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渗透作战(1/4)
此时洛阳对李知诰及梁州军就没有实质性的控制力,使李知诰率梁州军西进,确有收附诸羌部族尾大不掉的隐忧,但除了李知诰率部西进确有牵制关中敌军之用,能压制平夏部在陇右崛起外,洛阳众人,特别是追随韩谦一路走到今日的嫡系将吏,都有相当的自信。
因此,韩谦在这个问题做好决断,甚至直接委命李知诰出任陇右宣慰使,诸将吏也没有什么好强烈反对的,第一时间便照韩谦的旨意,先派官员携新镌刻宣慰使大印及国诏赶去梁州,宣布李知诰新的任命。
梁州军西征所需要的兵甲军械,也下令军参府在南内史府及寿州、淮阳所直辖的三座兵甲军械所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筹集运往梁州,除了从诸部抽调优良医师,准备一批必要的药物,还联络蜀国尽可能赶在西征前,给梁州军西征将卒准备一批高热量的肉脯以及蔗粮等物资充当军粮。
十一月上旬,李知诰再遣使到洛阳,语气诚挚的请求洛阳派出监军指导西征作战,韩谦与顾骞、冯缭他们商议再三,决定任冯翊为陇右都监军使、卢泽以及杨钦之子杨穆等人为军吏,率两百骑兵进入梁州,配合李知诰率部西进陇右。
温博、陈昆、冯宣等人负责在禹河北岸襄山、王屋山逐步推动渗透作战计划的同时,梁州军的西征作战也正式提上日程。
而以宗室与勋贵人员组建议政院这事,在洛阳将臣心里却掀起不少的波澜。
议政院在中枢权力架构上,类似门下省,对熟悉前朝及梁晋楚蜀国制渊源的将臣而言,这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但议政院谏议官员的选拔任命,与传统区别就太大了。
然而要说诸将臣打心底排斥议政院这个新的事物,却又绝不至于。
传统的门下省还是职事官主事,职事官的任命说到底还是掌握在皇帝(国主)手里,门下省最终也是皇帝用于制衡中书省的工具。
而新的议政院以宗室、勋贵充之,参议官员的选拨、任命要比传统的门下省更稳定、更强势,受皇帝(国主)的钳制少,这就决定着议政院将最终从皇帝(国主)手里分出相当一部分的最终裁决权。
韩谦这要限制自己的权柄,由不再担任职事官的宗室及勋臣共掌,不要说韩道铭以及像雷九渊、温暮桥实际上已经担当参议大臣角色等数名老臣了,顾骞、冯缭、郭荣以及军中的韩元齐、荆浩、高绍等将臣,哪怕是为他们自己不再担任军政职事官之后的出路着想,也不会反对此事。
如此一来,在议政院的框架之内,还能继续维持一定程度的恩荫之制,也是众人所乐见的;甚至这还可以视为韩谦这些年不遗余力的推行新制之后,这时候终于做出一些让步了。
议政院的选址以及第一批参议大臣的圈定都是容易之事,关键是后续参议大臣的选拔、议事规则以及参议国政的指导原则,这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的全新体系,短时间内没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已经将这里面的规则吃透了。
韩谦也不着急,先给大伯韩道铭加以参议大臣的头衔,着他与朱珏忠、雷九渊、温暮桥、奚昌等人先着事去琢磨这事;即便前期框架简陋一些,也不是什么问题,这时候后续反而给他更多的调整空间。
韩谦当下最为关心的,还是各个方向上的战事进展……
…………
…………
襄山东西绵延三百余里,蒲州垣曲县境内有一座陷谷,使兵马能从汾水河谷能直接通往禹河岸边,襄山也就此分为西段中条山、东段历山,历山再往东则为屏护孟州以西的王屋山。
中条山、历山、王屋山仿佛数百里绵延的屏障,峙立禹河北岸,将汾水河谷屏护在身后,又与南岸的邙山、嵩山隔河相望。
十月上旬的禹河浑浊中透漏些许青碧的意味,北风吹来,已带有些渗骨的寒意,一个高大身影站在历山与中条山之间的临河军塞之上,眺望南岸的绵延邙山。
就见此人猩红大氅之内穿了一件山文铠甲,四十多岁的年纪,红彤阔脸,一撇短髭显得异样勇武,然而田卫业此时作为降附蒙军的第一悍将,建立那么多的战功,却并非依靠他个人的勇武。
从田卫业所站的位置,也只能看到两侧的禹河之上,有数队战船,正试探靠近禹河北岸,冒着损伤船岸风体,战船强行靠岸,一队队甲卒如狼似虎般跳下船,往北面的山岭里摸去。
中条山也好、历山也好,甚至南岸的邙山,都是北坡陡峭、南坡舒缓,这导致他们渡过禹河,直接进攻南岸的邙山,从北坡攀登邙山难度极大,而梁军从南岸渡过禹河,从南坡进入历山、中条山却要容易得多。
而他们想要清剿进入历山、中条山的小股梁军,甲卒乘战船进入禹河,再在历山、中条山南坡登岸,也要比直接从北坡进攻更容易些。
“梁军仅有一千多兵卒钻进历山、襄山,被围困有半个月了,现在派出数倍兵马从南坡清剿,掐死他们跟掐死跳虱似的,田帅为何如此发愁?”一名参军见田卫业站在军塞之上,半天都愁眉不展,忍不住问道。
“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田卫业摇了摇头,蹙着被一道刀疤断开的眉头,嗓音沙哑的说道,
“
因此,韩谦在这个问题做好决断,甚至直接委命李知诰出任陇右宣慰使,诸将吏也没有什么好强烈反对的,第一时间便照韩谦的旨意,先派官员携新镌刻宣慰使大印及国诏赶去梁州,宣布李知诰新的任命。
梁州军西征所需要的兵甲军械,也下令军参府在南内史府及寿州、淮阳所直辖的三座兵甲军械所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筹集运往梁州,除了从诸部抽调优良医师,准备一批必要的药物,还联络蜀国尽可能赶在西征前,给梁州军西征将卒准备一批高热量的肉脯以及蔗粮等物资充当军粮。
十一月上旬,李知诰再遣使到洛阳,语气诚挚的请求洛阳派出监军指导西征作战,韩谦与顾骞、冯缭他们商议再三,决定任冯翊为陇右都监军使、卢泽以及杨钦之子杨穆等人为军吏,率两百骑兵进入梁州,配合李知诰率部西进陇右。
温博、陈昆、冯宣等人负责在禹河北岸襄山、王屋山逐步推动渗透作战计划的同时,梁州军的西征作战也正式提上日程。
而以宗室与勋贵人员组建议政院这事,在洛阳将臣心里却掀起不少的波澜。
议政院在中枢权力架构上,类似门下省,对熟悉前朝及梁晋楚蜀国制渊源的将臣而言,这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但议政院谏议官员的选拔任命,与传统区别就太大了。
然而要说诸将臣打心底排斥议政院这个新的事物,却又绝不至于。
传统的门下省还是职事官主事,职事官的任命说到底还是掌握在皇帝(国主)手里,门下省最终也是皇帝用于制衡中书省的工具。
而新的议政院以宗室、勋贵充之,参议官员的选拨、任命要比传统的门下省更稳定、更强势,受皇帝(国主)的钳制少,这就决定着议政院将最终从皇帝(国主)手里分出相当一部分的最终裁决权。
韩谦这要限制自己的权柄,由不再担任职事官的宗室及勋臣共掌,不要说韩道铭以及像雷九渊、温暮桥实际上已经担当参议大臣角色等数名老臣了,顾骞、冯缭、郭荣以及军中的韩元齐、荆浩、高绍等将臣,哪怕是为他们自己不再担任军政职事官之后的出路着想,也不会反对此事。
如此一来,在议政院的框架之内,还能继续维持一定程度的恩荫之制,也是众人所乐见的;甚至这还可以视为韩谦这些年不遗余力的推行新制之后,这时候终于做出一些让步了。
议政院的选址以及第一批参议大臣的圈定都是容易之事,关键是后续参议大臣的选拔、议事规则以及参议国政的指导原则,这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的全新体系,短时间内没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已经将这里面的规则吃透了。
韩谦也不着急,先给大伯韩道铭加以参议大臣的头衔,着他与朱珏忠、雷九渊、温暮桥、奚昌等人先着事去琢磨这事;即便前期框架简陋一些,也不是什么问题,这时候后续反而给他更多的调整空间。
韩谦当下最为关心的,还是各个方向上的战事进展……
…………
…………
襄山东西绵延三百余里,蒲州垣曲县境内有一座陷谷,使兵马能从汾水河谷能直接通往禹河岸边,襄山也就此分为西段中条山、东段历山,历山再往东则为屏护孟州以西的王屋山。
中条山、历山、王屋山仿佛数百里绵延的屏障,峙立禹河北岸,将汾水河谷屏护在身后,又与南岸的邙山、嵩山隔河相望。
十月上旬的禹河浑浊中透漏些许青碧的意味,北风吹来,已带有些渗骨的寒意,一个高大身影站在历山与中条山之间的临河军塞之上,眺望南岸的绵延邙山。
就见此人猩红大氅之内穿了一件山文铠甲,四十多岁的年纪,红彤阔脸,一撇短髭显得异样勇武,然而田卫业此时作为降附蒙军的第一悍将,建立那么多的战功,却并非依靠他个人的勇武。
从田卫业所站的位置,也只能看到两侧的禹河之上,有数队战船,正试探靠近禹河北岸,冒着损伤船岸风体,战船强行靠岸,一队队甲卒如狼似虎般跳下船,往北面的山岭里摸去。
中条山也好、历山也好,甚至南岸的邙山,都是北坡陡峭、南坡舒缓,这导致他们渡过禹河,直接进攻南岸的邙山,从北坡攀登邙山难度极大,而梁军从南岸渡过禹河,从南坡进入历山、中条山却要容易得多。
而他们想要清剿进入历山、中条山的小股梁军,甲卒乘战船进入禹河,再在历山、中条山南坡登岸,也要比直接从北坡进攻更容易些。
“梁军仅有一千多兵卒钻进历山、襄山,被围困有半个月了,现在派出数倍兵马从南坡清剿,掐死他们跟掐死跳虱似的,田帅为何如此发愁?”一名参军见田卫业站在军塞之上,半天都愁眉不展,忍不住问道。
“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田卫业摇了摇头,蹙着被一道刀疤断开的眉头,嗓音沙哑的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