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两拨访客(2/2)
收买,间接害死了柳荧玉,又企图嫁祸给十一娘的族妹柳茵如,然而她才意识到这一点,已经见十一娘喜不自禁地交待:“快些有请。”
十一娘早与茵如化解了仇恨,可别说亲近,五年前茵如辞别长安后,其实姐妹两人一直没有书信来往,还是那时听柳九娘念叨出来,才知道柳茵如已经生了一子一女,而她这时如此惊喜,并非是为手足情深,而是为了茵如夫君郑敏的特殊身份。
郑敏当年进士及第,被柳信宜看中,娶茵如为妻,但却并不愿全靠岳家提携出仕,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坎坷的仕途,远投边关,效命藩节。而郑敏投靠之人,正是时任云州都督的王进谷,郑敏经过五年努力,如今已为云州录事参军,不过这个官职却并非朝廷直授,而是经王进谷书奏上荐,由朝廷的名义允授而已,也就是说,郑敏这时已经获得了王进谷的一定信任。
当十一娘随晋王赴藩前,世父柳信宜便已经知会她,郑敏可以信任。
之于王进谷的许多讯息,其实皆为郑敏居中提供。
十一娘自从考虑要对王进谷动手,便打算着修书一封予郑敏夫妻,让他们以探亲之名,来一趟晋阳商议细节,不曾想修书一事尚未着手,郑敏便携茵如过来拜会,又如何不让十一娘喜出望外?
当然是一连声地“有请”,不惜亲自往屏门迎接。
而此时,晋王并不在府中,他是在十一娘的“要胁”之下,不得已陪着陆离去太原府衙过问政务了,说不得还会被毛维纠缠上,不知会去哪里花天酒地呢,彻夜不归都有可能,故而十一娘连忙嘱咐江怀:“遣人知会一声殿下,有贵客到访,今日早归。”
又说柳茵如,对于这回晋阳之行实在有些忐忑,只因她虽然痛改前非,但当年行为太过卑鄙,实在鼓不起勇气向夫君坦白,经过这些年的相处,柳茵如对郑敏的品行当然了解,知道夫君虽然早年丧父,家境贫困,能够进士及第虽然少不得京兆柳提携,可依父亲一贯脾性,若非夫君确为可树之才,又哪里会另眼相看?
而郑敏也确非庸俗,考得功名之后,执意往藩镇历练,可以说如今担任云州参军一职,完全是郑敏自身奋斗,郑敏因为感恤京兆柳提携,对待茵如一直爱重有加,便是郑母,对茵如也视若亲出,婆媳之间竟比母女还要和睦。
茵如十分珍惜这样的美好,就难免担心当年的恶行被夫家得知。
她那时为养母侍疾,虽然不可能隐瞒夫家,然而太夫人并没告知郑氏母子,茵如这孙女是因行恶而被罚去农庄,郑家母子也只以为茵如是庶女,不被嫡母所容,故而才在农庄长大,受了陈三良夫妇不少照恤,是以孝敬养母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茵如难免担忧,要是十一妹并未原谅自己,抑或一时不防说漏了嘴,夫君倘若知道她从前种种不堪,故而心生嫌恶……
茵如叹息一声,无比后悔年少之时种种作为。
十一娘早与茵如化解了仇恨,可别说亲近,五年前茵如辞别长安后,其实姐妹两人一直没有书信来往,还是那时听柳九娘念叨出来,才知道柳茵如已经生了一子一女,而她这时如此惊喜,并非是为手足情深,而是为了茵如夫君郑敏的特殊身份。
郑敏当年进士及第,被柳信宜看中,娶茵如为妻,但却并不愿全靠岳家提携出仕,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坎坷的仕途,远投边关,效命藩节。而郑敏投靠之人,正是时任云州都督的王进谷,郑敏经过五年努力,如今已为云州录事参军,不过这个官职却并非朝廷直授,而是经王进谷书奏上荐,由朝廷的名义允授而已,也就是说,郑敏这时已经获得了王进谷的一定信任。
当十一娘随晋王赴藩前,世父柳信宜便已经知会她,郑敏可以信任。
之于王进谷的许多讯息,其实皆为郑敏居中提供。
十一娘自从考虑要对王进谷动手,便打算着修书一封予郑敏夫妻,让他们以探亲之名,来一趟晋阳商议细节,不曾想修书一事尚未着手,郑敏便携茵如过来拜会,又如何不让十一娘喜出望外?
当然是一连声地“有请”,不惜亲自往屏门迎接。
而此时,晋王并不在府中,他是在十一娘的“要胁”之下,不得已陪着陆离去太原府衙过问政务了,说不得还会被毛维纠缠上,不知会去哪里花天酒地呢,彻夜不归都有可能,故而十一娘连忙嘱咐江怀:“遣人知会一声殿下,有贵客到访,今日早归。”
又说柳茵如,对于这回晋阳之行实在有些忐忑,只因她虽然痛改前非,但当年行为太过卑鄙,实在鼓不起勇气向夫君坦白,经过这些年的相处,柳茵如对郑敏的品行当然了解,知道夫君虽然早年丧父,家境贫困,能够进士及第虽然少不得京兆柳提携,可依父亲一贯脾性,若非夫君确为可树之才,又哪里会另眼相看?
而郑敏也确非庸俗,考得功名之后,执意往藩镇历练,可以说如今担任云州参军一职,完全是郑敏自身奋斗,郑敏因为感恤京兆柳提携,对待茵如一直爱重有加,便是郑母,对茵如也视若亲出,婆媳之间竟比母女还要和睦。
茵如十分珍惜这样的美好,就难免担心当年的恶行被夫家得知。
她那时为养母侍疾,虽然不可能隐瞒夫家,然而太夫人并没告知郑氏母子,茵如这孙女是因行恶而被罚去农庄,郑家母子也只以为茵如是庶女,不被嫡母所容,故而才在农庄长大,受了陈三良夫妇不少照恤,是以孝敬养母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茵如难免担忧,要是十一妹并未原谅自己,抑或一时不防说漏了嘴,夫君倘若知道她从前种种不堪,故而心生嫌恶……
茵如叹息一声,无比后悔年少之时种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