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悼念仪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佟祯死去的第七天,也就是“头七”。王希烈与魏学曾商议,决定准备举行一场隆重的悼念仪式。
    每天前来吊唁佟祯的官员本就络绎不绝,“头七”的日子又很特别,加上王希烈和魏学曾的煽动,佟府更是人山人海。
    参加悼念仪式的官员们,一大早纷纷赶来,将佟祯促狭的府上填得严严实实,轿子连胡同都进不来,更别说抬进佟府里,最后只得停在胡同外的大街上。
    为了壮大声势,王希烈将唢呐手、鼓乐手、哭婆子们全都安排在外面,井然有序地从佟府一直延伸至胡同口,大街上都能看得到。
    还特意挑选了一位声音宏大的典吏作为迎宾人,并现场指挥、造势。每当前来吊唁的客人,迎宾典吏都会尖着嗓子唱名。
    然后是震耳欲聋的唢呐哀乐,伴随着哭婆子们熟练的干号……
    左都御史葛守礼那副挽联简直描绘得太过贴切。
    死后留香!
    佟祯生前,有几个认识他的?命运乖舛,默默无闻;死后却大不一样,足以担当得起“哀荣”二字。
    内阁辅臣兼礼部尚书高仪死去不到一个月,人家多大的官儿?可比起佟祯死后的“荣耀”,那是远远不及。
    ……
    王希烈是倡议者,来得很早,见一拨又一拨的官员前来,心里十分欢快!
    这些天,他一直在忙活。
    榷场那边去过,不同价格回收胡椒苏木,然后找高人垫付差额,故意制造矛盾,出自他的手;
    被水墨恒搅黄后,他又怂恿有骨气的“穷酸”官员们不卖给商人,将胡椒苏木退回户部;
    与魏学曾计议,让南京户科都给事中上本弹劾王国光,先试一试风向,也是他的杰作;
    尤其在佟祯的事件上,更是表现得尤为积极,活活将一个籍籍无名六品主事的悼念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举城皆知。
    可谓史无前例!
    毫不夸张,王希烈和魏学曾每出一招,张居正就得上一次火。若放在平时,他俩哪有这般号召力?
    都是因为张居正一上台就要搞什么京察,然后空降一个实物折俸。简直一竹篙打一船人,几乎得罪了所有京官。
    俗话说,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各有各的求生之道和自得之乐。
    若论如何搜刮民脂民膏聚敛财富,在贪墨成风的大明王朝,绝大多数官员都有一手。甭说两个月胡椒苏木折俸,就是两年,他们照样过得舒舒服服,放屁都带有鱼肉腥味儿。
    两京官员之所以怨气冲天,都觉得张居正不近人情,一上台就摆出一个铁公鸡的架势,非但不肯给官员们一丁点福祉,而且还要搞京察整人。
    五品以上的官员,自陈疏都已经汇到皇上御前;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官员自陈,也都汇总到了吏部衙门。
    心里有底的,没几个官儿!
    并且这次京察,张居正尤其强调严惩贪墨之风。
    出于防卫,自认为在京察中过不了关的两京官员,都主动向王希烈和魏学曾靠拢,就希望有人跳出来,攻击张居正的“苛政”。
    这才显示出王希烈和魏学曾两人的能耐。
    这种做法,在官场上也有一个说法,叫作“反制”。
    就是知道你要整我,好,我知道我底子不干净,那我便抢在你下手之前下手,先抓住你的问题大做文章。来呗,你找我茬儿,我也找你茬儿,反正当官儿的没几个屁股干净。
    这样,当事者通常会投鼠忌器,为了不伤和气,往往作罢。
    正所谓官官相护,奥援有灵嘛,一般情况下,这种“反制”的斗争策略,大多会收到一定的功效。
    ……
    一个又一个熟悉的不熟悉的身影,从王希烈面前飘过,这让他显得更加自信。
    不多会儿,吏部左侍郎魏学曾也到了。
    王希烈慌忙上前迎接,简单叙礼后,兴奋地说:“惟贯兄,你瞧今天这阵势,可见人心向背官心向背啊。”
    魏学曾四下瞄了瞄,一针见血,不太乐观地指出:“子中兄,人是来了不少,可京师各大衙门的堂官,没有一个来呀。”
    王希烈这才皱起眉头,想了想,不过旋即平静下来,似乎一下子想明白了,说:“六部九卿人员,都是张居正新换上去的党羽,自然不会来。”
    魏学曾又道:“佟祯生前是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按理说,工部的人应该到场很多,结果也看不到几个!”
    “朱衡这个倔老头儿,平常说起来比谁都正直,关键时刻,自己部下因胡椒苏木屈辱致死,吊祭不来,连一副挽联都不送过来,没想到被张居正调教得像条服服帖帖的狗。”王希烈说起朱衡,心中甚是不满,说出的话也不中听。
    “子中兄,人多耳杂,说话还是小心点为妙。”魏学曾提醒道。
    “事实本就如此嘛,我又没夸大其词,或无中生有。”
    “户部来的人似乎更少呀!”魏学曾又放眼望了望。
    王希烈一撇嘴:“王国光是胡椒苏木的始作俑者,京官的气都洒在他的头上,这些天哪天没有几个到户部退货闹事的?他们哪有颜面过来参加悼念仪式?”
    魏学曾将王希烈拉到边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