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如命[快穿] 第199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幸好,这次没了阿锦这个储君做马前卒,徐云娇接触的人的层面都降低不少,一些真正有大才的人,没机会让她认识,自然也就没祸害的机会。
    不然的话,阿锦心里才是真的有些怄。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强盛繁荣,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为君者,要清明端正,为官者,也要心怀大义。
    君臣联合,才能让国家繁荣强盛起来。
    而阿锦登基后,因有清安帝给他打下的良好基础,让阿锦接下来的路,走的顺畅了不少。
    再加上他自己也很能立得住,也没有新君继位,要被朝臣教导三年这一说,毕竟先前清安帝不好的时候,都是他在处理朝政,权利也在那个时候一点点的过度到阿锦的手里。
    都已经这样,阿锦若还不能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那得蠢成什么样?
    所以,
    关于新旧交接,是很平稳的就过去了。
    因为阿锦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太多,新政彻底安稳后,阿锦又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督查司,以地域划分成为三十六道,监察天下百官,各地官员不拘大小,哪怕是不入流的九品官吏,都可以通过督查司,直接上奏天听。
    当然了,
    上奏之事,必定是要涉及到民生百计或者有贪官污吏等等大事。
    而且督查司并不参与政事,只负责督查和上奏,而且是直接听命于天子,算是阿锦安置在外地的双眼和耳朵。
    防止的就是有的地方,天高皇帝远,捏着这一点,在一些地方官胡作非为。
    不过为了防止督查司尾大不掉,像是某明的锦衣卫一般,对它使用的尺度也要把握的得体,所以它就只有监察和上奏的权利。
    别看如今大夏在清安帝的治理下,逐渐的繁荣昌盛,但其实还是有着不少弊端,其中一些偏远苦寒之地,也不乏挨饿挨冻的百姓,尤其是碰到天灾之年,每每都有不少百姓而丢了性命。
    这也是清安帝一直都忧心的事,不过即便是他注重民生,劝课农桑,但到底有些杯水车薪。再加上清安帝刚刚继位的两年朝政也不算安稳,他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再农业这一块自然也有点疏忽。
    所以,
    阿锦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工部那边,召了不少伺候田地的老农,成为工部的编外人员,就是领着工资,也有一定的头衔,但却只做改善良种想法子增加田产的事情。
    当然,他也提供了不少的消息和意见,把一些现代化的经验,也大致说出来,让他们进行完善。
    同时也派人去海外寻找高产量的粮食,例如红薯和马铃薯以及玉米等等。
    并且为此,阿锦还私人掏了腰包,就是一品阁那边,组建了海上船队,为此,他不但把一品阁好几年的盈利都投进去,小金库都跟着缩水了一圈,他提出来的时候,清安帝那个便宜父皇。
    嘴上说着赞同,大力支持什么,但实际行动起来,却一毛不拔。
    而不管是造船还是训练可以出海的船员,那都是烧钱的行业,要知道如今可还没有海上贸易这一说,人们也不知道,无边无际的大海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想要开辟一条新的海上贸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几年来,阿锦一品阁所有的盈利,都搭进去了。
    额……他先前最一开始是在国内或者是大齐或番邦那边,让一品阁的人,进行商贸的适合,多多注意,若是谁找到了,许以重利。
    不过几年过去,也都没有什么消息,不过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找到了棉花。
    棉花在番邦那边也早有人种植,但却不普及,原因就是棉花的产量实在有点低,而且还十分占地,种一亩棉花,价值不高。再加上如今的纺织技术也有限,导致它的使用率完全不及桑蚕。
    不过在找到棉花后,阿锦也让人开始改良纺织车,改良棉花种子,选择适合的地方普及,像是北疆那边,阳光充足,温度适合,是最佳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经过几年的宣传和普及,如今整个北疆都成了棉花种植基地。
    如今棉花已然成了北疆那边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止是在大夏内流通,甚至还出口到了大齐和番邦那边。
    咳咳,话说的有点多了。
    言归正传,
    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阿锦也没忘记做其他的,例如就是修补大夏的律法。
    大夏现有的律法,基本上都是前朝流传下来,经过一些文臣的补充和改善而来,其中的弊端不少,清安十年的时候,清安帝也曾经修改过一番,但也只针对一些要紧的,例如人命家产之类。
    像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并未改。一则是没那个时间,二则并没有太大的必要。
    不过伴随着国富民强,律法的改善却不容忽视。
    就像是杀了人,一般来说,都讲究一个杀人偿命,不问缘由,但凡是犯了人命,不拘对错,多半都是秋后处斩。
    再有就是讲究父杀子,只需要罚钱就行,甚至若是无人告知的话,连钱都可以不用交,所以不少穷苦人家,若是无力养活孩子的话,便会率先把家里的幼童给溺死,而且其中多以女孩儿居多。
    即便是如今年景好了,这等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