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贾诩劫段杀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关中与关东似乎就是一架天平,而段煨恰恰处在这架天平的中间,往左往右都能决定这架天平往何方倾斜。命运就是这样,有时候总会莫名其妙的让人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段煨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不过出于他的本意,虽然看不起董卓,但是上下有别,军令如山,他一直都只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带兵的人。听命令行事是他一直以来极度遵循的原则。
    “文和,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我段家世代为将,令行禁止,朝堂之事,非我所愿。纵然董卓有千般不是,天子毕竟高居长安,我是不会再有他念,你也不用再说这些了!徐将军,你就帮我统领右营吧!准备一下,明日开拔!”
    贾诩当然也明白段煨是怎么样一个人,但是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天下风云尽在吾辈之手,贾诩怎能不心动?无论段煨如何固执,总归要试试。然而,终究贾诩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
    众人各自回营准备,贾诩的心情却十分低落。天赐良机,却不能把握,难道自己还要如此困顿一生吗?当年阎忠说自己有张良、陈平之才,可眼下自己却屈居一小小从事,与计安天下的张良、陈平有云泥之别。
    贾诩心中愁绪难平,正在这时候,徐荣来到贾诩帐中。
    徐荣从段煨随从处听说自己能够被释放,是因为贾诩的进言,于是想私下来像贾诩道谢。走进帐中,却见贾诩眉头紧锁,似乎满脸哀叹。徐荣道:
    “文和兄为何愁眉不展啊?”贾诩见徐荣到来,上前迎接道:
    “是徐将军啊!你怎么不去准备?”
    “哦,在下方才被释,并无甚可准备的,故而特来此拜谢文和兄大恩!若非文和谏言,徐荣眼下依旧是阶下之囚啊!”徐荣道。
    这徐荣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贾诩也颇为赞赏,尤其是徐荣领兵打仗的本领,更是让贾诩赞叹。望着一脸恭谨的徐荣,突然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心中一动,对徐荣说道:
    “徐将军不必客气!大丈夫生于世,当名动天下,岂能屈死囚笼?更何况是徐将军这样的天下骁将!董卓用人不明,凉州兵马多裙带,如将军这样的将帅之才却被辱,文和不忍,故而相救。”
    贾诩话语中有意表达了对董卓的不满,正是要看看徐荣的反应。徐荣其实本来就不是很倾心于董卓,尤其是在被无能的董越折辱后,更加对董氏家族无感了。徐荣答道:
    “文和谬赞了!徐荣不敢当。我也知道董卓并非善主,董家其它人更是鼠目寸光之辈。可董卓毕竟对我徐荣有拔擢之恩,纵然受辱,我又能说什么?”
    贾诩从徐荣的话中听出了与自己一样的无奈,同样的怀才不遇,有志难申。虽然徐荣名义上被董卓任命为一军都督,实际上却并不能如意调遣兵马。
    “徐将军出身北军长水校尉,虽然董卓提拔将军为中郎将,不过,在我看来,却谈不上拔擢之恩啊。”贾诩说道。
    “文和兄此话怎讲?”徐荣问道。
    “董卓初入洛阳时,兵不过数万,之后收降各路兵马方才声势浩大。凉州将领如何能节制各路兵马?故而如将军你,以及并州吕布都不过是董卓用来节制军旅而已。”
    徐荣回想了一下,确实有道理。即算是自己数败关东兵马,董卓也未曾有过封赏,反而让董越来掣肘,以至今日。
    贾诩见徐荣陷入沉思,便继续说道:
    “纵然今日将军不被董越夺权,日后董卓又能放过将军?为帅者,最忌将坐大!以董卓多疑的性格,将军安能善终!”
    “文和兄一语点醒梦中人啊!徐荣谢过兄长!”徐荣一口一个“文和兄”,现在干脆直接称呼兄长,可见他对贾诩越发亲近了,贾诩岂能不察?于是趁机道:
    “徐将军正是英雄壮年,如今虽然虎落平阳,贾某倒有一计,可令将军东山再起,一雪前耻!你可愿意听我一言?”
    徐荣怎么能不愿,当即说道:
    “兄长见识深远,徐荣愿听兄长教诲!”贾诩见徐荣如此这般,心中暗喜,便道:
    “今日我在段煨帐中说的话,你还记得吗?”
    “记得!兄长是要段将军权衡左右。”
    “不错!不过段煨为人愚忠,全然不似将军懂得通变。如今董卓已是日薄西山,正待有人最后一击。此前关东数十万兵马未建之功,如今却放在了我等面前。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段煨不识天数,此正是徐将军命中注定!”
    “我?我不过初来乍到,如何有此能力?”徐荣问道。
    “无妨!我有一队亲兵可任调遣,胡轸是董卓耳目,可先除之!将军与段煨同为中郎将,若我等出其不意,取段煨而代之!以将军的威望,当能统领华阴三军。到时候兵指长安,助刘征清除董逆,此为大功一件,封侯拜爵不在话下!光耀门楣,男儿所愿!”
    “既然如此,徐荣但听兄长吩咐!不过,段将军毕竟名门之后,又对你我有恩,我意,不可伤段将军性命,如何?”
    “这个自然!只需效董越故事,绑了段煨,由你代之便可。至于安抚诸营,就由我来出面,毕竟我已跟随段煨多年,军中多有故旧。”
    贾诩与段煨是同乡,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