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终章(1/5)
汉兴二年冬十月七,蓟城举义,曹彰失了根基,败退至涿郡。马超引兵杀入幽州,声势浩大,在鲜于辅等幽州势力的拥簇下,很快便收服了幽州全境。
而此时的曹军,却是无力反攻,邺城无援兵,曹彰兵马不足,只得暂据涿郡、渤海间,有且战且退之势。
马超夺得幽州全境,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即欲旋踵南下,直逼河北之地!恰在此时,一封自弘农而来的诏令却是捆住了马超手脚!
当马超在幽州大杀四方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到弘农中军大营时,众将士闻之皆振奋不已,唯独刘征却是十分的平静,部下众人莫知其意,随军的中书令荀彧却是看出了端倪。
是夜,中军营中,中书令荀彧帐内,沮授夜访。
“近日幽州捷报频传,众将士皆为之振奋,然陛下独无喜色,令君可知其意?”沮授有所不解,先来问询荀彧,他知道这普天之下若说谁最能懂陛下心思,那就非荀彧莫属了!
当执戟上报沮授来访时,荀彧已然知道沮授来意,因此早早撇去了侍从,帐中只余二人。
听到沮授问话出口,荀彧面露深意,随后招呼沮授近前,二人促膝而坐,方才言道:“公与兄岂不闻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之理?”
沮授闻言不禁愕然,旋即疑问道:“令君此话实在叫人费解!若说功高震主,恐怕马孟起尚在张文远、赵子龙、徐公明之后吧?为何陛下不担心其他人功高震主,却独独会对马孟起如此担忧?”
“因为皇后姓马!”无人在场,荀彧倒也不忌讳,当着沮授的面直言道。
其实沮授并非不知,方才故做疑太,也是为了探清荀彧是何态度。却没想到荀彧根本没有犹豫,脱口而出,便说出了其中关键。
“是啊!汉室四百年来,外戚之患始终不绝于朝堂,此一节叫人不得不所有顾虑!陛下有此心思,也是着眼于社稷长远。”
无论是荀彧还是沮授,都不会以为刘征是心胸狭隘才对马超生出芥蒂,甚至二人都不觉得这是一种芥蒂。因为这无关于私事,纯粹是出于公心。换做是任何一人处在刘征的位置上,恐怕也会有所疑虑。
“近日来幽州捷报频传,甚至大大出乎意料,马孟起如此强势,陛下日渐忧心,你我当思为君分忧才是啊!”沮授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担忧神色。
荀彧就等沮授这一句话,当即言道:“我有一策,可解此患,只是尚需帮手,公与兄可否助我?”
沮授当即首肯,毫无迟疑。
第二日一早,点卯之后,荀彧当众进言,请求改授马超为镇北将军,行督抚幽州诸军事,于此同时,命大单于刘豹携匈奴部众退出幽、并,以免兹扰边郡。
众将多有不同意者,然而荀彧列举匈奴历代寇边故事,极言匈奴久在汉境,恐生变故,以此为由,力劝刘征下令匈奴退兵,只叫马超收聚幽州人马,暂守北境。
帐中众将多有不解者,虽然荀彧言之凿凿,但更多人还是处在疑虑之中。就在这时,沮授站了出来,对荀彧的提议表示了支持。沮授在军中颇有威望,中下层不少将校见沮授也同意荀彧的提议,于是也纷纷表态支持。
荀彧代表谋士群体,沮授则是军方部分,二人统一了意见,很快支持荀彧提议的人便占据了上风。
当荀彧开口提出这番建议时,刘征心中已然有数,自始自终,刘征都未曾表露任何个人态度,只是询问众人之意。
于是最后刘征接受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当即决意改授马超为镇北将军,同时命大单于刘豹携匈奴部众即刻返回草原,非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关!当然,名义上是要刘豹即刻回大漠整顿匈奴内务,严防有人趁虚而入。
刘豹自然是求之不得,接获命令之后,毫不犹疑,便向马超告辞。马超也接获了命令,虽然不情愿,却也无法阻止,只得任由刘豹带着匈奴大军离开。
匈奴人离开汉境之后,马超手中的兵马便只剩下收拢的幽州兵,以及鲜于辅、鲜于银兄弟等幽州本土部曲势力,还有不少闻马超威名来投者。当然,即便只是这些人,加起来也足有两三万,有这两三万人在手中,加上坐拥蓟城,马超倒是不必担心曹彰反攻。可是如此一来,马超却是再也无法南下。
当初自并州东进之时,马超的任务便是夺取幽州,如今任务倒是完成了。刘征虽然没有命令禁止马超继续南下,但从这一番调兵遣将来看,意图也再明显不过了。
马超心中颇有怨言,自然会想要知道究竟为何会有这么一道命令,如此一来,弘农中军大帐荀彧进言一事就免不了要传到马超耳朵里。
“文若就不怕马孟起将来嫉恨于你么?”众人散去之后,刘征问荀彧道。
毕竟是“众意难违”,马超肯定是怪不到刘征头上来,不过首提此议的荀彧定然是要被马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
故此,刘征方有此问。
荀彧淡笑一声道:“这不正是为臣之道么?荀彧不过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罢了!”
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君上有不便之事,正是臣下用命之时!难就难在臣下是否能够察觉到君上的不便,难就难在臣下是否愿意为君上消除这不便。而
而此时的曹军,却是无力反攻,邺城无援兵,曹彰兵马不足,只得暂据涿郡、渤海间,有且战且退之势。
马超夺得幽州全境,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即欲旋踵南下,直逼河北之地!恰在此时,一封自弘农而来的诏令却是捆住了马超手脚!
当马超在幽州大杀四方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到弘农中军大营时,众将士闻之皆振奋不已,唯独刘征却是十分的平静,部下众人莫知其意,随军的中书令荀彧却是看出了端倪。
是夜,中军营中,中书令荀彧帐内,沮授夜访。
“近日幽州捷报频传,众将士皆为之振奋,然陛下独无喜色,令君可知其意?”沮授有所不解,先来问询荀彧,他知道这普天之下若说谁最能懂陛下心思,那就非荀彧莫属了!
当执戟上报沮授来访时,荀彧已然知道沮授来意,因此早早撇去了侍从,帐中只余二人。
听到沮授问话出口,荀彧面露深意,随后招呼沮授近前,二人促膝而坐,方才言道:“公与兄岂不闻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之理?”
沮授闻言不禁愕然,旋即疑问道:“令君此话实在叫人费解!若说功高震主,恐怕马孟起尚在张文远、赵子龙、徐公明之后吧?为何陛下不担心其他人功高震主,却独独会对马孟起如此担忧?”
“因为皇后姓马!”无人在场,荀彧倒也不忌讳,当着沮授的面直言道。
其实沮授并非不知,方才故做疑太,也是为了探清荀彧是何态度。却没想到荀彧根本没有犹豫,脱口而出,便说出了其中关键。
“是啊!汉室四百年来,外戚之患始终不绝于朝堂,此一节叫人不得不所有顾虑!陛下有此心思,也是着眼于社稷长远。”
无论是荀彧还是沮授,都不会以为刘征是心胸狭隘才对马超生出芥蒂,甚至二人都不觉得这是一种芥蒂。因为这无关于私事,纯粹是出于公心。换做是任何一人处在刘征的位置上,恐怕也会有所疑虑。
“近日来幽州捷报频传,甚至大大出乎意料,马孟起如此强势,陛下日渐忧心,你我当思为君分忧才是啊!”沮授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担忧神色。
荀彧就等沮授这一句话,当即言道:“我有一策,可解此患,只是尚需帮手,公与兄可否助我?”
沮授当即首肯,毫无迟疑。
第二日一早,点卯之后,荀彧当众进言,请求改授马超为镇北将军,行督抚幽州诸军事,于此同时,命大单于刘豹携匈奴部众退出幽、并,以免兹扰边郡。
众将多有不同意者,然而荀彧列举匈奴历代寇边故事,极言匈奴久在汉境,恐生变故,以此为由,力劝刘征下令匈奴退兵,只叫马超收聚幽州人马,暂守北境。
帐中众将多有不解者,虽然荀彧言之凿凿,但更多人还是处在疑虑之中。就在这时,沮授站了出来,对荀彧的提议表示了支持。沮授在军中颇有威望,中下层不少将校见沮授也同意荀彧的提议,于是也纷纷表态支持。
荀彧代表谋士群体,沮授则是军方部分,二人统一了意见,很快支持荀彧提议的人便占据了上风。
当荀彧开口提出这番建议时,刘征心中已然有数,自始自终,刘征都未曾表露任何个人态度,只是询问众人之意。
于是最后刘征接受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当即决意改授马超为镇北将军,同时命大单于刘豹携匈奴部众即刻返回草原,非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关!当然,名义上是要刘豹即刻回大漠整顿匈奴内务,严防有人趁虚而入。
刘豹自然是求之不得,接获命令之后,毫不犹疑,便向马超告辞。马超也接获了命令,虽然不情愿,却也无法阻止,只得任由刘豹带着匈奴大军离开。
匈奴人离开汉境之后,马超手中的兵马便只剩下收拢的幽州兵,以及鲜于辅、鲜于银兄弟等幽州本土部曲势力,还有不少闻马超威名来投者。当然,即便只是这些人,加起来也足有两三万,有这两三万人在手中,加上坐拥蓟城,马超倒是不必担心曹彰反攻。可是如此一来,马超却是再也无法南下。
当初自并州东进之时,马超的任务便是夺取幽州,如今任务倒是完成了。刘征虽然没有命令禁止马超继续南下,但从这一番调兵遣将来看,意图也再明显不过了。
马超心中颇有怨言,自然会想要知道究竟为何会有这么一道命令,如此一来,弘农中军大帐荀彧进言一事就免不了要传到马超耳朵里。
“文若就不怕马孟起将来嫉恨于你么?”众人散去之后,刘征问荀彧道。
毕竟是“众意难违”,马超肯定是怪不到刘征头上来,不过首提此议的荀彧定然是要被马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
故此,刘征方有此问。
荀彧淡笑一声道:“这不正是为臣之道么?荀彧不过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罢了!”
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君上有不便之事,正是臣下用命之时!难就难在臣下是否能够察觉到君上的不便,难就难在臣下是否愿意为君上消除这不便。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