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乱世中,人不如狗(1/2)
虽然自己的猜测和安保局的推断一致,但罗云还是忍不住问:“理由呢?”
魏淮在这件事情上面,没有对罗云隐瞒、保密。毕竟他自己也不清楚,后面会不会求助到罗云,让他提前知晓一些情况也好。
当然,能不求助尽量不求助,否则会显得安保局很没用,什么事都解决不了,得靠罗云的帮助才行……
魏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们拜托考古专家,鉴定过了蜀王宫下面的墓室,基本可以确定,那个墓室的修建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之时。此外考古专家们,还在那口空棺材里面,发现了一些金册、金币,都是张献忠在建立了大西政权后制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别的东西……通过这些,考古专家们断定,这个墓室,就算不是张献忠的,也跟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就有了调查方向,结合历史上,张献忠的种种行为,推导出了那具旱魃,有着极大的可能性就是他!”
“首先在历史上,蜀王宫当年是被张献忠放火给烧毁了的。按理说,张献忠当时已经占据了西蜀,蓉城更是他政权的中心,他应该以蜀王宫为自己的居所才对,为什么要放火烧毁呢?到底是为了泄愤,还是为了隐藏什么秘密?比如这个偷偷建在蜀王宫底下的墓室?”
“其次是张献忠在西蜀的一系列屠杀行为,也颇为古怪。按照史书记载,张献忠当年,几乎是把西蜀的人,屠杀一空,据说还留下了一个‘七杀碑’。要知道在乱世,人口属于战略资源,无论是拿来补充兵源还是用来作为炮灰,都比直接屠杀掉要好。而且无论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都善于裹挟流民以壮声势,怎么也不该是把自己地盘里的人,屠戮一空才对。”
“而且张献忠在占据了四川之前,并未进行过这般大规模的屠杀。甚至在占据湘高官沙的时候,还以军纪严明著称,对百姓秋毫不犯。清人刘献廷记载说:‘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公,则果然也’。”
“为什么张献忠后来会性情大变?打开杀戮?难道仅仅是因为野史中传闻,张献忠在占领西蜀的时候,蜀中各地不断抵抗,让他感到愤怒和没有面子,便举起了屠刀?这样的猜测,实在站不住脚。结合那座古怪的墓室,以及尸变而成的旱魃。我们怀疑,很可能张献忠当年,是从某处得到了一个‘长生不老’的法子,便修筑了这么一座墓室,并在蜀内大开杀戒,以万千人的生命、鲜血与怨气,来让自己‘长生不老’。然而,这个所谓的‘长生不老’,却不是正道修行之法,而是让自己变成僵尸,变成旱魃,从而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长生不老!”
“不对呀,我记得史书上说,张献忠是在拒清兵入川时,于西川中了流矢而死,死后被就地埋葬,后来被清兵找到并挖出,砍下脑袋,悬挂在了蓉城的城门上面……”
“关于这个,我们也讨论过,有三个可能:一、战死在西充的,并不是张献忠,毕竟那个时候,两军交战,为了打击对方士气同时鼓舞己方,一战下来,都会宣称斩杀了谁谁谁;二、张献忠的确是死在了西充,但并没有就地掩埋。怎么说他也是大西国皇帝,即便死了,也不该草草掩埋。很可能是被心腹手下,将他的尸身带回了蓉城,埋葬在了蜀王宫下面的墓室中。而第三个可能嘛,就是那头旱魃不是张献忠,而是他身边的一个重量级人物,知晓了他的一切计划,在他死后,这人鸠占鹊巢,占了墓室,利用了他之前的种种安排,让自己变成了‘不死’的旱魃。”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推测,真相到底如何,还得抓到了那头旱魃才能知道。不过,这一结论,倒也能解释旱魃去江口沉银遗址的原因……在那些沉于河底的宝贝中,很可能是有什么东西,能让旱魃尽快的成长、提升!否则它大可待在蓉城,那儿人口众多,对它而言,尽是‘食物’。另外,清朝将贡院建在蜀王宫遗址上,也说得通了。他们或许是不知道在蜀王宫的遗址下面,藏了一个墓室,藏了一头‘沉睡’的旱魃,但应该是有高明之士,看出了蜀王宫附近的风水,或者说是能量场有古怪,所以清朝官府就在那儿修了个贡院,以儒教的气运,儒生的气血,压制那块的坏风水……”
罗云想起了自己就读的高中的情况,说道:“就跟咱们现在,许多学校建在乱坟岗上一样?”
“呃……差不多吧。”魏淮道。
罗云没有继续这一话题,而是眯着眼睛在琢磨。
他在听了魏淮讲出的这些分析后,觉得那头旱魃,还真有可能是张献忠……
不管张献忠留下的名声如何,好歹也算是乱世中的一个枭雄,没想到竟是变成了僵尸,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需要我帮忙吗?”罗云问。
不管是不是张献忠,都是一头旱魃,并非普通的僵尸,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魏淮倒是信心十足,婉拒了罗云的好意:“不用,你才从国外转了一圈回来,十分辛苦,还是回去休息吧。我们已经在眉州江口附近,作出了严密的部署。只要这头旱魃敢去,定是让它有去无回!”
既然魏淮都这么说了,罗云自然不可能强要去帮忙,便说:“那好,等你们有了新的消息和进展,记
魏淮在这件事情上面,没有对罗云隐瞒、保密。毕竟他自己也不清楚,后面会不会求助到罗云,让他提前知晓一些情况也好。
当然,能不求助尽量不求助,否则会显得安保局很没用,什么事都解决不了,得靠罗云的帮助才行……
魏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们拜托考古专家,鉴定过了蜀王宫下面的墓室,基本可以确定,那个墓室的修建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之时。此外考古专家们,还在那口空棺材里面,发现了一些金册、金币,都是张献忠在建立了大西政权后制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别的东西……通过这些,考古专家们断定,这个墓室,就算不是张献忠的,也跟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就有了调查方向,结合历史上,张献忠的种种行为,推导出了那具旱魃,有着极大的可能性就是他!”
“首先在历史上,蜀王宫当年是被张献忠放火给烧毁了的。按理说,张献忠当时已经占据了西蜀,蓉城更是他政权的中心,他应该以蜀王宫为自己的居所才对,为什么要放火烧毁呢?到底是为了泄愤,还是为了隐藏什么秘密?比如这个偷偷建在蜀王宫底下的墓室?”
“其次是张献忠在西蜀的一系列屠杀行为,也颇为古怪。按照史书记载,张献忠当年,几乎是把西蜀的人,屠杀一空,据说还留下了一个‘七杀碑’。要知道在乱世,人口属于战略资源,无论是拿来补充兵源还是用来作为炮灰,都比直接屠杀掉要好。而且无论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都善于裹挟流民以壮声势,怎么也不该是把自己地盘里的人,屠戮一空才对。”
“而且张献忠在占据了四川之前,并未进行过这般大规模的屠杀。甚至在占据湘高官沙的时候,还以军纪严明著称,对百姓秋毫不犯。清人刘献廷记载说:‘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公,则果然也’。”
“为什么张献忠后来会性情大变?打开杀戮?难道仅仅是因为野史中传闻,张献忠在占领西蜀的时候,蜀中各地不断抵抗,让他感到愤怒和没有面子,便举起了屠刀?这样的猜测,实在站不住脚。结合那座古怪的墓室,以及尸变而成的旱魃。我们怀疑,很可能张献忠当年,是从某处得到了一个‘长生不老’的法子,便修筑了这么一座墓室,并在蜀内大开杀戒,以万千人的生命、鲜血与怨气,来让自己‘长生不老’。然而,这个所谓的‘长生不老’,却不是正道修行之法,而是让自己变成僵尸,变成旱魃,从而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长生不老!”
“不对呀,我记得史书上说,张献忠是在拒清兵入川时,于西川中了流矢而死,死后被就地埋葬,后来被清兵找到并挖出,砍下脑袋,悬挂在了蓉城的城门上面……”
“关于这个,我们也讨论过,有三个可能:一、战死在西充的,并不是张献忠,毕竟那个时候,两军交战,为了打击对方士气同时鼓舞己方,一战下来,都会宣称斩杀了谁谁谁;二、张献忠的确是死在了西充,但并没有就地掩埋。怎么说他也是大西国皇帝,即便死了,也不该草草掩埋。很可能是被心腹手下,将他的尸身带回了蓉城,埋葬在了蜀王宫下面的墓室中。而第三个可能嘛,就是那头旱魃不是张献忠,而是他身边的一个重量级人物,知晓了他的一切计划,在他死后,这人鸠占鹊巢,占了墓室,利用了他之前的种种安排,让自己变成了‘不死’的旱魃。”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推测,真相到底如何,还得抓到了那头旱魃才能知道。不过,这一结论,倒也能解释旱魃去江口沉银遗址的原因……在那些沉于河底的宝贝中,很可能是有什么东西,能让旱魃尽快的成长、提升!否则它大可待在蓉城,那儿人口众多,对它而言,尽是‘食物’。另外,清朝将贡院建在蜀王宫遗址上,也说得通了。他们或许是不知道在蜀王宫的遗址下面,藏了一个墓室,藏了一头‘沉睡’的旱魃,但应该是有高明之士,看出了蜀王宫附近的风水,或者说是能量场有古怪,所以清朝官府就在那儿修了个贡院,以儒教的气运,儒生的气血,压制那块的坏风水……”
罗云想起了自己就读的高中的情况,说道:“就跟咱们现在,许多学校建在乱坟岗上一样?”
“呃……差不多吧。”魏淮道。
罗云没有继续这一话题,而是眯着眼睛在琢磨。
他在听了魏淮讲出的这些分析后,觉得那头旱魃,还真有可能是张献忠……
不管张献忠留下的名声如何,好歹也算是乱世中的一个枭雄,没想到竟是变成了僵尸,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需要我帮忙吗?”罗云问。
不管是不是张献忠,都是一头旱魃,并非普通的僵尸,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魏淮倒是信心十足,婉拒了罗云的好意:“不用,你才从国外转了一圈回来,十分辛苦,还是回去休息吧。我们已经在眉州江口附近,作出了严密的部署。只要这头旱魃敢去,定是让它有去无回!”
既然魏淮都这么说了,罗云自然不可能强要去帮忙,便说:“那好,等你们有了新的消息和进展,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