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歃血之盟(1/2)
贾诩与周瑜的身份相当,过于针锋相对的话,自然轮到贾诩来说!刘征就端坐上首看着周瑜如何作答。
周瑜低头不语良久,明显是在考虑要不要作出让步。刘征等人也都没有说话,中军帐中一时陷入了沉寂。
良久,周瑜才抬起头来,对刘征一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汉王以为周某撤出多远才算是合适?”
周瑜终于松口,刘征于是伸出手道:“二百里!二百里内,若见东吴雄兵,本王只能按兵不动!”
“好!二百里就二百里!周瑜可向汉王保证,在汉王伐曹期间,我颍川兵马不动一兵一卒!”
刘征听到周瑜这话,正高兴间,周瑜却又话锋一转道:“不过,汉王也须承诺于周某,绝不踏入昆阳、襄城地界一步!如何?”
周瑜让出一步,同时也向刘征要求承诺。
刘征自然是见好就收,当即便回话周瑜道:“公瑾放心!本王言而有信!今日便可与公瑾歃血为盟!以释两家猜疑!你看如何?”
刘征知道,要对付曹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不宜两线作战,因此稳定住东吴十分必要。先前虽然在长安与鲁肃达成了密约,但鲁肃只是孙权的代表,长安密约只是与孙权达成的!
在刘征眼里,孙权远不如周瑜可靠!周瑜是东吴实权派,相当于是东吴军方代表人物。只有加上周瑜这道保障,刘征才能更加放心的下达对曹作战的命令!
周瑜一听汉王要跟自己歃血为盟,自然是疑虑顿消!周瑜也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汉王值得相信!
“如此甚好!若得歃血之盟,两家皆可放心!”周瑜点头表示赞同道!
如此,双反算是取得了一致意见。
刘征当即便与周瑜歃血入酒,就在鲁阳定下盟誓!约定曹操未灭之前,双方绝不互相侵犯!
盟约既成,刘征也放下心来!至于周瑜的为人,刘征早就有所耳闻,在长安时从鲁肃口中也了解了许多!周瑜一向自视甚高,当着这么多人盟下的誓,以周瑜的性情是决计不可能反悔的。只要周瑜在颍川一日,刘征就一日无后顾之忧!
与周瑜之会,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双方都很高兴。歃血之后,刘征又对周瑜礼敬有加,一场欢宴,持续了两三个时辰,方才作罢!周瑜本欲辞归,刘征又强留周瑜多住一日,因为第二天刘征要在鲁山脚下,大会三军!誓师伐曹!周瑜、太史慈成为了誓师大会的上宾!
其实刘征也是有意向周瑜显示显示自己的力量,以此来告诉周瑜,双方最好不要成为敌人。
谈完了正事,接下来便是私事,刘征又单独宴请了太史慈。
中军帐中,贾诩、沮授、赵云三人陪在刘征身边。
“汉王啊!依在下浅见,恐怕是说不动太史慈!”沮授略微有些惋惜的对刘征说道。
原来刘征单独宴请太史慈一人,是想要拉拢太史慈。太史慈此人,在刘征看来,是个不可夺得的人才!武艺高强,为人又仗义!当然,也是感念太史慈当年的恩情。
刘征希望太史慈能为自己所用,至少将来不会跟自己为敌。恩人变仇人,终究是令人伤感。虽然短期内刘征不会与孙权发生矛盾,但迟早是必有一战的。
太史慈那边,在接到刘征邀请之后,立刻便来向周瑜报备,周瑜不好阻拦,毕竟这里是汉王军营。
得到了周瑜的允许,太史慈高兴赴会,刘征与当年共同经历了琅琊之事的几员部下一起将太史慈迎入了帐中。
感谢的话不怕多说,宴会十分和谐,酒至酣处,刘征方才试探说道:“将军在东吴掌兵多少?”
太史慈对曰:“弓步军五千!”
刘征接着酒劲摇头摆手道:“屈才了!屈才了呀!本王以为,以将军之才!非万军之众不足与将军相配!便是令将军独掌一军,以将军的才干,也是绰绰有余!莫非孙仲谋不知人也?”
刘征这等于是拔高太史慈,便变相的贬低了孙权,如此一来,便显得太史慈怀才不遇,亦更显自己有知人之明!
太史慈听到刘征这话,不禁叹了口气道:“承蒙汉王抬举,然太史慈并无埋没之感!只要能领兵上阵,余愿足矣!”
其实太史慈原本不该只是现在这样的地位!坏就坏在太史慈最开始是得到的孙策的重用,而且当初跟孙翊也走的比较近!加上太史慈并非江东人氏,没有自己贴心部曲,在江东缺乏根基。因此自孙策死后,太史慈便一直都没有得到重用。
若论勇武,太史慈在东吴至少是前三!手中一柄点钢枪,颈后一双月牙戟,更有猿臂善射,例不虚发!当年能以一人独闯管亥军阵,解救北海之围!这样的人才,本该是一线大将!如今却也只领着区区五千人马,还是杂牌军!
刘征是早就将太史慈的情况摸得清楚,因此才对太史慈说出这样的话来,目的就是想要勾起太史慈怀才不遇之感!
只有先怀才不遇,才有可能“弃暗投明”!
刘征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太史慈向自己发出的三箭!每一箭都正好擦肩而过!并不是太史慈箭术不精,恰恰是证明了太史慈拥有足够的自信!
如此这般的人才,刘征以前没有机会,
周瑜低头不语良久,明显是在考虑要不要作出让步。刘征等人也都没有说话,中军帐中一时陷入了沉寂。
良久,周瑜才抬起头来,对刘征一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汉王以为周某撤出多远才算是合适?”
周瑜终于松口,刘征于是伸出手道:“二百里!二百里内,若见东吴雄兵,本王只能按兵不动!”
“好!二百里就二百里!周瑜可向汉王保证,在汉王伐曹期间,我颍川兵马不动一兵一卒!”
刘征听到周瑜这话,正高兴间,周瑜却又话锋一转道:“不过,汉王也须承诺于周某,绝不踏入昆阳、襄城地界一步!如何?”
周瑜让出一步,同时也向刘征要求承诺。
刘征自然是见好就收,当即便回话周瑜道:“公瑾放心!本王言而有信!今日便可与公瑾歃血为盟!以释两家猜疑!你看如何?”
刘征知道,要对付曹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不宜两线作战,因此稳定住东吴十分必要。先前虽然在长安与鲁肃达成了密约,但鲁肃只是孙权的代表,长安密约只是与孙权达成的!
在刘征眼里,孙权远不如周瑜可靠!周瑜是东吴实权派,相当于是东吴军方代表人物。只有加上周瑜这道保障,刘征才能更加放心的下达对曹作战的命令!
周瑜一听汉王要跟自己歃血为盟,自然是疑虑顿消!周瑜也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汉王值得相信!
“如此甚好!若得歃血之盟,两家皆可放心!”周瑜点头表示赞同道!
如此,双反算是取得了一致意见。
刘征当即便与周瑜歃血入酒,就在鲁阳定下盟誓!约定曹操未灭之前,双方绝不互相侵犯!
盟约既成,刘征也放下心来!至于周瑜的为人,刘征早就有所耳闻,在长安时从鲁肃口中也了解了许多!周瑜一向自视甚高,当着这么多人盟下的誓,以周瑜的性情是决计不可能反悔的。只要周瑜在颍川一日,刘征就一日无后顾之忧!
与周瑜之会,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双方都很高兴。歃血之后,刘征又对周瑜礼敬有加,一场欢宴,持续了两三个时辰,方才作罢!周瑜本欲辞归,刘征又强留周瑜多住一日,因为第二天刘征要在鲁山脚下,大会三军!誓师伐曹!周瑜、太史慈成为了誓师大会的上宾!
其实刘征也是有意向周瑜显示显示自己的力量,以此来告诉周瑜,双方最好不要成为敌人。
谈完了正事,接下来便是私事,刘征又单独宴请了太史慈。
中军帐中,贾诩、沮授、赵云三人陪在刘征身边。
“汉王啊!依在下浅见,恐怕是说不动太史慈!”沮授略微有些惋惜的对刘征说道。
原来刘征单独宴请太史慈一人,是想要拉拢太史慈。太史慈此人,在刘征看来,是个不可夺得的人才!武艺高强,为人又仗义!当然,也是感念太史慈当年的恩情。
刘征希望太史慈能为自己所用,至少将来不会跟自己为敌。恩人变仇人,终究是令人伤感。虽然短期内刘征不会与孙权发生矛盾,但迟早是必有一战的。
太史慈那边,在接到刘征邀请之后,立刻便来向周瑜报备,周瑜不好阻拦,毕竟这里是汉王军营。
得到了周瑜的允许,太史慈高兴赴会,刘征与当年共同经历了琅琊之事的几员部下一起将太史慈迎入了帐中。
感谢的话不怕多说,宴会十分和谐,酒至酣处,刘征方才试探说道:“将军在东吴掌兵多少?”
太史慈对曰:“弓步军五千!”
刘征接着酒劲摇头摆手道:“屈才了!屈才了呀!本王以为,以将军之才!非万军之众不足与将军相配!便是令将军独掌一军,以将军的才干,也是绰绰有余!莫非孙仲谋不知人也?”
刘征这等于是拔高太史慈,便变相的贬低了孙权,如此一来,便显得太史慈怀才不遇,亦更显自己有知人之明!
太史慈听到刘征这话,不禁叹了口气道:“承蒙汉王抬举,然太史慈并无埋没之感!只要能领兵上阵,余愿足矣!”
其实太史慈原本不该只是现在这样的地位!坏就坏在太史慈最开始是得到的孙策的重用,而且当初跟孙翊也走的比较近!加上太史慈并非江东人氏,没有自己贴心部曲,在江东缺乏根基。因此自孙策死后,太史慈便一直都没有得到重用。
若论勇武,太史慈在东吴至少是前三!手中一柄点钢枪,颈后一双月牙戟,更有猿臂善射,例不虚发!当年能以一人独闯管亥军阵,解救北海之围!这样的人才,本该是一线大将!如今却也只领着区区五千人马,还是杂牌军!
刘征是早就将太史慈的情况摸得清楚,因此才对太史慈说出这样的话来,目的就是想要勾起太史慈怀才不遇之感!
只有先怀才不遇,才有可能“弃暗投明”!
刘征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太史慈向自己发出的三箭!每一箭都正好擦肩而过!并不是太史慈箭术不精,恰恰是证明了太史慈拥有足够的自信!
如此这般的人才,刘征以前没有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