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并无确切证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应该说,在荆志国的心目中,一应的事儿已经较比清楚了。大前儿个街上死的那两个日本人应该就是在他家附近监视着他和他家的特务,只是尚且不知这两个特务隶属于日本关东军的哪个部门。日本关东军驻奉天特务机关的少佐王娟秀到荆志国家来的那一趟实际上已经为她自个儿在这一应的事儿中扮演的角色做出了说明。陈果在日本关东军奉天宪兵司令部里可是见过王娟秀的,可见日本关东军虽说各个部门在性质职责上有所不同和侧重,但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对付反满抗日力量上说来,那可就是一个步调,协调一致!王娟秀亲自到荆志国的家里来,显然是一次较比恶毒的正面接触,用意那是相当明显,无非也就是看看荆志国乃至荆志国一家有没有啥破绽。这样说来,那两个死了的日本特务很有可能就是王娟秀的属下也说不定!日本人死了两个,吃了亏,他们一定会认定这一应的事儿是反满抗日力量所为,可奇怪的是,这个事儿已经过去这也好几天了,奉天的报纸却并没有刊登相关消息,真真儿就是出人意料!日本人是害怕被中国东北,这满洲国人耻笑?害怕大日本关东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害怕本已有之的反满抗日情绪进一步被煽动起来?这些个可就都是不好说的了。但有一样儿可以肯定,日本人不会就此罢手,一定会变本加厉!这是没有疑义的!
    现在看来,白果偶然发现的那伙子人,他们埋掉的应该就是那个在街上留下了血迹的人!同伙儿被日本人打死了一个,他们那伙子人会改变原来确定的目标吗?现在还不能确定那伙子人到底是不是东甸县警察局的人,如果是,那按照荆志国对黄大宝的观察和判断,那黄大宝是不会放手的,同样会变本加厉!这也是毫无疑义的了!
    这样想来,这一段儿以来,在荆志国家这一左一右晃着的人就是两伙儿人,一伙儿是日本人,一伙儿是东甸县警察局的人。他们虽说是两伙儿人,但目标却是一个,就是监视荆志国和荆志国的家!这个时候的荆志国还不知道,这两伙儿人都是按照日本关东军驻奉天特务机关机关长的命令在干事行事的!
    荆志国理清了这一应事儿的头绪,心里开始清爽起来。荆志国断定,就黄大宝的所作所为来说,已经到了除掉他的时候了,他的那些个手下,虽说还不清楚是否也是恶贯满盈,但已经形成了敌对阵营。这一回,黄大宝的那些个手下虽说打死了日本人,但在黄大宝的掌控之下,那些个人很难脱离他们所在的那个阵营。荆志国原打算是把这伙子人轰走的,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多少有些个幼稚。中央派过来的领导同志说不定个啥时就到,这伙子人成天在这一左一右地晃,着实构成了一种巨大威胁!到得这时,要说除掉这些个人,荆志国还真真儿就是有些个与心不忍!
    此时,日本关东军驻奉天特务机关机关长王儒正端坐在他自个儿的办公室里,眯缝着眼睛,似睡非睡,一把簇新的日本关东军配置的手枪正摆放在他的面前。这把枪自打到了他的手上这也有二年了,真还就没有杀过人哪!他真恨不能拿起这把手枪向着自个儿的敌人开火!但敌人是谁呢?他的脑袋里面浑然一片。
    王儒听了王娟秀同荆志国一家正面接触的报告,觉得王娟秀观察到的情况没有错。荆志国一家对他们家前面街上发生的事儿可能确不知情。但王儒觉得,王娟秀对她观察到的荆志国一家的情况在分析上出了差错。荆志国一家可能确实不知道街上发生的事儿,但就凭荆志国家距离那出事儿的地儿那么近,你要说他们夫妇俩儿的那么一种情况,他或她会一点儿听不到街上的动静,且是在寂静的冬夜里枪响的声音?抑或是那其后的警车鸣叫?那咋可能呢?这要是一般平民是有那种可能的,但在荆志国和陈果这一家人说来,绝无可能!那,如何解释王娟秀看到的荆志国和陈果表现出的讶异呢?王儒想,会不会是荆志国和陈果对街上响了枪是知道的,但对死了人却是不知道的呢?
    王儒想到这儿,毫不迟疑,立马就抓起桌子上的电话,给王娟秀打电话!中国有句俗语,叫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俗语,那要说起来,可不单单是对咱古今中国的经验总结,对那些个外国的人或事儿也同样适用!到得关键时刻,王儒首先想到的还是他的亲妹妹王娟秀,并没有想到啥黄大宝!尽管王娟秀只是他的亲妹妹,当然的女性!哥哥和妹妹,大致也就是亲兄弟啦!虽说性别上有些个差异,但毕竟一个爹妈所出!
    干间谍这个活儿,那必须得心思缜密,或者说一丝不苟。一点点儿粗心都有可能葬送任啥重大战机。那从这个事儿上也看得出,日本关东军之所以能选用王儒做日本关东军驻奉天特务机关机关长,那可是有眼光的!王儒确实称得上日本关东军谍报专家!
    王儒在电话中命令王娟秀,也就是他的亲妹妹啦!立马查清那个巡逻队的人从听到枪声到赶到出事儿现场用了多少时间,到了出事儿现场后直到把那两个玉碎的特务弄走间隔了多长时间,把这前前后后的时间迅速查清,即速报告!
    王娟秀接到王儒的电话,心里多少有些个吃惊。这咋?这又要干啥?细一琢磨,马上意识到自个儿在某个方面犯了些个粗漏的毛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