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1/4)
不提这两年河淮战乱频生,即便是保持中立及观望势态、暂时还没有被战争卷进去的州县,也因为这几年旱情严重,夏秋粮收成大减,流民饿殍不绝于途、遍盈荒野、流徙四方。
梁帝朱裕是可以从流民灾民中招募青壮,扩充兵马,但目前徐泗司马氏还在保持着沉默,以致夹于徐泗及魏州叛军之间的州县都还选择中立,仅仅靠重归汴京统治的南部八州,要供养蔡州军、寿州军以及汴京军在内的逾十三万河淮梁军,自然是极为吃力。
更为重要的,梁帝朱裕登基之后,从赵阔手里得到《天工匠书》,为方便控制以及更有效、更大规模的利用水力资源,梁国工部及将作监数年大力发展的工坊,主要集中在位于伏牛山北麓的河洛地区。
这些匠坊工场、开采的矿场以及大批的匠师、匠工,随同这些地方的陷落,都全部落入叛军的手里。
梁帝朱裕不可能短时间内在汴京重建兵甲生产体系,这也将直接导致河淮梁军的兵甲战械补给,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出现严重的紧缺。
梁帝朱裕率奇兵潜出关中进入蔡州,重创魏州叛军在西翼的兵马,兼之梁帝朱裕这些年来的威势,足以叫魏州叛军人心惶惶、军心浮动,倘若仅仅是与魏州叛军在西线作战,粮秣兵甲战械上出现一些短紧,还不是太大的问题,高昂的士气能弥补掉这些。
问题在于蒙兀人反应极快,不仅令王、田二人加强从河津进攻雍州、华州的步伐,还直接派大将率领精锐步骑渡过黄河,进入荥州协同魏州叛军作战。
这时候河淮梁军短缺粮秣兵甲及战马,实际上极大削弱了他们与蒙兀兵马正面野战的实力,目前只能依赖于城塞进行防御,所计划的攻陷河洛、打通关中与河淮联系的战略目标,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成了。
虽然关中梁军还有近五万兵马守雍、华二州,但北面地利尽失,王元逵、田卫业两部兵马加起来超过八万往南推进,还有平夏人近一万骑兵插入潼河两岸掳掠袭扰,关中局势实在也拖不得太久。
郭端铎此次使楚议和,主要目的就是借粮借兵甲战械。
当然了,棠邑已经暗中支借给一批粮谷以及兵甲战械给河淮梁军,但即便想要继续支借粮谷、兵甲战械给关中梁军,却必需要得到李知诰的许可才行。
而梁帝想继续从关中调一批精锐兵马,特别是一批老卒及精锐基层武官到河淮参战,加强河淮梁军的战斗力,更需要梁楚缔结正式的和议——目前梁州是完全落入李知诰、李长风等人的掌握之中。
沈漾那里也差不多已经掌握到这些相关情况,相信慈寿宫、淮东的消息也不可能会滞后于尚书省,但棠邑已经以及未来计划支借多少钱粮兵甲,具体的数字对外界还是未知之谜。
这些数字对外界是未知之谜,但寿诞过后,韩道铭、韩道昌却是要通报给乔陈等家的当家人知晓。
韩谦要保证棠邑的财政收支平衡,保证棠邑内部的建设、发展,不会因为对河淮梁军的援助而打断,打算将这些支借项都归列到官钱局。
也就是由官钱局出资支持赤山会在淮西境内收购粮谷兵甲战械,然后以低息支借的方式,经沙颍河、涡水等两条主要沟通河淮的水道,将这些战略物资运往许州、陈州以及汴京等河淮梁军控制的核心区域。
支借规模也早就议定,暂时以凤台、寿春、霍邱三县十二万民众农耕产出的四成为限。
这也是梁帝朱裕归还凤台、寿春、霍邱三城同时勒令徐明珍不得将民众迁出的条件。
河朔惊变之后,棠邑收复霍州、寿州中南部诸县以及光州、濠州两州,但后续并没有直接围困凤台、寿春、霍邱三城,也完全没有派兵袭扰,这三县的农耕生产,以及作为寿州州治的寿春以及作为霍州州治的霍邱,两城内初具规模的匠坊工场也都保留下来。
十二万民众、九十余万亩耕地,沟渠水利等设施建设要比淮西其他地方完善得多,每年农耕夏秋粮约产二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这也就意味着棠邑履行约定的话,官钱局每年需要支借六十万石粮谷以及合计值二十万石粮谷的兵甲战械给河淮梁军。
如果说是棠邑直接在这三县直接照旧规征收钱粮,不是不能聚敛到这么多的物资,支援河淮梁军。
不过,韩谦要在这三地,第一时间就废除掉徐明珍之前在这三地实行的诸多旧制。
这三地以及中间相接的区域,一直以来都是寿州军之前控制的核心区,徐明珍用心经营多年,农耕条件才如此之好,但九十余万亩地有大半都是官属屯田,以驱役兵卒家小及官奴婢耕种。
也恰恰是直接跳过世家宗阀居中盘剥,徐明珍才能在这三个核心县直接征得大量的钱粮以养兵马,同时还养了一批匠师、匠工,保证基本的兵甲供给、修缮船舶;其地位及重要性就相当此时东湖、历阳、万寿及棠邑等相邻地区,目前大约承担了目前淮西近一半的财政收入。
现在这三县要第一时间推进新政,将田亩均分到户,官奴婢以及一部受盘剥极重的屯户家小都是要赐贱还良,以便三县尽快的彻底融入淮西。
那样的话,在过渡期间三县的总生产力难以快速
梁帝朱裕是可以从流民灾民中招募青壮,扩充兵马,但目前徐泗司马氏还在保持着沉默,以致夹于徐泗及魏州叛军之间的州县都还选择中立,仅仅靠重归汴京统治的南部八州,要供养蔡州军、寿州军以及汴京军在内的逾十三万河淮梁军,自然是极为吃力。
更为重要的,梁帝朱裕登基之后,从赵阔手里得到《天工匠书》,为方便控制以及更有效、更大规模的利用水力资源,梁国工部及将作监数年大力发展的工坊,主要集中在位于伏牛山北麓的河洛地区。
这些匠坊工场、开采的矿场以及大批的匠师、匠工,随同这些地方的陷落,都全部落入叛军的手里。
梁帝朱裕不可能短时间内在汴京重建兵甲生产体系,这也将直接导致河淮梁军的兵甲战械补给,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出现严重的紧缺。
梁帝朱裕率奇兵潜出关中进入蔡州,重创魏州叛军在西翼的兵马,兼之梁帝朱裕这些年来的威势,足以叫魏州叛军人心惶惶、军心浮动,倘若仅仅是与魏州叛军在西线作战,粮秣兵甲战械上出现一些短紧,还不是太大的问题,高昂的士气能弥补掉这些。
问题在于蒙兀人反应极快,不仅令王、田二人加强从河津进攻雍州、华州的步伐,还直接派大将率领精锐步骑渡过黄河,进入荥州协同魏州叛军作战。
这时候河淮梁军短缺粮秣兵甲及战马,实际上极大削弱了他们与蒙兀兵马正面野战的实力,目前只能依赖于城塞进行防御,所计划的攻陷河洛、打通关中与河淮联系的战略目标,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成了。
虽然关中梁军还有近五万兵马守雍、华二州,但北面地利尽失,王元逵、田卫业两部兵马加起来超过八万往南推进,还有平夏人近一万骑兵插入潼河两岸掳掠袭扰,关中局势实在也拖不得太久。
郭端铎此次使楚议和,主要目的就是借粮借兵甲战械。
当然了,棠邑已经暗中支借给一批粮谷以及兵甲战械给河淮梁军,但即便想要继续支借粮谷、兵甲战械给关中梁军,却必需要得到李知诰的许可才行。
而梁帝想继续从关中调一批精锐兵马,特别是一批老卒及精锐基层武官到河淮参战,加强河淮梁军的战斗力,更需要梁楚缔结正式的和议——目前梁州是完全落入李知诰、李长风等人的掌握之中。
沈漾那里也差不多已经掌握到这些相关情况,相信慈寿宫、淮东的消息也不可能会滞后于尚书省,但棠邑已经以及未来计划支借多少钱粮兵甲,具体的数字对外界还是未知之谜。
这些数字对外界是未知之谜,但寿诞过后,韩道铭、韩道昌却是要通报给乔陈等家的当家人知晓。
韩谦要保证棠邑的财政收支平衡,保证棠邑内部的建设、发展,不会因为对河淮梁军的援助而打断,打算将这些支借项都归列到官钱局。
也就是由官钱局出资支持赤山会在淮西境内收购粮谷兵甲战械,然后以低息支借的方式,经沙颍河、涡水等两条主要沟通河淮的水道,将这些战略物资运往许州、陈州以及汴京等河淮梁军控制的核心区域。
支借规模也早就议定,暂时以凤台、寿春、霍邱三县十二万民众农耕产出的四成为限。
这也是梁帝朱裕归还凤台、寿春、霍邱三城同时勒令徐明珍不得将民众迁出的条件。
河朔惊变之后,棠邑收复霍州、寿州中南部诸县以及光州、濠州两州,但后续并没有直接围困凤台、寿春、霍邱三城,也完全没有派兵袭扰,这三县的农耕生产,以及作为寿州州治的寿春以及作为霍州州治的霍邱,两城内初具规模的匠坊工场也都保留下来。
十二万民众、九十余万亩耕地,沟渠水利等设施建设要比淮西其他地方完善得多,每年农耕夏秋粮约产二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这也就意味着棠邑履行约定的话,官钱局每年需要支借六十万石粮谷以及合计值二十万石粮谷的兵甲战械给河淮梁军。
如果说是棠邑直接在这三县直接照旧规征收钱粮,不是不能聚敛到这么多的物资,支援河淮梁军。
不过,韩谦要在这三地,第一时间就废除掉徐明珍之前在这三地实行的诸多旧制。
这三地以及中间相接的区域,一直以来都是寿州军之前控制的核心区,徐明珍用心经营多年,农耕条件才如此之好,但九十余万亩地有大半都是官属屯田,以驱役兵卒家小及官奴婢耕种。
也恰恰是直接跳过世家宗阀居中盘剥,徐明珍才能在这三个核心县直接征得大量的钱粮以养兵马,同时还养了一批匠师、匠工,保证基本的兵甲供给、修缮船舶;其地位及重要性就相当此时东湖、历阳、万寿及棠邑等相邻地区,目前大约承担了目前淮西近一半的财政收入。
现在这三县要第一时间推进新政,将田亩均分到户,官奴婢以及一部受盘剥极重的屯户家小都是要赐贱还良,以便三县尽快的彻底融入淮西。
那样的话,在过渡期间三县的总生产力难以快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