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四终究是个事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四!这个“四”可真是个事儿!就在荆志国为这个“四”琢磨得脑袋疼的时候,他又突然想到,根据石垒转述的钱忠所提供的线索,汪春在遇害前陪着游览东甸山的日本人那可也是四个人!铁蛋在荆家沟东山遇险碰到的那伙子日本人也是四个人哪!这样说来,张昊池说的“四”很有可能是日本人还在继续玩他们贼喊捉贼的把戏。如果张昊池所说的四个人犯指的是万仓他们那伙子人,这事儿可就危险了,危险在于这消息的源头,是这些个人中出了内奸也说不定!如果指的是看东甸山和看荆家沟东山的那伙子日本人,那这事儿也是个麻烦事儿!张昊池说要让那四个人犯归案,那咋归案?基本就无法实现!就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那日本人真地就能抓他们自个儿的人吗?这听上去有点儿象是天方夜谭!
    奇怪的是,这都好几天了,张昊池所说的啥日本人已经破获的汪春案的相关材料,并没有啥人给荆志国他们特务科转过来,而张昊池交待的让那四个人犯归案,以及给汪春案结案,这日本人是咋破的案,都有哪些个相关情况一概不知,那接下来的活儿是没法儿干的!
    这几天,陈果明显地憔悴了!陈果每天晚上回到家很少说话,吃过了饭,就回到自个儿的屋子里,批改学生们的作业,备课。不用问,荆志国也知道,陈果心里还在想着文昌俊的死活,同时,她在学校的处境那得是相当地难!这几天,日本人并未公开文昌俊的啥罪行,但却给陈果所在的学校派来了一位新校长,日本人,家在日本东京。
    满洲国建立后,日本人加紧在满洲国推行日式教育,说白了就是奴化教育,在所有学校大力推行日本语教学,美其名曰满洲国语,简称满语。这可真就是日满和协,连国语都是一样的了。长此以往,在满洲国这地儿的中国人恐怕连自个儿的老祖宗都要忘了!陈果那是个祖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强烈的人,她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熏陶,这样的时代增加了她的内心痛苦。荆志国觉得,善良的人都向往和平,但这个世界的人并不都是善良的。陈果应该属于和平年代,但生不逢时,战争本来对善良的人来说,就是不公平的。荆志国现在担心的是陈果不要再出啥事儿,包括她的身体。荆志国担心,陈果这样煎熬下去会生病的。有那么两回,荆志国吃过了饭,去到楼上陈果的房间,坐在陈果的身旁,看着陈果,默默地,许久也不说话。陈果明白荆志国的心意,瞅瞅荆志国,笑笑,对荆志国说,咱没事儿,你就放心吧!
    荆志国知道,陈果真心爱着自个儿,而且是全身心地爱。这一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看得出来的。荆志国是东北人,土生土长,就是一土著,说出的话,一嘴的东北味儿,满嘴的土味。可陈果是北京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原本说话是正宗的北京腔,可她随荆志国到了东北后,努力改变说话的腔调,特别在口语的用词上下功夫。现在的陈果说话,冷不丁听上去,跟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没啥两样。那你要是说,陈果因为爱荆志国就在努力说着荆志国的家乡语言,那倒也不是。最初,陈果听东北人说出的话真就觉得挺好玩儿。但这个事儿肯定是有感情的因素在里边儿。
    荆志国估计,文昌俊应该已经不在人世。荆志国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日本人需要文昌俊离开这个世界。
    陈果好象也预感到了这种情况,这一段以来,荆志国没有听到陈果再提起文昌俊的事儿。
    荆志国琢磨,到了这时,汪春的案子已经没有必要再查下去了。这个案子最初是交给荆志国他们特务科的,现在日本人突然说,这个案子已经告破!那既然已经告破,那你省警察厅特务科还查啥查!按照日本人的思路,他们特务科坐等着就行了,啥时日本人把侦破的汪春案的整个卷宗给他们特务科转过来,他们特务科再接着干下面的事儿就算完活儿!荆志国心里明白,这样一来,这个案子很有可能就这样一直放下去也说不一定,日本人会让这个案子成为历史迷案吗?要让这个案子就这样永远地尘封吗?荆志国想,从日本人眼下的招数上来看,日本人很有可能是这么想的。但那咋可能呢?
    眼下,荆志国手里应该说是掌握着汪春案的人证物证的。只是日本人整出了汪春案已经告破这么个事儿,使这一案件无法再继续查下去了!荆志国心里明白,这个案子真要整个水落石出,那得逮着作案人,否则,这个案子还真就有可能成为永久的迷案!
    至关重要的是咋样能让钱忠在抓捕作案人的过程中起到目击证人的作用。荆志国想,最最迫在眉睫的是,得让钱忠认识到,咱们才是最能帮助他的人,也是最想让汪春案水落石出大白于天下的人。首先得让钱忠愿意跟咱们合作。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儿,石垒和万仓已经与钱忠一伙子人搅和到了一块儿。这些个人中有的是个啥身份还不能确定,需要尽快做出甄别。荆志国想,这些个人说不定还真就是些个有用的人。
    眼下,还有一点是荆志国所不能理解的。那就是河山县警察局局长田胜左,他为啥把钱忠的姑姑藏在自个儿的老家,按照万仓等人的分析,把这一消息传递给钱忠他们那伙子人的,也应该是田胜左,但田胜左并没有将这个事儿向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