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杏观巧遇(1/2)
李东杰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给李明善,笑道:“我爹寄了封信给叔,说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李东杰的父亲李明德是长房长子,如今李家家主李成师之子,李明德是个举人出身,年轻时也曾任过县丞、县令,四十岁后辞官不做,跟在族长李成师身边打理家务,如今李成师年岁已大,族中事物渐由他做主,只等李成师过世就会接替家主的位置。
李东杰与李东凤是兄弟,只不过李东凤是嫡出,李东杰却是庶出,爹都是李明德。李明德写信给自己,却让儿子转交,分明是对自己不信任不尊重,李明善接过信,强忍心中不快。
信写得很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李明善清仗副使已经逐县前去督查,据说还有人在暗中查访,嘱咐李明善一定要小心提防,防止被人抓住错处,万一出了事不妨丢车保帅,做些让步等等。
此事关系家族兴衰,李明善不敢大意,思索了片刻问道:“马县令这几天都在干啥?”
“他能干啥,天天骑着毛驴瞎转呗,每天喝得醉醺醺的。”李东杰撇了撇嘴,不屑地道。
李明善笑得开心,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让这位年少气盛的马县令暗气憋成内伤,却无计可施。笑了一会,李明善道:“现在清仗田亩的事风声很紧,你派个人跟着他,别出事。对了,这几天你辛苦一点,带着衙役各乡都转转,警告一下那些农人不要乱说话。”
“叔,你怕啥,咱家这些田还顶不上杨府的一半,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我就不信那些狗屁清仗使们敢动伯府。”李东杰满不在乎地应道,九月天,天热似火,他可不想每天在外面被烤。
“此事事关重大,必须你和来强亲自带队去,出了事你自己去跟你爹交待。”李来强,县中刑曹,自然也是李家族人。李东杰只得答应了一声,出门时想着,上次在华阳乡见到的那小娘们真漂亮,明天就带人顺道去看看。
江安义以远房亲戚的名头在石头家住了下来,一连两天以买田的名头跟村里人接触了一下,特别是留意了石头爷爷提及的田地挂在毅勇伯府名下的几户人家,他甚至看到了毅勇伯府与他们签定的暗中协议。只是凭这些根本告不到伯府,协议是农人与伯府的管事张新植所签,再说,这些农人也不会出面前去告伯府。
石头见江安义整天愁眉苦脸的,生怕他愁出病了,笑道:“这几天是九皇大帝的诞辰,杏花观天天在做法事,热闹极了,公子我们上山去瞧瞧热闹去。”九皇大帝是指勾陈大帝、紫微大帝和北斗七星,道教在九月初一至初九连续不断礼拜北斗诸星,以求消灾延寿、福禄兼至。
江安义其实也是个好热闹的人,反正事情没有眉目,不如放开心怀玩一下,放松之下说不定能想出办法来。
平岭村就在杏花岭脚下,不用骑马,江安义和石头两个人沿着山道步行上山。满山的杏树叶子黄了,一阵风过,无数黄蝶飞舞,比起杏花香海亦不逊色,难怪山道之上游人不断。
观前的平台中间竖着一根高高的竹篙,枝叶去尽,顶端挂着九盏灯。石头指着灯道:“这是高灯篙,给天上的九皇大帝指路用的,让大帝来享用香火。”江安义从未见过这种风俗,凑近了观看。
竹篙埋在地上,石头笑道:“这底下埋着好东西,有铁钉,意思是添丁;有铜钱,生财;有木炭,日子红火旺盛;有五谷,让大帝保佑庄稼丰收。公子,今天是初七,初九的晚上送大帝归天最热闹,道士们会做法跳乩,可好玩了。”
篙边设着香炉,不少人在烧香跪拜,祈求福禄。入乡随俗,江安义也拜了拜,捐了几文香火钱,然后带着石头四处乱转。站在山顶俯视杏林,金黄一片,让人心怀大畅。
旁边一位青衫汉举着酒葫芦对着满山美景不时嘀咕,不知是在吟诗还是醉语。江安义隔他丈许,突听他一声吼,“僮儿,拿笔来。”
不远处蹲在地上抓蚂蚱的小孩急忙站起身,奔往树下的一头毛驴,从挎包内取出纸笔,跑着递给那汉子。忙手忙腿的接过酒葫芦别在腰间,双手拉开宣纸,那汉子持笔在纸上就写。
江安义好奇地靠近,往纸上看,只见汉子写的是首诗,“自古逢秋多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遍山杏叶灿如金……”
那汉子卡文了,捻着胡须提着笔来回转,反反复复地念着那三句,江安义一时技痒,顺口接道:“细风拾取任逍遥。”
“好,续得好。”那汉子先将诗作完成,摇头晃脑地欣赏了一番,命僮儿收拾好,这才整理衣衫,冲着江安义拱手道:“这位兄弟,好捷才,你那句‘细风拾取任逍遥’可是点晴之笔,妙哉。马友直有礼了。”
江安义还礼,笑道:“马兄真乃风雅之士,临风饮酒,望景成诗,羡慕啊。”
“临风饮酒望景成诗,兄弟说的真好,不知兄弟尊姓大名?”
“在下江安义。”
“江安义”,马友直一愣,追问道:“可是今科状元江安义,三元及第江词仙。”
江安义有些得意,自己的名声看来真不小,随便什么乡野之地都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不错,正是江某。”
马友直惊喜地上下打量着江安义,笑道:“人说江
李东杰的父亲李明德是长房长子,如今李家家主李成师之子,李明德是个举人出身,年轻时也曾任过县丞、县令,四十岁后辞官不做,跟在族长李成师身边打理家务,如今李成师年岁已大,族中事物渐由他做主,只等李成师过世就会接替家主的位置。
李东杰与李东凤是兄弟,只不过李东凤是嫡出,李东杰却是庶出,爹都是李明德。李明德写信给自己,却让儿子转交,分明是对自己不信任不尊重,李明善接过信,强忍心中不快。
信写得很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李明善清仗副使已经逐县前去督查,据说还有人在暗中查访,嘱咐李明善一定要小心提防,防止被人抓住错处,万一出了事不妨丢车保帅,做些让步等等。
此事关系家族兴衰,李明善不敢大意,思索了片刻问道:“马县令这几天都在干啥?”
“他能干啥,天天骑着毛驴瞎转呗,每天喝得醉醺醺的。”李东杰撇了撇嘴,不屑地道。
李明善笑得开心,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让这位年少气盛的马县令暗气憋成内伤,却无计可施。笑了一会,李明善道:“现在清仗田亩的事风声很紧,你派个人跟着他,别出事。对了,这几天你辛苦一点,带着衙役各乡都转转,警告一下那些农人不要乱说话。”
“叔,你怕啥,咱家这些田还顶不上杨府的一半,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我就不信那些狗屁清仗使们敢动伯府。”李东杰满不在乎地应道,九月天,天热似火,他可不想每天在外面被烤。
“此事事关重大,必须你和来强亲自带队去,出了事你自己去跟你爹交待。”李来强,县中刑曹,自然也是李家族人。李东杰只得答应了一声,出门时想着,上次在华阳乡见到的那小娘们真漂亮,明天就带人顺道去看看。
江安义以远房亲戚的名头在石头家住了下来,一连两天以买田的名头跟村里人接触了一下,特别是留意了石头爷爷提及的田地挂在毅勇伯府名下的几户人家,他甚至看到了毅勇伯府与他们签定的暗中协议。只是凭这些根本告不到伯府,协议是农人与伯府的管事张新植所签,再说,这些农人也不会出面前去告伯府。
石头见江安义整天愁眉苦脸的,生怕他愁出病了,笑道:“这几天是九皇大帝的诞辰,杏花观天天在做法事,热闹极了,公子我们上山去瞧瞧热闹去。”九皇大帝是指勾陈大帝、紫微大帝和北斗七星,道教在九月初一至初九连续不断礼拜北斗诸星,以求消灾延寿、福禄兼至。
江安义其实也是个好热闹的人,反正事情没有眉目,不如放开心怀玩一下,放松之下说不定能想出办法来。
平岭村就在杏花岭脚下,不用骑马,江安义和石头两个人沿着山道步行上山。满山的杏树叶子黄了,一阵风过,无数黄蝶飞舞,比起杏花香海亦不逊色,难怪山道之上游人不断。
观前的平台中间竖着一根高高的竹篙,枝叶去尽,顶端挂着九盏灯。石头指着灯道:“这是高灯篙,给天上的九皇大帝指路用的,让大帝来享用香火。”江安义从未见过这种风俗,凑近了观看。
竹篙埋在地上,石头笑道:“这底下埋着好东西,有铁钉,意思是添丁;有铜钱,生财;有木炭,日子红火旺盛;有五谷,让大帝保佑庄稼丰收。公子,今天是初七,初九的晚上送大帝归天最热闹,道士们会做法跳乩,可好玩了。”
篙边设着香炉,不少人在烧香跪拜,祈求福禄。入乡随俗,江安义也拜了拜,捐了几文香火钱,然后带着石头四处乱转。站在山顶俯视杏林,金黄一片,让人心怀大畅。
旁边一位青衫汉举着酒葫芦对着满山美景不时嘀咕,不知是在吟诗还是醉语。江安义隔他丈许,突听他一声吼,“僮儿,拿笔来。”
不远处蹲在地上抓蚂蚱的小孩急忙站起身,奔往树下的一头毛驴,从挎包内取出纸笔,跑着递给那汉子。忙手忙腿的接过酒葫芦别在腰间,双手拉开宣纸,那汉子持笔在纸上就写。
江安义好奇地靠近,往纸上看,只见汉子写的是首诗,“自古逢秋多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遍山杏叶灿如金……”
那汉子卡文了,捻着胡须提着笔来回转,反反复复地念着那三句,江安义一时技痒,顺口接道:“细风拾取任逍遥。”
“好,续得好。”那汉子先将诗作完成,摇头晃脑地欣赏了一番,命僮儿收拾好,这才整理衣衫,冲着江安义拱手道:“这位兄弟,好捷才,你那句‘细风拾取任逍遥’可是点晴之笔,妙哉。马友直有礼了。”
江安义还礼,笑道:“马兄真乃风雅之士,临风饮酒,望景成诗,羡慕啊。”
“临风饮酒望景成诗,兄弟说的真好,不知兄弟尊姓大名?”
“在下江安义。”
“江安义”,马友直一愣,追问道:“可是今科状元江安义,三元及第江词仙。”
江安义有些得意,自己的名声看来真不小,随便什么乡野之地都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不错,正是江某。”
马友直惊喜地上下打量着江安义,笑道:“人说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