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客窥稚子声,夏时青知冬叶寒(下)(1/4)
果然,青川一提醒完,然后就听见朱老夫子仰头大笑,满堂尽是其爽朗高兴的笑声,叶寒顿时明白阿笙刚才的“调皮”之举,也不由笑了出来,这小机灵鬼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害她吓了一跳,却使劲捏了下青川的手,权当惩罚,谁让他一开始就知道了却不告诉她。
笑过之后,朱老夫子对着堂中的阿笙说道:“你这小娃娃倒是有几分鬼机灵,以声满堂,这题你赢了。不过你方才说老夫来此是教你读书识字,明辨是非的,那你可知何为是非,又如何明辨?”
这才是真正的考题,阿笙转头专门看了叶寒一眼就立即脱口而出,“对与错,忠与奸,善与恶。莫使恶欺善,莫让奸压忠,莫混淆对与错,莫冤枉了好人。”
朱老夫子听后连连点头,拂须说道:“老夫来并州时,在桐乡县遇见一件怪事。话说这县上有一户人家姓钱,与一姓王人家毗邻。一天这钱家老妇见隔壁王家院中的韭菜长得十分好,便趁王家人不在家时跑进王家将之割走,回家包成饺子给孙儿吃。却哪知这王家种的韭菜并非韭菜,而是王家媳妇种在院中的水仙花,只是花叶形似韭菜而已,且叶茎有毒。这钱家孙儿吃过后便立即口吐白沫,经过一番救治虽捡回来一条命,但也彻底废了,成了一痴呆儿。这钱家老妇见孙儿变成这样,气不过,便抱着孙儿去王家讨说法,还找人写了状纸告了王家一家。这桐乡县县令见钱家老妇呆孙着实可怜,便判了王家给予十两补偿并责令王家人对钱家人多多照顾,以赎罪孽。王家人哪肯,本就是钱家老妇偷盗在先,他们未曾追究就罢了,现在还反倒打一耙,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于是当堂就说了拒不补偿。这王家长子也是有朝廷功名在身之人,王家不认判决,这县令也拿王家无法,于是三方便僵持不下,无法可解。”
说完,朱老夫子向阿笙“求解”问道:“依你刚才所说的是非与明辨之论,若是你遇见这件怪事,该如何处理?”
阿笙机灵的眼珠子停滞了半会儿,好生想了想才霸气说道:“若是阿笙来处理这件怪事,阿笙第一件事便是罢免了那糊涂县令!”
朱老夫子双眼一亮,惊奇道:“为何?”
“因为那县令是非不分!”阿笙虽是三岁小儿,但也为王家所受不公而感到愤愤不平,“县令作为一地父母官,审案不以国法为据,不看事实黑白,全凭谁弱谁可怜判案,如此昏庸、如此糊涂、如此是非不分,这样的官难道不该罢免了他吗?此事若非王家有一身傍功名的长子在,恐怕王家早已蒙受冤屈家破人亡了。”
世有不公并非可怕,因有法可平不公,可怕的是即使是国法森森依然有人不依法为之,就如那桐乡县的糊涂县令这类官吏,这才是造成世上不公与冤屈的来源。
一小小孩童可跳出常规之外,不受事物本身之局限来看待问题,着实难得,朱老夫子对阿笙的喜爱不由又添了几分。
朱老夫子继续问道:“若是阿笙来判此案,你会如何?”
阿笙抬头挺胸道:“自然是惩恶扬善。王家遭盗本是受害一方,钱家孙儿变痴呆也并非他们所为,凭什么要让他们赔钱十两还要照顾钱家。阿笙以为应撤销那糊涂县令的判决,改判王家无罪,且钱家老妇擅闯民宅偷盗在先,按法理来说还应赔偿王家损失,但念及钱财不大且钱家孙儿已成痴呆的份上,这赔偿就算了。”
有法亦有情,朱老夫子满意点头道:“那钱家又该如何处置?”
阿笙坚定回道:“钱家孙儿虽误食水仙花叶中毒变痴虽是可怜,但这皆因钱家老妇贪婪心所起。若非她贪图小便宜偷摘王家水仙花叶,也不会自食恶果害得自家孙儿变成痴呆,这老妇虽也可怜但更可恨,所以阿笙以为,因以擅闯民宅、偷盗、误伤人命,三罪并罚,不可免之。”
前者法中有情,后者法中无情,两者区别明显,朱老夫子不由好奇说道:“这钱家老妇已是八十高龄,若真三罪并罚,必定判个流放无疑,或许未到流放之地就一命呜呼了,阿笙不觉得你这判决太过了吗?”
“师公心善阿笙知道,可就是因为心善师公更不可同情这钱家老妇。”阿笙不改其判决,坚持以道。
朱老夫子好奇问道:“为何?”
阿笙小脸稚气未脱,却甚是严肃,“同情应给予该被同情之人,比如无端受无妄之灾的王家,而不是像钱家老妇这种害人害己之人。阿笙知道师公是看钱家老妇年事已高,想网开一面,可娘亲也曾对阿笙说过尊重长辈并非是尊重他们的年龄,而是尊重他们高尚的品德。钱家老妇明明有错在先却不知悔改,还把一切过错都推给无辜的王家人身上,如此无品无德还死不悔改之人,若法外开恩岂不是纵容恶人犯罪,让王家以及其他守法百姓心寒!”
三岁稚童,语出惊人,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呀!
这新徒弟他是认下了,朱老夫子感慨道:“一朝廷县令竟不如一三岁孩童,真不知这些年我北齐之境生了多少冤案冤屈。”
叶寒也听愣了,更准确地说应是听傻了,她仿佛第一次才认识自己这个儿子,她知晓阿笙比同岁孩童要聪慧许多,可刚才这番逆天言论可不是简单“聪慧”两个字可以解释的,这完全是超龄,
笑过之后,朱老夫子对着堂中的阿笙说道:“你这小娃娃倒是有几分鬼机灵,以声满堂,这题你赢了。不过你方才说老夫来此是教你读书识字,明辨是非的,那你可知何为是非,又如何明辨?”
这才是真正的考题,阿笙转头专门看了叶寒一眼就立即脱口而出,“对与错,忠与奸,善与恶。莫使恶欺善,莫让奸压忠,莫混淆对与错,莫冤枉了好人。”
朱老夫子听后连连点头,拂须说道:“老夫来并州时,在桐乡县遇见一件怪事。话说这县上有一户人家姓钱,与一姓王人家毗邻。一天这钱家老妇见隔壁王家院中的韭菜长得十分好,便趁王家人不在家时跑进王家将之割走,回家包成饺子给孙儿吃。却哪知这王家种的韭菜并非韭菜,而是王家媳妇种在院中的水仙花,只是花叶形似韭菜而已,且叶茎有毒。这钱家孙儿吃过后便立即口吐白沫,经过一番救治虽捡回来一条命,但也彻底废了,成了一痴呆儿。这钱家老妇见孙儿变成这样,气不过,便抱着孙儿去王家讨说法,还找人写了状纸告了王家一家。这桐乡县县令见钱家老妇呆孙着实可怜,便判了王家给予十两补偿并责令王家人对钱家人多多照顾,以赎罪孽。王家人哪肯,本就是钱家老妇偷盗在先,他们未曾追究就罢了,现在还反倒打一耙,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于是当堂就说了拒不补偿。这王家长子也是有朝廷功名在身之人,王家不认判决,这县令也拿王家无法,于是三方便僵持不下,无法可解。”
说完,朱老夫子向阿笙“求解”问道:“依你刚才所说的是非与明辨之论,若是你遇见这件怪事,该如何处理?”
阿笙机灵的眼珠子停滞了半会儿,好生想了想才霸气说道:“若是阿笙来处理这件怪事,阿笙第一件事便是罢免了那糊涂县令!”
朱老夫子双眼一亮,惊奇道:“为何?”
“因为那县令是非不分!”阿笙虽是三岁小儿,但也为王家所受不公而感到愤愤不平,“县令作为一地父母官,审案不以国法为据,不看事实黑白,全凭谁弱谁可怜判案,如此昏庸、如此糊涂、如此是非不分,这样的官难道不该罢免了他吗?此事若非王家有一身傍功名的长子在,恐怕王家早已蒙受冤屈家破人亡了。”
世有不公并非可怕,因有法可平不公,可怕的是即使是国法森森依然有人不依法为之,就如那桐乡县的糊涂县令这类官吏,这才是造成世上不公与冤屈的来源。
一小小孩童可跳出常规之外,不受事物本身之局限来看待问题,着实难得,朱老夫子对阿笙的喜爱不由又添了几分。
朱老夫子继续问道:“若是阿笙来判此案,你会如何?”
阿笙抬头挺胸道:“自然是惩恶扬善。王家遭盗本是受害一方,钱家孙儿变痴呆也并非他们所为,凭什么要让他们赔钱十两还要照顾钱家。阿笙以为应撤销那糊涂县令的判决,改判王家无罪,且钱家老妇擅闯民宅偷盗在先,按法理来说还应赔偿王家损失,但念及钱财不大且钱家孙儿已成痴呆的份上,这赔偿就算了。”
有法亦有情,朱老夫子满意点头道:“那钱家又该如何处置?”
阿笙坚定回道:“钱家孙儿虽误食水仙花叶中毒变痴虽是可怜,但这皆因钱家老妇贪婪心所起。若非她贪图小便宜偷摘王家水仙花叶,也不会自食恶果害得自家孙儿变成痴呆,这老妇虽也可怜但更可恨,所以阿笙以为,因以擅闯民宅、偷盗、误伤人命,三罪并罚,不可免之。”
前者法中有情,后者法中无情,两者区别明显,朱老夫子不由好奇说道:“这钱家老妇已是八十高龄,若真三罪并罚,必定判个流放无疑,或许未到流放之地就一命呜呼了,阿笙不觉得你这判决太过了吗?”
“师公心善阿笙知道,可就是因为心善师公更不可同情这钱家老妇。”阿笙不改其判决,坚持以道。
朱老夫子好奇问道:“为何?”
阿笙小脸稚气未脱,却甚是严肃,“同情应给予该被同情之人,比如无端受无妄之灾的王家,而不是像钱家老妇这种害人害己之人。阿笙知道师公是看钱家老妇年事已高,想网开一面,可娘亲也曾对阿笙说过尊重长辈并非是尊重他们的年龄,而是尊重他们高尚的品德。钱家老妇明明有错在先却不知悔改,还把一切过错都推给无辜的王家人身上,如此无品无德还死不悔改之人,若法外开恩岂不是纵容恶人犯罪,让王家以及其他守法百姓心寒!”
三岁稚童,语出惊人,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呀!
这新徒弟他是认下了,朱老夫子感慨道:“一朝廷县令竟不如一三岁孩童,真不知这些年我北齐之境生了多少冤案冤屈。”
叶寒也听愣了,更准确地说应是听傻了,她仿佛第一次才认识自己这个儿子,她知晓阿笙比同岁孩童要聪慧许多,可刚才这番逆天言论可不是简单“聪慧”两个字可以解释的,这完全是超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