到,日本人这么做,会使陈果在她们学校的处境非常困难。现在看到,这个事儿还真就不是简单的处境困难的事儿了。在时下这满洲国,人们都知道这日满亲善是咋回事儿,这满洲国是咋回事儿,只是恨在心里,敢恨却不敢言,当然有谁要是敢言了,那也就是死路一条!按理说,假如文昌俊没有其他背景的话,他还真就不一定敢言,顶多也就是在情绪上有些个抵触,难道这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此时,一种想法开始在荆志国的内心升腾。日本人这么做,是经过认真谋划的。从一开始抓文昌俊和陈果就已经安排好了捉和放的整个过程,甚至每个细节。 日本人这样做,本意很可能是既对反满抗日力量的一种震慑,也是一种反间计,还很有可能包含着拉拢控制荆志国的意图。日本人把文昌俊折磨得够呛,文昌俊是不是还在人世已然不知,而陈果却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人们决不会简单地以为经过日本人审查,文昌俊是反满抗日分子,而陈果没事儿,是抓错了。人们会认为,是陈果出卖了文昌俊,陈果到了日本宪兵司令部是招了才被放出来的。在人们的眼里,荆志国本就是奉天的特务头子,陈果再来这么一下子,那咱这一家儿成了啥啦?这样一来,人们不说对咱们这一家子恨之入骨也差不多了,陈果弄不好会有性命之虞!在这种情势下,陈果要真就有个三长两短,你还真就弄不清是啥人所为,日本人这么做可真是够毒的!
    荆志国心里明白白儿的。日本人对外说已经破了汪春的案子,内地里他们决不会放弃对汪春案子的侦破,他们还要省警察厅做好案子的下步侦破抓人的活儿,做好结案的事儿,他们说的钱忠的事儿倒是真的,但他们说的啥还有参与此案的三个人没有归案,这恐怕就是莫须有的事儿吧!日本人这么做实际上就是害怕他们省警察厅侦查出案子真相,是对他们自个儿所做下的案子是不是还能保得住秘密产生了怀疑。日本人这样做就为案子的侦破走向和最终结案定出了调子。真凶都已经查出来了,你们就把下面的事儿办好就得了!有点儿象是做贼心虚,恶人先告状那么个意思。这日本人也太下作了!想到这里,把个荆志国恨得是牙痒痒!
    就在这同一天的头半晌儿,日本关东军驻奉天特务机关的机关长王儒指令他们机关驻河山县的特务机构协调驻河山县的日本关东军守备队突袭搜查了位于河山城正街的迎宾楼。
    自打那天发生了一伙子人在河山正街迎宾楼门前开了枪的事儿之后,河山县警察局局长田胜左知道,一时半会儿,在正街上开枪的那伙子人不会再到这正街上来了。为啥?他咋知道呢?这倒不是他田胜左神通广大,而是根据事理的走向所做出的一种判断。那一天,那枪一响,院子里冲出了一伙子蹲伏的县警察局特务股的人,日本关东军守备队的人跟着就到了,那伙子人那天能够逃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