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紫辰议事(2/2)
足仍可共患难,若无民信,纵无外患,内乱亦生,国不安立,故民无信不立。”
掌声如雷般响起,江安义也轻轻鼓掌,惹得旁边人白眼,这个武夫装模作样,隔着这么远就算能听见支言片语,他明白什么意思吗?但见有人鼓掌便滥竽充数,鄙视之。
接下来是学子提问时间,江安义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讲堂内有人高声道:“夫子说到民信最重,亚圣也曾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先生认为民重于君乎?民信当如何建立?”
讲堂内外一静,江安义顿住腿,当年他初入泽昌时苏先生主持问诘,问诘的题目是“殷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试言三者高下”,自己当时答三者不分高下,君可谏则谏,不可谏则去,留有用之身多为国为民做实事,由最终的结果来决定高下。这段答复中便藏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意思,没想到隔了十多年在济民书院又听到人提出,倒要听听杨羽飞是如何解答的。
讲堂内安静了片刻,杨羽飞的声音响起:“《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王受命于天,君王应顺应民意,以仁治国;百官由君任命,代天牧民,当爱民如子;百姓当遵纪守法,为国效命。须知天听天视皆来自于民,君、官、民各尽其责,上天喜见,则天下安定,民信自立。”
江安义轻皱眉头,杨羽飞的话回避了谁轻谁重的问题,当然自亚圣说出民为重的话以来,历任君王都在淡化这句话的意思,江安义想起元华江百姓被山贼裹胁做乱的事来,正因为无食百姓才会作乱,没有饭吃的百姓如何会对朝庭产生信任?忍不住高声道:“先贤曾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执政者当让百姓丰衣足食,读书识礼,然后民信方立。”
众人侧目,纷纷看向江安义,讲堂内响起应国涵苍劲的声音,“不知是哪位先生到来,应某有失远迎,不妨请到讲堂内一叙。”
江安义从人群中穿过走进讲堂,有人认出他来,高声呼道:“是江大人,经略使江大人来了。”立时欢呼声四起,众人纷纷上前见礼。江安义在士林中的声望如日中天,被视为范炎中老夫子的传薪人,而且隐有青出于蓝之意,他能来济民书院,乃是士林盛事。
应国涵、杨羽飞以及济民书院的众人接了出来,应国涵激动地道:“江大人大驾光临济民书院,书院师生倍感鼓舞,实是书院幸事,大人里面请。”
闹纷纷见礼毕,应国涵道:“大人在外面说百姓丰衣足食,读书识礼,民信乃立。大人在化州任刺史六年,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百姓信服,请大人给大伙讲讲该如何执政,该如何让百姓信服?”
“夫子说执政有三,足食、足兵、民信,民信最重,然而无足食、足兵,民信难立。”书院中游玩的人听说江安义前来,纷纷聚拢而来,讲堂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江某执政以足食为首要之务,士农工商并重,得天子信重、众人之力,化州百姓衣食无忧。化州百战之地,西域联军屡屡入侵,朝庭将安西都护府移至化州,丰乐十七年西域入侵,江某率三千轻骑得屯军相助退之,此乃足兵之效,先有足食,后有足兵,然后则 民信立。去年西域联军入侵,化州半数沦落,百姓流离失所,然后朝庭大军将西域人赶走,百姓纷纷回归,百业再兴,安西大营兵员不足,募兵四面来投,因为百姓信任方能如此?”
“所以夫子说民信最重,只有先让百姓足食、足兵,然后才能建立民信;一旦执政者能取信于民,才能在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做到先去兵、再去食,而百姓不离心离德。执政者当以取信于民为要,然后粮食、军备这些东西才能万众一心地完成,这是江某执政的一点愚见,与诸君共勉。”
暴风雨般的掌声久久在讲堂内回荡,江安义想起此行目的,笑着补充道:“诸君都是读书人,当知立身以德,然后再去学文。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开启民智,让化州百姓都能识礼仪,知荣辱,民信之立,还需倚仗诸君。”
江安义在济民书院的讲话很快传遍整个化州,关于君轻民重、民信为先的争论从化州延展开去,郑州二十七州读书人人人都要说上几句。江安义没有想到自己在济民书院的言论会传得这么广,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他一路视察县学,安抚百姓,每到一处,大力主张读书上进,在化州掀起读书求学的热潮。
掌声如雷般响起,江安义也轻轻鼓掌,惹得旁边人白眼,这个武夫装模作样,隔着这么远就算能听见支言片语,他明白什么意思吗?但见有人鼓掌便滥竽充数,鄙视之。
接下来是学子提问时间,江安义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讲堂内有人高声道:“夫子说到民信最重,亚圣也曾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先生认为民重于君乎?民信当如何建立?”
讲堂内外一静,江安义顿住腿,当年他初入泽昌时苏先生主持问诘,问诘的题目是“殷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试言三者高下”,自己当时答三者不分高下,君可谏则谏,不可谏则去,留有用之身多为国为民做实事,由最终的结果来决定高下。这段答复中便藏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意思,没想到隔了十多年在济民书院又听到人提出,倒要听听杨羽飞是如何解答的。
讲堂内安静了片刻,杨羽飞的声音响起:“《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王受命于天,君王应顺应民意,以仁治国;百官由君任命,代天牧民,当爱民如子;百姓当遵纪守法,为国效命。须知天听天视皆来自于民,君、官、民各尽其责,上天喜见,则天下安定,民信自立。”
江安义轻皱眉头,杨羽飞的话回避了谁轻谁重的问题,当然自亚圣说出民为重的话以来,历任君王都在淡化这句话的意思,江安义想起元华江百姓被山贼裹胁做乱的事来,正因为无食百姓才会作乱,没有饭吃的百姓如何会对朝庭产生信任?忍不住高声道:“先贤曾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执政者当让百姓丰衣足食,读书识礼,然后民信方立。”
众人侧目,纷纷看向江安义,讲堂内响起应国涵苍劲的声音,“不知是哪位先生到来,应某有失远迎,不妨请到讲堂内一叙。”
江安义从人群中穿过走进讲堂,有人认出他来,高声呼道:“是江大人,经略使江大人来了。”立时欢呼声四起,众人纷纷上前见礼。江安义在士林中的声望如日中天,被视为范炎中老夫子的传薪人,而且隐有青出于蓝之意,他能来济民书院,乃是士林盛事。
应国涵、杨羽飞以及济民书院的众人接了出来,应国涵激动地道:“江大人大驾光临济民书院,书院师生倍感鼓舞,实是书院幸事,大人里面请。”
闹纷纷见礼毕,应国涵道:“大人在外面说百姓丰衣足食,读书识礼,民信乃立。大人在化州任刺史六年,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百姓信服,请大人给大伙讲讲该如何执政,该如何让百姓信服?”
“夫子说执政有三,足食、足兵、民信,民信最重,然而无足食、足兵,民信难立。”书院中游玩的人听说江安义前来,纷纷聚拢而来,讲堂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江某执政以足食为首要之务,士农工商并重,得天子信重、众人之力,化州百姓衣食无忧。化州百战之地,西域联军屡屡入侵,朝庭将安西都护府移至化州,丰乐十七年西域入侵,江某率三千轻骑得屯军相助退之,此乃足兵之效,先有足食,后有足兵,然后则 民信立。去年西域联军入侵,化州半数沦落,百姓流离失所,然后朝庭大军将西域人赶走,百姓纷纷回归,百业再兴,安西大营兵员不足,募兵四面来投,因为百姓信任方能如此?”
“所以夫子说民信最重,只有先让百姓足食、足兵,然后才能建立民信;一旦执政者能取信于民,才能在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做到先去兵、再去食,而百姓不离心离德。执政者当以取信于民为要,然后粮食、军备这些东西才能万众一心地完成,这是江某执政的一点愚见,与诸君共勉。”
暴风雨般的掌声久久在讲堂内回荡,江安义想起此行目的,笑着补充道:“诸君都是读书人,当知立身以德,然后再去学文。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开启民智,让化州百姓都能识礼仪,知荣辱,民信之立,还需倚仗诸君。”
江安义在济民书院的讲话很快传遍整个化州,关于君轻民重、民信为先的争论从化州延展开去,郑州二十七州读书人人人都要说上几句。江安义没有想到自己在济民书院的言论会传得这么广,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他一路视察县学,安抚百姓,每到一处,大力主张读书上进,在化州掀起读书求学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