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2/4)
广之事。
韩谦禅继国主之位,在中枢必然会大力提拨、使用以往用惯了的旧部,新的中枢机构及军制改动,都有利于棠邑旧部占据更大的话语权及事权,雷九渊、顾骞、韩元齐等人心里也很清楚,但旧梁军的将臣并没有受到打压及排斥,他们也就没有什么意见。
而这些年与棠邑军打交道,顾骞、朱珏忠、陈由桐乃至荆振、荆浩等人或许并没有特别深的体会,韩元齐当年却是进攻淅川的主将,以及荆襄战事过后,陪同朱裕在龟山与韩谦相会,他都在现场,最终对于朱裕以国相托这件事,他与陈昆、沈鹏等人都是赞同的。
现在他们已经熬过最艰难的时刻,从前线退回到洛阳城,韩元齐也看到两军在河洛地区融合及新制推广,形势比他所想象的更稳定,之前荒废之事也迅速恢复起来,洛阳以南的春耕、沟渠道路修造乃至洛阳城的修缮,诸多匠坊工场的新建,都完全没有受到前线激烈战事的影响,可见韩谦早年在叙州、淮西建立的体系是何等的高效、有序。
作为常年在一线统兵作战的将领,韩元齐无疑是务实的,也没有太多抱残守缺的观念,这也是韩谦将他调入中枢的关键。
要谈的细节太多,召见韩道昌、秦问等人不知不觉暮色已深,韩谦便在凌云阁时饮宴,着冯缭、雷九渊、顾骞、韩元齐等人陪同,饮宴之时继续议论国政……
…………
…………
除了上阳苑及中枢衙署、洛阳学堂在洛阳城内都有专门的区域外,韩谦还专门在洛阳城划出一些区域安置将史家小。
朱裕重修洛阳城时,主要还是采取里坊制格局,由棋盘式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建设宫衙寺塔以及官民居住的坊院。
官民居住的坊院,四周都建有高大的夯土坊墙,四周有排水濠渠,四面各开一门以供官民进出,临夜执行宵禁,坊门关闭,就形成一个个独立的防守单元。
而江淮等地的城池到前朝中后期时,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不仅旧有的坊墙都陆续打通,开设店铺,使坊市结合起来;而新建的城池,内部基本上也不再建造坊墙,使内部的城市格局从传统的封闭式,转变为开发式。
洛阳城一片残墟,照韩谦的要求,修缮及新建居住区域,也要采取新的街巷格局,但目前保存较好的几座坊院主要利用起来供将吏家小居住,也是在当前兵荒马乱之际,利于对将史家小的保护。
秦问要担任谏议大夫,不仅在左内史府算是左右知事之下的核心官员,也因为需要在韩谦身边当值,地位更显重要。
为方便随时接受韩谦的召见以及进出左内史府衙署及上阳苑的便利,他家到洛阳后,给安排的院子,位于紧挨着上阳苑南侧凌云阁的宣德坊内。
也就是说,韩谦想要在凌云阁内召见秦问,他出宣德坊的坊门,过两道门、穿过一条回廊就便,前后仅只要走两百余步就行。
虽然条件简陋,但秦问一家老小,加追随多年的仆从婢女不到二十口人,洛阳城还是给安排了带东西跨院的三进大宅,饮宴归来,秦问微带酣醉。
虽说夜色已深,但长途跋涉到新地落脚才两天,府中老少都还在收拾,院子里还乱糟糟一团。
“王辙大人着人送来一堆文牍,说都是紧要的东西,我让人放在西院厢房里,还叫俞儿守着!”妻子郭氏看到秦问回来,走过来说道。
“真是一天都不得歇呢。”秦问拍拍脑门说道。
从接受召见到现在,三个多时辰,包括饮宴之时,都在谈中枢改制之事,但他还是初次了解韩谦这么深远的想法,现在他还要想初步全面的了解河洛现状,还得先阅看大量的案牍文书才行。
当然了,秦问也是带着矫情的唠叨一句,想着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也顾不上夜色已深,便走去西院布置还极简陋的书斋,一边翻看成堆的文书,一边跟年逾十九岁的长子秦俞谈他进洛阳学堂入学要注意的事宜。
他这些年一直紧盯着棠邑及叙州的新政发展,现在接手起来会很快,但之前为了掩饰,就没有让三个儿子接触新学,还是接受传统的经义教育。
当世十八九岁的青年,就已经到了任事的年龄,结婚生子也是多数,但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除了两个年纪尚幼的儿子外,秦问也决定让长子秦俞先进洛阳学堂,暂时不考虑任吏及婚娶之事。
将一尺多高的文书粗略的翻看过一遍,不知不觉间天光大亮,秦问还想着好歹眯上一觉,再去左内史府开始他到洛阳后第一天的应卯,但要起身前随手翻看到新的一封文书,叫他睡意全无。
秦问也顾不上通宵未眠的疲累,草草用过早餐,便走出院子要赶去左内史府,刚出坊门便看到前日才第一次见面的王辙从夹道走过来,迎过去,压低声音问道:
“君上真早决定先对右龙武军动手了?”
王辙说道:“入冬之前梁楚必须达成和议,只能以打促和,也必然要有一仗,后续的商贸之事才有谈的可能……”
秦问想想也好,时局紧张以来,赤山会众及商船都收缩到棠邑、东湖、淅川以及叙州四地,叙州、淮西对江淮的商货输出也就随之停止下来,倘若没有一仗,即便
韩谦禅继国主之位,在中枢必然会大力提拨、使用以往用惯了的旧部,新的中枢机构及军制改动,都有利于棠邑旧部占据更大的话语权及事权,雷九渊、顾骞、韩元齐等人心里也很清楚,但旧梁军的将臣并没有受到打压及排斥,他们也就没有什么意见。
而这些年与棠邑军打交道,顾骞、朱珏忠、陈由桐乃至荆振、荆浩等人或许并没有特别深的体会,韩元齐当年却是进攻淅川的主将,以及荆襄战事过后,陪同朱裕在龟山与韩谦相会,他都在现场,最终对于朱裕以国相托这件事,他与陈昆、沈鹏等人都是赞同的。
现在他们已经熬过最艰难的时刻,从前线退回到洛阳城,韩元齐也看到两军在河洛地区融合及新制推广,形势比他所想象的更稳定,之前荒废之事也迅速恢复起来,洛阳以南的春耕、沟渠道路修造乃至洛阳城的修缮,诸多匠坊工场的新建,都完全没有受到前线激烈战事的影响,可见韩谦早年在叙州、淮西建立的体系是何等的高效、有序。
作为常年在一线统兵作战的将领,韩元齐无疑是务实的,也没有太多抱残守缺的观念,这也是韩谦将他调入中枢的关键。
要谈的细节太多,召见韩道昌、秦问等人不知不觉暮色已深,韩谦便在凌云阁时饮宴,着冯缭、雷九渊、顾骞、韩元齐等人陪同,饮宴之时继续议论国政……
…………
…………
除了上阳苑及中枢衙署、洛阳学堂在洛阳城内都有专门的区域外,韩谦还专门在洛阳城划出一些区域安置将史家小。
朱裕重修洛阳城时,主要还是采取里坊制格局,由棋盘式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建设宫衙寺塔以及官民居住的坊院。
官民居住的坊院,四周都建有高大的夯土坊墙,四周有排水濠渠,四面各开一门以供官民进出,临夜执行宵禁,坊门关闭,就形成一个个独立的防守单元。
而江淮等地的城池到前朝中后期时,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不仅旧有的坊墙都陆续打通,开设店铺,使坊市结合起来;而新建的城池,内部基本上也不再建造坊墙,使内部的城市格局从传统的封闭式,转变为开发式。
洛阳城一片残墟,照韩谦的要求,修缮及新建居住区域,也要采取新的街巷格局,但目前保存较好的几座坊院主要利用起来供将吏家小居住,也是在当前兵荒马乱之际,利于对将史家小的保护。
秦问要担任谏议大夫,不仅在左内史府算是左右知事之下的核心官员,也因为需要在韩谦身边当值,地位更显重要。
为方便随时接受韩谦的召见以及进出左内史府衙署及上阳苑的便利,他家到洛阳后,给安排的院子,位于紧挨着上阳苑南侧凌云阁的宣德坊内。
也就是说,韩谦想要在凌云阁内召见秦问,他出宣德坊的坊门,过两道门、穿过一条回廊就便,前后仅只要走两百余步就行。
虽然条件简陋,但秦问一家老小,加追随多年的仆从婢女不到二十口人,洛阳城还是给安排了带东西跨院的三进大宅,饮宴归来,秦问微带酣醉。
虽说夜色已深,但长途跋涉到新地落脚才两天,府中老少都还在收拾,院子里还乱糟糟一团。
“王辙大人着人送来一堆文牍,说都是紧要的东西,我让人放在西院厢房里,还叫俞儿守着!”妻子郭氏看到秦问回来,走过来说道。
“真是一天都不得歇呢。”秦问拍拍脑门说道。
从接受召见到现在,三个多时辰,包括饮宴之时,都在谈中枢改制之事,但他还是初次了解韩谦这么深远的想法,现在他还要想初步全面的了解河洛现状,还得先阅看大量的案牍文书才行。
当然了,秦问也是带着矫情的唠叨一句,想着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也顾不上夜色已深,便走去西院布置还极简陋的书斋,一边翻看成堆的文书,一边跟年逾十九岁的长子秦俞谈他进洛阳学堂入学要注意的事宜。
他这些年一直紧盯着棠邑及叙州的新政发展,现在接手起来会很快,但之前为了掩饰,就没有让三个儿子接触新学,还是接受传统的经义教育。
当世十八九岁的青年,就已经到了任事的年龄,结婚生子也是多数,但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除了两个年纪尚幼的儿子外,秦问也决定让长子秦俞先进洛阳学堂,暂时不考虑任吏及婚娶之事。
将一尺多高的文书粗略的翻看过一遍,不知不觉间天光大亮,秦问还想着好歹眯上一觉,再去左内史府开始他到洛阳后第一天的应卯,但要起身前随手翻看到新的一封文书,叫他睡意全无。
秦问也顾不上通宵未眠的疲累,草草用过早餐,便走出院子要赶去左内史府,刚出坊门便看到前日才第一次见面的王辙从夹道走过来,迎过去,压低声音问道:
“君上真早决定先对右龙武军动手了?”
王辙说道:“入冬之前梁楚必须达成和议,只能以打促和,也必然要有一仗,后续的商贸之事才有谈的可能……”
秦问想想也好,时局紧张以来,赤山会众及商船都收缩到棠邑、东湖、淅川以及叙州四地,叙州、淮西对江淮的商货输出也就随之停止下来,倘若没有一仗,即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