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北进白波谷(1/2)
郭图见田丰被袁绍斥责,于是赶紧上前解围道:
“主公息怒!田丰只是据实考虑,为的都是主公的安危。”
袁绍听了郭图的话,也自觉失态,于是面色和缓过来,问道:
“那你们且说说,我为何必须给他一百万石?”
郭图上前分析道:“那刘征说,不给便要自己来取,言下之意主公怎么不明白?”
“小子狂妄,我冀州岂是他说来就来的!”袁绍说道。
“不可大意!主公以为他刘征两线出击是为何?”郭图问袁绍道。
“当然是分兵兖州,莫非还另有他意?”袁绍说道。
“当然是另有他意!那刘征是何其睿智之人!短短数月便能平定关中,令朱儁、曹操、段煨、徐荣等拥兵之人尽皆臣服。此番出兵,当然首要是平乱,但兵分策略却是包涵挟制冀州之意啊!”
“此话怎讲?”袁绍急切问道。
郭图进一步说道:“刘征北上,曹操东出,以来是针对并州牛辅和兖州贼军。其次却也是防范主公您啊!若刘征转而向东,曹操挥师北上,两面进军冀州,主公能挡乎?若非如此,刘征又如何敢张口便要主公百万粮饷?”
刘征出兵时便自然是想好了进一步的策略,这就叫一石三鸟。只不过这一石三鸟的关键在于押宝曹操的忠心。
袁绍听了郭图的分析,也慢慢看清楚了眼下的形势,看来这刘征确实非同小可,这下真让自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主公目前最好的策略,是不反,不降,不动,着力把冀州经营好,勤练士卒,勤修刀兵,广积粮饷,以待时变。若主公不动,不给把柄,刘征对主公也无可奈何。”田丰也进言道。
郭图、田丰的分析当然不无道理,这是袁绍眼下最好的选择。不过在另一个人看来,却是只能摇头无语,那便是许攸。
当初许攸极力劝谏袁绍出兵荡平并州,然而田丰、郭图二人却极力劝阻,在许攸看来,这就是错失良机!如今刘征安定好了各方,亲自出征,又以曹操挟制冀州,使袁绍不得不听话,这都是由于当时袁绍没有同意攻打牛辅。
然而许攸、田丰、郭图都没有想到的是,无论袁绍当时出兵与否,今天的局面也不会改变!因为若是袁绍出击牛辅,两相斗罢时,刘征难道不会渔翁得利?
袁绍无可奈何,至少在袁绍拥有绝对实力之前,他始终是无法正面挑战刘征的。
刘征到达绛邑后,稍作休整便又沿着汾水向北推进。其实北上晋阳,还有另外一条道路,那便是经上党壶关。而刘征最终选择这一条道路的原因,则是为了方面关中的粮饷补给。
全靠袁绍供粮当然是不可能的,荀彧、陈群在关中筹集粮饷,可顺渭水入黄河,折道北上再入汾河。如此粮道可绵延不绝,刘征也可无后顾之忧,毕竟水上粮道远比陆上粮道安全的多。
自古以来打仗,打的都无非是人和粮饷,二者缺一不可。自春秋战国以来,多少大战失败的一方都是因为粮饷除了问题。
刘征毕竟是看了太多的历史故事,这一点他比别人的体会更深。
话说牛辅这边,最初是被董卓安排到河东郡剿灭白波贼,后来又正巧遇上了关东起兵,因而留在了河东安邑。董越兵败回溪后,撤退至弘农郡,长安董卓死讯传来,于是北渡黄河与牛辅合在了一处,当然,只能说是被牛辅收编了,因为董越的兵马大半都被朱儁消灭了。
吕布溃逃之后途径夏阳,竟然遇上了乔装逃出长安的李儒、董璜二人,在李儒的建议下,三人带着残军东渡河津,也赶往了安邑投靠牛辅。三路兵马合作一处,北击白波,收降其众,跨过介休绵山,占据了晋中平原。
介休绵山算是寒食节的发源地,古晋国介子推就是在这里抱树烧死,为纪念介子推,后来便有了寒食节,也因此有了介休这个地名。如今山西还有介休市。
说道白波贼,有必要作个说明。白波军原是黄巾军的一部分。黄巾军最开始确实是农民起义,可是后来慢慢却开始变了性质,就像是中国历史上的其它农民起义一样,最终也摆脱不了它的局限性,于是便从起义军,变成了乱贼。
黄巾军有很多部分,黑山贼、泰山贼、青州兵、白波军等等,层出不穷,此起彼伏,这也是后来汉灵帝为什么要放权给州郡的原因。
白波军最开始是由黄巾余部郭太领导,在白波谷起事,手下将领有韩暹、李乐、胡才、杨奉等。起初发展很快,极短的时间内便聚众十数万,寇掠河东,后来经过多次与牛辅的大战,死走逃亡无算,仅余两三万人。
郭太本人也在牛辅征剿河东的过程中战死,白波军之所以在后黄巾时代成为一支很让朝廷头疼的反叛势力,其原因就在于几个领导者之间关系十分亲密。韩暹、李乐都把郭太当作亲大哥对待,胡才也很是听郭太的话。杨奉是后来加入的,由于杨奉还颇有些本事,郭太也十分看重他。
然而杨奉其人是个野心大于忠心的主,郭太死后,便开始拉拢分化韩暹等人。胡才也渐渐开始疏远韩暹、李乐,转而成了杨奉的跟屁虫。等到牛辅北逃时,杨奉、胡才见牛辅势大,竟然反戈一击,投靠
“主公息怒!田丰只是据实考虑,为的都是主公的安危。”
袁绍听了郭图的话,也自觉失态,于是面色和缓过来,问道:
“那你们且说说,我为何必须给他一百万石?”
郭图上前分析道:“那刘征说,不给便要自己来取,言下之意主公怎么不明白?”
“小子狂妄,我冀州岂是他说来就来的!”袁绍说道。
“不可大意!主公以为他刘征两线出击是为何?”郭图问袁绍道。
“当然是分兵兖州,莫非还另有他意?”袁绍说道。
“当然是另有他意!那刘征是何其睿智之人!短短数月便能平定关中,令朱儁、曹操、段煨、徐荣等拥兵之人尽皆臣服。此番出兵,当然首要是平乱,但兵分策略却是包涵挟制冀州之意啊!”
“此话怎讲?”袁绍急切问道。
郭图进一步说道:“刘征北上,曹操东出,以来是针对并州牛辅和兖州贼军。其次却也是防范主公您啊!若刘征转而向东,曹操挥师北上,两面进军冀州,主公能挡乎?若非如此,刘征又如何敢张口便要主公百万粮饷?”
刘征出兵时便自然是想好了进一步的策略,这就叫一石三鸟。只不过这一石三鸟的关键在于押宝曹操的忠心。
袁绍听了郭图的分析,也慢慢看清楚了眼下的形势,看来这刘征确实非同小可,这下真让自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主公目前最好的策略,是不反,不降,不动,着力把冀州经营好,勤练士卒,勤修刀兵,广积粮饷,以待时变。若主公不动,不给把柄,刘征对主公也无可奈何。”田丰也进言道。
郭图、田丰的分析当然不无道理,这是袁绍眼下最好的选择。不过在另一个人看来,却是只能摇头无语,那便是许攸。
当初许攸极力劝谏袁绍出兵荡平并州,然而田丰、郭图二人却极力劝阻,在许攸看来,这就是错失良机!如今刘征安定好了各方,亲自出征,又以曹操挟制冀州,使袁绍不得不听话,这都是由于当时袁绍没有同意攻打牛辅。
然而许攸、田丰、郭图都没有想到的是,无论袁绍当时出兵与否,今天的局面也不会改变!因为若是袁绍出击牛辅,两相斗罢时,刘征难道不会渔翁得利?
袁绍无可奈何,至少在袁绍拥有绝对实力之前,他始终是无法正面挑战刘征的。
刘征到达绛邑后,稍作休整便又沿着汾水向北推进。其实北上晋阳,还有另外一条道路,那便是经上党壶关。而刘征最终选择这一条道路的原因,则是为了方面关中的粮饷补给。
全靠袁绍供粮当然是不可能的,荀彧、陈群在关中筹集粮饷,可顺渭水入黄河,折道北上再入汾河。如此粮道可绵延不绝,刘征也可无后顾之忧,毕竟水上粮道远比陆上粮道安全的多。
自古以来打仗,打的都无非是人和粮饷,二者缺一不可。自春秋战国以来,多少大战失败的一方都是因为粮饷除了问题。
刘征毕竟是看了太多的历史故事,这一点他比别人的体会更深。
话说牛辅这边,最初是被董卓安排到河东郡剿灭白波贼,后来又正巧遇上了关东起兵,因而留在了河东安邑。董越兵败回溪后,撤退至弘农郡,长安董卓死讯传来,于是北渡黄河与牛辅合在了一处,当然,只能说是被牛辅收编了,因为董越的兵马大半都被朱儁消灭了。
吕布溃逃之后途径夏阳,竟然遇上了乔装逃出长安的李儒、董璜二人,在李儒的建议下,三人带着残军东渡河津,也赶往了安邑投靠牛辅。三路兵马合作一处,北击白波,收降其众,跨过介休绵山,占据了晋中平原。
介休绵山算是寒食节的发源地,古晋国介子推就是在这里抱树烧死,为纪念介子推,后来便有了寒食节,也因此有了介休这个地名。如今山西还有介休市。
说道白波贼,有必要作个说明。白波军原是黄巾军的一部分。黄巾军最开始确实是农民起义,可是后来慢慢却开始变了性质,就像是中国历史上的其它农民起义一样,最终也摆脱不了它的局限性,于是便从起义军,变成了乱贼。
黄巾军有很多部分,黑山贼、泰山贼、青州兵、白波军等等,层出不穷,此起彼伏,这也是后来汉灵帝为什么要放权给州郡的原因。
白波军最开始是由黄巾余部郭太领导,在白波谷起事,手下将领有韩暹、李乐、胡才、杨奉等。起初发展很快,极短的时间内便聚众十数万,寇掠河东,后来经过多次与牛辅的大战,死走逃亡无算,仅余两三万人。
郭太本人也在牛辅征剿河东的过程中战死,白波军之所以在后黄巾时代成为一支很让朝廷头疼的反叛势力,其原因就在于几个领导者之间关系十分亲密。韩暹、李乐都把郭太当作亲大哥对待,胡才也很是听郭太的话。杨奉是后来加入的,由于杨奉还颇有些本事,郭太也十分看重他。
然而杨奉其人是个野心大于忠心的主,郭太死后,便开始拉拢分化韩暹等人。胡才也渐渐开始疏远韩暹、李乐,转而成了杨奉的跟屁虫。等到牛辅北逃时,杨奉、胡才见牛辅势大,竟然反戈一击,投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